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研究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

胡常伟

月刊

1004-1656

chemra@sohu.com

028-85418495

610064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化学研究与应用/Journal 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化学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与四川大学合办的涉及化学学科各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编辑部设在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本刊旨在报道化学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厂矿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和情报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循环空腔三明治H-TiO2/Fe3O4/C锂离子池负极材料

    仇义吴启超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前驱体球形Fe3O4,以球形Fe3O4为基底材料对其进行碳包覆处理,得到核壳结构Fe3O4@C复合材料。采用刻蚀的方法将Fe3O4溶解于刻蚀溶液中,得到空腔结构C材料。以空腔C为基底材料,通过水热法在空腔C(H-C)材料外围包裹一层Fe3O4,得到空腔核壳结构Fe3O4/C材料。最后利用溶剂热法在Fe3O4/C材料外层包裹上氢化二氧化钛(H-TiO2),得到空腔结构的H-TiO2/Fe3O4/C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的H-TiO2和C材料的循环稳定提升Fe3O4的循环稳定性,同时,空腔结构减少了 C材料(理论容量较低)在复合材料中的占比,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本征容量。空腔三明治结构的H-TiO2/Fe3O4/C复合材料显示了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在0。2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之后的放电比容量为629。5 mAh·g-1,最为重要的是首次库伦效率达到惊人的80。6%。以1 A·g-1的电流密度循环1000圈后的比容量为396。04 mAh·g-1。

    锂离子电池Fe3O4氢化TiO2空腔三明治结构

    SR11023对映异构体的合成及PPARγ拮抗活性

    苟冰心黄娜王建塔汤磊...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4-甲基苯基)丙酸、对肼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分别经甲酯化、甲基化、溴代以及Fischer吲哚合成、苄酯化制备2-(4-(溴甲基)苯基)-2-甲基丙酸甲酯(中间体1)和2,3-二甲基-1H-吲哚-5-甲酸苄酯(中间体2),然后通过N-烷基化、催化氢化、酰化、Suzuki偶联以及水解反应首次合成SR11023对映异构体,总收率达16。5%。该合成路线为首次报道,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中间体与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 H NMR、13C NMR以及ESI-HRMS进行结构确证。通过GAL-4 PPARγ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及TR-FRET PPARγ竞争性结合分析确证了 SR11023对映异构体为高亲和性PPARγ拮抗剂,并阐明α-甲基对活性的影响。

    PPARγ拮抗剂SR11023对映异构体α-甲基合成PPARγ拮抗活性

    改性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研究

    龙文玲王鑫曹春艳王敏...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改性,并以其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其对Zn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煅烧改性明显提高了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性能,其提高程度取决于煅烧温度,在600℃煅烧的镁铝水滑石表现出最高的吸附容量。随着吸附时间、Zn2+初始浓度以及溶液pH的增加,所有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容量均增加。当煅烧温度不高于200℃时,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当煅烧温度高于400℃时,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所有镁铝水滑石对Zn2+的吸附均满足伪二级动力学方程。Zn2+主要以Zn(OH)2沉淀形式沉积在镁铝水滑石的表面。

    镁铝水滑石煅烧Zn2+吸附

    磁性碳微球快速芬顿降解苯酚的研究

    黄云薇冉源富肖纯操江飞...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磁性Fe3O4为赋磁剂,采用简单高效的水热碳化法,并在700℃活化,制备磁性碳微球(Fe3O4@CMSs)。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用苯酚溶液模拟有机废液,考察Fe3O4@CMSs的降解性能及可能的降解机理,考察Fe3O4@CMSs的添加量、溶液体系的pH、H2O2用量、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苯酚的降解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当苯酚溶液浓度为100mg·L-1,Fe3O4@CMSs的添加量为2 g·L-1,溶液pH为5,H2O2添加量为0。6mL·L-1时,室温下降解5 min,苯酚能够完全降解。通过淬灭实验发现,·O2-、·OH、1O2均参与了反应体系中苯酚的降解,且循环利用实验表明Fe3O4@CMSs循环利用四次后降解率仍有88%以上。

