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西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药学杂志
华西药学杂志

张志荣

双月刊

1006-0103

hxyxzz@scu.edu.cn

028-85501400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3段17号

华西药学杂志/Journal 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涉及内容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剂学和生物药剂学、药理与毒理、药物分析、生化药物及部分边缘学科。同时,报道国内外药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动向及信息。本刊包括了药学领域的科研、生产和临床等方面的内容,适应范围广、内容丰富。有利于医药学工作者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水平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利多卡因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评价

    陈宇豪陈春霞康婷柯博文...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具有镇痛活性的新型利多卡因衍生物.方法 基于利多卡因的构效关系进行结构修饰,用HPLC法测定化合物的纯度,通过碳谱、氢谱及高分辨质谱确证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细胞膜色谱技术测定化合物与人钠离子通道(hNav)1.7和hNav1.5的结合亲和力,优选出化合物,评价其在0.6%冰乙酸诱导的小鼠急性内脏痛扭体模型和完全氟氏佐剂诱导的小鼠慢性炎性痛模型中的镇痛效果,筛选出最优化合物,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通过侧链改构获得5个利多卡因衍生物并确证其结构,测定5个化合物的纯度及其与hNav1.7和hNav1.5的结合亲和力,优选出化合物后并评价其在小鼠模型上的镇痛效果,选定最优化合物后评价其安全性.结论 最优化合物LD2有良好的镇痛活性及较高的安全性,无心脏、肝脏、肾脏毒性,有作为镇痛药物开发的潜力.

    利多卡因衍生物新型镇痛药物细胞膜色谱构效关系合成药效学研究安全性评价

    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刘晓冯慧婷叶本贵达娃卓玛...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刺绿绒蒿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多刺绿绒蒿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法、薄层色谱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多刺绿绒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5-nonacosanol(Ⅰ)、triacontan-11-ol(Ⅱ)、3β-hydroxy-7α-ethoxy-24β-ethyl-cholest-5-ene(Ⅲ)、β-谷甾醇(Ⅳ)、山奈酚(Ⅴ)、小麦黄素(Ⅵ)、木犀草素(Ⅶ)、芹菜素(Ⅷ)、丁二酰胺(Ⅸ)、金圣草黄素(Ⅹ)、咖啡酸(Ⅺ)、铵羧基丙二酸盐(Ⅻ)、原儿茶酸甲酯(ⅩⅢ)、槲皮素(ⅩⅣ)、3-[(l-carboxyvinyl)oxy]benzoic acid(ⅩⅤ).结论 化合物为Ⅰ、Ⅱ、Ⅺ、Ⅻ、ⅩⅢ、ⅩⅤ为首次从多刺绿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多刺绿绒蒿化学成分分离鉴定黄酮苯丙素类甾体聚酰胺柱色谱核磁共振波谱法

    征稿启事

    132,封3页

    百合的化学成分研究

    贺帅博张丽萍魏文君郭涛...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百合的化学成分.方法 以鲜百合Lilium brownii为对象,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色谱、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法鉴定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百合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鉴定为:1,5-dihydro-3-methyl-3H-pyrrol-2-one(Ⅰ)、(R)-4-(2,4-dihydroxy-3,3-dimethyl-butyrylamino)-butyric acid(Ⅱ)、反式肉桂酸(Ⅲ)、丙三醇(Ⅳ)、二甘醇(Ⅴ)、胸苷(Ⅵ)、丁香脂素(Ⅶ)、松脂素(Ⅷ)、表松脂素(Ⅸ)、isonuatigenin(Ⅹ).结论 化合物Ⅳ~Ⅹ为首次从中药百合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Ⅶ~Ⅹ为首次从百合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百合科百合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核磁共振波谱法反向制备色谱木脂素

    篦齿虎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娇黄静刘梦影俞雅芮...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篦齿虎耳草Saxifraga umbellulata var.pecti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篦齿虎耳草的干燥全草,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篦齿虎耳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Ⅰ)、3β,5β,6α-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3-O-β-D-glucopyranoside(Ⅱ)、betulabuside A(Ⅲ)、葫芦素 F(Ⅳ)、雪胆乙素苷(Ⅴ)、没食子酸(Ⅵ)、山奈苷(Ⅶ)、山奈酚3-O-α-L-(3-O-乙酰基)-鼠李吡喃糖基-7-O-α-L-鼠李吡喃糖苷(Ⅷ)、β-胡萝卜苷(Ⅸ).结论 化合物 Ⅰ~Ⅴ为首次从虎耳草属植物中发现.

