首页期刊导航|华夏考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

孙新民

季刊

1001-9928

hxkg@chinajournal.net.cn

0371-66319695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北三街9号

华夏考古/Journal Huaxia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文物考古大省河南惟一的考古学专业期刊,集考古学资料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是河南乃至全国发表文物考古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偃师商城遗址2004~2023年考古工作收获——纪念偃师商城发现与发掘40周年

    陈国梁曹慧奇谷飞
    3-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3年以来,偃师商城遗址的考古工作稳步推进,先后针对大城区域的大城西墙、Ⅲ号基址群,宫城区域的南部宫室建筑基址和祭祀遗存,小城区域的城墙、城门、道路、水系和仓储区开展了系列工作,相关发现深化了对偃师商城聚落形态和城市格局的认识.与此同时,科技考古和研究有序开展,与测年、动植物、人类学和手工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为我们勾画出了偃师商城存续期间早商时期的文化背景和文明图景,为深刻理解夏商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早期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偃师商城40周年田野工作研究阐释

    偃师商城祭祀D区祭祀牺牲的饲养方式研究

    陈相龙陈国梁李志鹏曹慧奇...
    12-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偃师商城祭祀D区出土动物骨骼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通过重建猪牲的饲养方式,探讨了高等级仪式性活动所用猪牲的征集与使用.研究发现,各期段内和不同期段猪牲的δ13C和δ15N个体间差异均很大,即猪牲个体生前的食物结构差异明显.这可能暗示了以祭祀D区为代表的高等级仪式性活动所用猪牲有着不同的饲养单元,甚至不同阶段猪牲的征集途径和范围亦有所不同.这种情况或与二里岗文化统治者通过高等级仪式性用牲的征集、使用,来强化和拓展不同群体乃至地域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有关.

    偃师商城祭祀D区猪牲δ13C和δ15N饲养方式

    环嵩山地区二里岗时期农业初探——以偃师商城为中心

    刘昶陈国梁谷飞曹慧奇...
    22-2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偃师商城遗址浮选出土了十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稻米、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其中粟占有重要地位,稻米比重突出,黍的比重及出土概率不及稻米,小麦与大豆在同期遗址中表现出较低水平.这种农作物比重结构特征与二里头时期的二里头遗址颇为接近,既有别于二里岗时期的二里头及周边的其他遗址,也与先商时期的鄣邓遗址有所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政治因素、饮食传统等对大型聚落农作物构成的影响作用.环嵩山地区稻米向大型聚落集聚,可能说明稻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具备了"政治"色彩.小麦的比重及出土概率在二里岗时期较二里头时期有了明显提升,但大型都邑之间比重有所不同,其背后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偃师商城植物浮选二里岗时期祭祀区

    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科技分析

    杨玉璋曾令园陈国梁孙炳桂...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特征及产地来源,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和吸水率仪对遗址出土的7件印纹硬陶和3件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上述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较为接近,皆具有南方陶瓷"高硅低铝"的典型特征,但原始瓷样品胎料组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二者胎体的助熔剂含量总体偏低;原始瓷釉以CaO为主要助熔剂,属高温钙釉,其釉料配制时未添加草木灰,可能是由黏土配以其他富含CaO、MgO的原料制作而成.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偃师商城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至少应有两处以上的产地来源,其中多数与二里头遗址样品成分接近但离散程度较高,少数样品与福建辽田尖山窑样品关系密切.

    偃师商城印纹硬陶原始瓷工艺特征产地

    山西夏县辕村遗址2018年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辕村遗址是山西运城地区距离盐池最近的大型聚落.2018年在遗址边缘的发掘,发现了丰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存,大量的袋形坑、房址内部结构复杂的灶等是其显著文化特征.辕村与师村、西阴村和崔家河等遗址,构建完善了青龙河流域仰韶文化早期到中晚期的文化发展演变序列.

    辕村遗址仰韶中期盐湖聚落

    江苏徐州铁刹山汉墓M47发掘简报

    徐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徐州博物馆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刹山汉墓群位于徐州市云龙区铜山路北侧的铁刹山山体区域,其中M47为竖穴石坑石椁墓,除出土陶器外,另有玉枕、玉覆面、玉琀和玉璜等一套殓葬玉器.该墓对研究徐州地区汉代的葬制葬俗、用玉制度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徐州铁刹山汉墓群玉枕玉覆面

    湖南宁乡尹家冲刘宋纪年墓发掘简报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宁乡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9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尹家冲M1进行了考古发掘.M1为带短甬道的单室砖墓,墓砖有"元嘉廿七年宜子孙"等铭文,出土的瓷器具有东晋晚期至南朝前期瓷器的典型特征,其胎釉特征和装烧工艺与同时期岳州窑的产品特征相符.尹家冲M1是为数不多的有明确纪年的湖南南朝早期墓,出土青瓷为研究岳州窑产品的年代序列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湖南宁乡刘宋纪年墓岳州窑青瓷

    夏代中兴史的可信度与接受史——兼评近代学界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假说

    周秦汉
    60-7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代中兴史"包含太康失国、羿浞代夏、少康中兴三部分.清华简《四告》为夏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能与传世文献互证.根据内容细节、文本关系、三康之称、夏代积年等方面来看,夏代中兴史是周代人叙述的、具有较高可信度的记载;可能曾以典册的形式藏于西周王室,东周时留存于晋、魏,后传至楚地.今见于《左传》襄公四年的"羿浞代夏文本"在东汉早期以前一直作为少数人知晓的"逸史"存世,未收入《左传》;而在东汉中期附益于《左传》,遂使夏代中兴史成为被人熟知的"常史".近代学者多认为早期历史来自"神话的历史化";但夏史却呈现出"历史的神话化"现象.据此或可重新认识早期文献的形成与流传、夏史的真伪、"古史辨"运动的学术史地位等问题.

    夏史羿浞代夏少康中兴《四告》历史的神话化

    河北泥河湾板井子旧石器遗址2015年出土动物遗存初步研究

    王晓敏陈福友李锋高星...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板井子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化稍营镇板井子村北约300米,2015年发掘的第5层出土了 9493件动物化石,该层年代为距今约9万年,处于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MIS5),为第四纪一个相对的暖期.本文通过系统采集动物遗存的解剖学、分类学、风化状况及动物死亡年龄等信息,获得以下两方面的认识:1.自然改造对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影响不大,反映人类利用行为的信息流失较少;2.马是优势猎物,其壮年个体是遗址古人类狩猎的重点,表明古人类对动物体型与肉量有特定的追求.这与同时期欧亚大陆西侧的古人类行为类似.结合盆地内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以及河南灵井遗址的动物考古学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在MIS 5阶段前后,中国北方的一些古人群已经具备了主动的、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狩猎能力.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专业化狩猎

    新石器时代虎纹形象变化与内涵变迁初探

    范芳芳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虎纹形象在许多新石器文化中均有发现,本文通过对新石器时代虎纹考古资料的整理,总结新石器时代虎纹形象变化的特点与规律,并根据虎纹形象的变化、流行区域的变更以及伴出器物等内容探究虎纹内涵的变迁.对于新石器时代虎纹形象与内涵的研究有利于完善虎纹研究中虎纹初期阶段的相关内容.

    新石器时代虎纹虎纹诞生虎纹形象虎纹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