    Fe3O4@CMSs苯酚水热法降解

    基于特征荧光光谱表征DOM与重金属络合作用

    张宇申慧彦徐华健李卫华...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荧光猝灭法可表征DOM与污染物反应,应用激发(发射)和同步荧光光谱时,Em(E,)和Δλ(λem-λex)的选择会影响光谱的谱段信息表达。以巢湖表层水DOM、L-色氨酸和腐殖酸钠溶液为研究对象,Cd2+为目标重金属,采用荧光猝灭方法,探讨水体DOM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三组猝灭体系三维荧光光谱可分为低激发态色氨酸(S)、高激发态色氨酸(T)、类腐殖酸(C)、类富里酸(A)4个区域,以荧光区域积分体积对荧光强度进行相对量化,初始状态下巢湖表层水DOM荧光区域积分体积A>C>T>S为类腐殖质主导型。随着Cd2+浓度(0~7 mg·L-1)的增加,三组猝灭体系4个区域荧光区域积分体积减弱;Cd2+对巢湖表层水DOM荧光区域猝灭效率为S>T>A>C,对L-色氨酸的猝灭效率为S>T,对腐殖酸钠的猝灭效率为C>A。三组猝灭体系的同步荧光光谱(Δλ=60 nm)随Cd2+浓度(0~7 mg·L-1)增加,荧光强度呈减弱趋势;由三维荧光光谱可知Δλ=60 nm(Ex=200~450 nm)同步荧光光谱仅穿越T、C部分区域,没有经过S、A区域,三组猝灭体系部分特征荧光谱段损失。根据三维荧光光谱特征,选择激发光谱(Em=350 nm、450 nm)得三组猝灭体系激发光谱曲线,4个荧光区域的特征谱段强度变化趋势均得以表达。本研究根据猝灭体系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选择线性光谱,可有选择的表征猝灭体系特征荧光信息变化,为研究DOM与污染物作用提供有效分析技术。

    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线性光谱荧光猝灭光谱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小麦麸皮功能性成分模型构建

    杨佳欣阿依古丽·塔什波拉提田合严欢...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小麦麸皮功能性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不同建模波段及主因子数对建模结果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建模条件。其中,水分、灰分、脂肪的检测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为S-G导数(Savitzky-Golay),波段分别为2020 nm~2230 nm、1000 nm~2500 nm、1000 nm~2500 nm,主因子数分别为11、7、6时,模型最优;蛋白质的检测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MSC),波段为1860 nm~2020 nm,主因子数为6时,模型最优;膳食纤维的检测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为S-G平滑,波段为1100 nm~1350 nm,主因子数为8时,模型最优。最优条件下模型的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C)、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P)均大于0。85,校正集标准差(SEC)、交互检验验证标准差(SECV)、预测集标准差(SEP)均小于其他条件下的数值,且三个值相互接近,满足最佳建模原则。使用未参与建模的预测集样品对最佳模型进行验证,得出结果为预测值与真实值(国标方法测定值)的绝对偏差均小于5%,说明该模型可用于小麦麸皮5种功能性成分的检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小麦麸皮功能性成分模型构建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农作物土壤中5种微量杀菌剂

    赵海军赵光骞
    207-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加速溶剂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测定农作物土壤中5种防治斑点病杀菌剂微量残留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以丙酮:二氯甲烷(1∶2)为萃取溶剂,加速溶剂萃取后,提取液于50℃水浴氮吹至近干,丙酮定容至1mL后测定。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烯唑醇、嘧菌酯和三环唑5种杀菌剂质量浓度在0。01~0。5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6。1%~108。2%之间;精密度测试结果(RSD)均小于5%(n=6)。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土壤样品中微量农药残留的检测。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土壤杀菌剂苯醚甲环唑

    一种基于香豆素衍生物的铜离子荧光探针

    宋美悦宋健赵莉王策...
    213-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7-羟基香豆素-3-羧酸与二甲基吡啶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荧光探针7-羟基-2-氧代-N,N-二(吡啶-2-亚甲基)-2H-苯并吡喃-3-甲酰胺(简称CE)。通过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CE对二价铜离子(Cu2+)有特异性的"开-关"响应,具有响应快(1分钟以内)、选择性好、抗干扰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0。29μmol·L-1)、可重复使用等优点。CE与Cu2+按照1∶1的比例结合,检测浓度范围是0~0。4 mmol·L-1。该探针可检测实际水样及白酒中Cu2+的浓度,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荧光探针铜离子香豆素荧光猝灭

    滇产高原唐松草的非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蔡仕宁郑佳琪李文斯王文杰...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全面了解我国药用植物高原唐松草(Thalictrum cultratum Wall。)的化学成分,首次研究了其非生物碱类成分。利用色谱分离技术从中分离得到了 10个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催吐萝芙木醇(1)、blumenol C glucoside(2)、酪醇(3)、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4)、β-D-果糖(5)、甲基-α-D-呋喃果糖苷(6)、乙基-β-D-吡喃果糖苷(7)、1-O-β-D-吡喃果糖-α-D-吡喃阿洛糖苷(8)、β-谷甾醇(9)和sitost-5-en-3β-ol acetate(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高原唐松草化学成分核磁共振波谱

    α-氨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张飞丁雅丽张华山
    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α-氨基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药物分子和高活性的反应中间体。以2-苯乙炔基苯甲醛、N-苯甲酰基亚胺前体为原料,噻唑衍生的氮杂环卡宾催化发生氮杂安息香反应,以56~91%的产率合成了 8个不同取代的2-苯甲酰胺基-2-苯基-1-(2'-苯乙炔基)苯基)乙-1-酮4。采用1H NMR、13C NMR、HRMS对产物4进行结构鉴定。为了验证反应的实用性,对4g的合成进行了放大实验,产率85%。此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底物适应范围较广、步骤简单、产率高等特点,可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氮杂安息香反应α-氨基酮噻唑衍生的氮杂环卡宾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