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西学院学报
河西学院学报

何茂活

双月刊

1672-0520

journal@hxu.edu.cn

0936-8282418

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北环路87号

河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突出学术性、地方性为重点,立足河西走廓,为地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平台,成为千里河西走廊学术交流主阵地,成为河西走廊学人研究河西的信息服务中心,成为反映河西走廊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文生活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鲍尔吉·原野散文的自然美学

    张惠林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书写草原和蒙古文化为中心而呈现的独特自然美学,是鲍尔吉·原野散文的艺术精髓.他的创作既集中于对自然风光的诗意描绘和由衷礼赞,形象体现了"自然全美"的"肯定美学"理念,又通过扎根灵魂深处的人的自然本性与万物之爱,生动演绎了庄子尚美尚真、"以美启真"的美学追求.他的散文能取法自然,通过独特的体验与想象赋予作品灵动、明澈、细腻、幽默、诗意、隽永的语体风格,强化语言的画面感和音乐性,体现出诗性与理性、形态美与内在美的统一,真正实现了"美者自美"的自然美学目标,并给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写作养分和语言实践标本.

    鲍尔吉·原野自然美学自然全美以美启真美者自美

    阿莉·史密斯艺格敷词小说《亦此亦彼》中的"壁画结构"

    郝玉梅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亦此亦彼》是阿莉·史密斯的第一部艺格敷词小说.在这部以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科·德尔·科萨为原型,将视觉艺术应用到小说写作中,科萨的壁画艺术贯穿整个故事.小说中,史密斯表面上通过杜撰科萨的生平和其艺术创作的故事,借由当代少女乔治及其母亲卡萝对科萨壁画的赏析,探讨艺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观看艺术等艺术性主题,而掩盖在故事底层的是史密斯长期以来所关注的女性主义、正义之缺席等主题.史密斯通过自称为"壁画结构"的艺格敷词小说,再现艺术与叙事的完美融合.

    阿莉·史密斯艺格敷词视觉艺术壁画结构观看

    新世纪山东小说中的乡贤书写

    李岩权绘锦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以来,山东文学界涌现出一系列塑造乡贤形象、探究乡贤叙事以及建构乡贤文化的杰出作品,主要围绕参与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传承和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秩序,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与文明乡风四个方面展开.山东作家的乡贤书写不仅丰富了山东文学的内涵,为乡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赋予了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作家对于如何通过文学路径凝聚乡贤力量,培育乡贤文化,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思考.

    新世纪山东小说乡贤文化乡贤叙事中国式现代化

    论梁积林诗歌中外像与内神的对视与叠合

    赖琪虹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积林诗歌创作是在西部光景中融入了自己的神思.他热爱西部大地上灵魂跃动的光与影,也理性地洞察、审视、比拟着面前的土地与生命,用西部特色的生活语言感性地抒发着诗人之痛,也表现着西部人注重真实的立场和朴素的诉求.梁积林将大地上各种物象的光、温度、现状等皮相与对西部大地的爱、对西部人的悲悯融合在意象中,将西部大地上的意象群落构成了西部人生命形式的版图.梁积林的诗歌创作将诗心与生活世界对视、叠合,感性与理性,将其比拟为灵感在物象之光中瞬间融合的"神迹".他对诗歌个性的坚持升华了他的诗歌创作在当代西部诗歌中的审美层次.

    梁积林诗歌外像内神对视叠合

    雪漠作品在海外世界的传播研究:基于WorldCat馆藏以及读者评论数据的分析

    陈梦晓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雪漠作为西部作家的杰出代表,其文学作品的外译和传播对于西部文学和中国文学进一步进入外语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orldCat联机书目数据库以及Goodreads和Amazon在线读书网站,根据雪漠作品及其译本在海外的馆藏分布情况以及读书网站中海外读者的评论和评分数据,分析研究雪漠作品及英译本在海外传播的影响力、接受效果,以及可能的促成传播因素,进而为雪漠作品的对外译介研究提供借鉴.

    中国文学外译海外传播西部文学雪漠

    "县管校聘"跨校流动教师学校文化适应冲突与融合

    薛正斌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管校聘"跨校流动教师对新的学校文化适应产生冲突,主要包括对学校教学环境、学校归属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冲突.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些冲突的影响因素:"无校籍"管理降低了流动教师的归属感、学校管理文化差异影响流动教师的适应、校园文化对流动教师的冲击等.依此提出跨校流动教师学校文化融合的策略:增强跨校流动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营造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县管校聘跨校流动教师学校文化适应冲突融合

    "家"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陪读家庭机制创新研究

    李晓红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陪读行为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子代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成长需要,同时陪读家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如下问题:空间阻隔下的夫妻关系疏离;阶层阻隔下的家庭成员社会适应困难;有序秩序下的"孝道衰落";代沟裂痕下的亲子关系冲突.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陪读家庭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建立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的上下联动工作思路;加强基于乡土的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采取政府购买的多元参与运作模式;探索精准服务的特殊困难陪读家庭个案工作模式.

    农村陪读家庭困境社会工作介入机制创新

    面向幼儿计算思维培养的棋类游戏设计研究

    张莉琴刘思颖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思维是21世纪人人必备的核心素养,学习计算思维有助于幼儿智力品质的发展.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的心流理论为基础,设计了指向幼儿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棋类游戏方案,并对其蕴含的计算思维三维目标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幼儿棋类游戏计算思维

    公共艺术专业《纸雕》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河西学院为例

    冯星宇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纸雕》课程是大学美术院系的专业必修课,如何实现纸雕艺术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较为紧迫的问题.如何从单一的剪纸刻画,变成形式多样的纸雕艺术品,并与相关课程(如《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实现有效的衔接,也需要提供解决方案.教学设计需遵循循序渐进、贯穿课程思政、突出多样性、突出创新性的原则.课程实施按照分解单个训练、组合叠加训练、融入地域性元素、数字技术赋能、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能力、引入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来进行.

    《纸雕》教学设计原则课程实施

    外国语学院举办"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系列讲座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