    藏药篦齿虎耳草降倍半萜苷单萜苷四环三萜黄酮苷甾体

    抗菌肽-裂解酶融合抗铜绿假单胞菌蛋白的可溶表达与活性评价

    周俊秀姚欣郑永祥余蓉...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与促溶蛋白融合表达,分离、纯化获得抗菌融合蛋白,并初步评价其抗菌活性.方法 将绵羊骨髓细胞抗菌肽SMAP29的N端与源自噬菌体JD010裂解酶LysPA26的C端融合设计新的抗菌蛋白(AL).通过同源重组构建pCold-His-TF-AL表达质粒.通过Ni-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AL,采用平板计数法初步评价AL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结果 在E.coli BL21(DE3)中,质粒pCold-His-TF-AL能明显表达出抗菌蛋白AL,并且90%以上的AL为可溶形式分布于E.coli破菌液的上清液中.可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超95%的AL.0.05 mg·mL-1 AL在30 min内可将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量降低5.55个对数单位,具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通过采用Trigger Factor标签融合表达和冷休克诱导方法可实现AL的高效可溶表达,纯化的AL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绵羊骨髓细胞抗菌肽SMAP29裂解酶LysPA26重组蛋白TF标签可溶表达铜绿假单胞菌

    柚皮素血小板仿生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黄静廖丽萍肖雯婧马婕...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柚皮素仿生纳米颗粒(MSN-Nar@PLTM),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以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梯度离心反复冻融的方法提取血小板膜,通过浸渍法和超声法制备纳米粒.表征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电位、形态和生物安全性等,验证血小板膜表面蛋白质的完整性,及该纳米材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 MSN-NAR@PLTM 粒径为 139.57±0.96 nm,Zeta 电位-21.80±0.15 mV,载药量 15.3%,包封率30.7%,具有完整的膜结构,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MSN-Nar@PLTM的仿生递送系统能够高效装载柚皮素,改善柚皮素在水中溶解性差的问题,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柚皮素血小板膜血小板仿生纳米粒介孔二氧化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脂乳剂复合肝损伤药物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研究

    谭婉莹王淳杜仕静熊静悦...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复合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动物模型,进一步揭示NASH的发病机制,为防治NASH新药疗效评价提供理想工具.方法 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设计,小鼠分别给予地塞米松(Dex)、四环素(Tet)、高脂乳剂(HF)及联合用药7 d后,测定小鼠血清肝功、血脂生化指标水平,肝脏脂质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Dex、Tet单独使用均能引起肝功、血脂及肝脏脂质水平明显异常,而HF单独使用对肝功的影响甚小.析因分析结果显示:Dex是引起多个指标异常的关键因素,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脂及肝脏脂质.而Tet仅对部分指标有作用,包括转氨酶及胆红素.HF主要影响血清及肝脏内胆固醇水平.Dex与HF联用在升高血清及肝脏总胆固醇(TC)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引起肝脏甘油三酯(TG)升高的主要因素是Dex,当与Tet及HF联用时,可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结论 Dex与HF联用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较理想的NASH小鼠模型,是较简便的、可用于防治NASH药物筛选的较好动物模型.

    正交设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地塞米松四环素高脂乳剂动物模型

    基于黄嘌呤氧化酶半数抑制率的中草药提取配方的筛选

    代建刚谭婷婷傅勇围汪程远...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中草药水提取物为原料,研究不同配比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黄嘌呤氧化酶半数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筛选中草药水提取物;用正交t值法和加权综合分析法对筛选的中草药进行主辅药分析及辅药交互作用分析;利用响应面混料设计模型优化配方比例.结果 槐花、菊花、桑葚、金银花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菊花和桑葚是配方中的主药,槐花和金银花为辅药.配方最佳配比为槐花水、菊花、桑葚、金银花提取物浓度为50%、30%、11%、9%,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66.21%±0.82%.结论 以中草药水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组成的配方可防治高尿酸血症.

    中草药水提物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半数抑制率正交t值法响应面混料设计配方优化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衢产陈皮的干燥方法

    胡晨霞金国明盛孝孝应佳璐...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衢产陈皮外观性状、品质成分和加工效益的影响.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晒干、阴干)、恒温烘干法(50、60、70、80℃)和变温烘干法(50~60、50~70、50~80℃)加工衢产陈皮,分别测定加工品的颜色、卷曲度、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橙皮苷、加工时间和商品折干率等,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分析.结果 干燥方法由高到低分别为晒干>80℃>60℃>50~80 ℃>阴干>50~60℃>50~70 ℃>50℃>70℃,其中,晒干的综合关联度最高,为0.7701.结论 晒干可作为企业、工厂干燥的主要方法,可为衢产陈皮及相关产业干燥方法提供参考.

    陈皮干燥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层次分析法传统加工方法恒温烘干变温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