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开发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海洋出版社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海洋出版社

李正楼

月刊

1005-9857

hykfygl@163.com

010-62114471,62100033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海洋开发与管理/Journal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海洋开发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原名《海洋开发》《海洋与海岸带开发》,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和海洋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我国海洋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总体定位为建设我国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工程领域有影响、有特色、有品位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和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枸杞岛潮间带铜藻衰败及补充过程的生态学研究

    杨起帆王惠杰朱伟栋苗航...
    114-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藻是我国海藻场的重要组成物种之一,对海洋环境、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查清铜藻是否为多年生问题以及铜藻生存的耐受温度,基于野外潮间带监测观察,通过记录铜藻衰败期的株高、主干粗度、固着器附着面积等生物学参数,结合水温数据,探究铜藻自然生境下衰败期的生态学过程.研究表明:(1)5月底枸杞岛潮间带铜藻繁殖后开始进入衰败期,铜藻衰败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动规律(P<0.05).度夏时期的水温成为决定铜藻多年生的关键影响因子.7月枸杞岛潮间带水温高达25℃以上,随着水温升高,76株铜藻固着器全部腐烂脱落,无法度夏进行营养繁殖,因此判断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铜藻为一年生.(2)水温在25℃以上时,铜藻固着器开始破损腐烂,无法生存.浙江枸杞岛潮间带成熟铜藻温度生态幅的耐受温度范围为7.1~25℃.(3)潮间带铜藻衰败期时间较短,主要基于潮间带铜藻本身繁殖后固着器附着力降低,且附着面积又小,附着力较弱,在波浪与水流作用下导致固着器更容易脱落流失,衰败凋亡时间更快.(4)夏季面对低矮藻类丛生情况下,潮间带铜藻5月仍能进行有性繁殖释放孢子牢固依附在母体周围,通过幼苗种群集聚减少在低潮期间的干露和光的伤害,并造成对生长资源的竞争,这是其重要的生存竞争策略.铜藻利用生存竞争策略来维持种群的繁衍,且在此基础上持续增加其分布范围.以上研究结果对认识铜藻是否为多年生,解析铜藻的生活史,为其人工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价值,为退化的铜藻种群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铜藻固着器多年生温度生态幅生存竞争策略

    基于FVCOM的辽河口水动力及温盐分布特征数值模拟

    弓耘张明亮
    12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维水动力模型FVCOM对辽河口海域的水动力特征进行模拟,在验证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对辽河口海域2016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水温分布规律和枯、丰水期两个时间段河口盐度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河口区域潮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往复流,涨潮和落潮的主要流向为东北向和西南向,近海浅滩使涨落潮流出现分流,辽河及大辽河径流的输入对河口潮流有一定的影响;受太阳辐射和海表气温变化的影响,辽河口海域的水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辽河口冬季和秋季水温分布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春季和夏季水温分布整体呈现南低北高的趋势;淡水径流对辽河口近岸水体盐度分布有着较大影响,丰水期河口水体盐度低于枯水期的水体盐度,在垂向分布方面,辽河口未能形成明显的温度和盐度跃层;辽河口特殊的盐度分布是红海滩植被区适宜盐地碱蓬的生长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可为辽河口海域的开发及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数值模拟水动力特征温盐分布盐沼湿地辽河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渔获物可追溯制度的构建

    余敏友唐灵唯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来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计划及其实施使渔获物可追溯制度举世瞩目,虽然普遍性的国际条约短期内难以达成,但各具特色的国别渔获物可追溯制度竞相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虽然提出"渔获物可追溯制度",但未明确其定义、范围、违法责任和执行机制.作为渔获物进出口大国,渔获物可追溯制度对于我国打击IUU捕捞、保障渔业对外贸易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我国类似制度安排和实践经验,参考国际上有关制度的相关规定,提出并论证渔获物可追溯制度的实质要素及最优立法模式,以此推进规则的全国统一和国际化进程.

    可追溯性IUU捕捞透明度渔获物食品安全

    我国伏季休渔制度效果分析与优化探讨

    樊菲郑建丽吴姗姗张祝利...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我国最主要的渔业养护政策之一,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对改善我国海洋渔业生态、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论证我国伏季休渔政策建立以来的实施效果,文章先回顾了我国伏季休渔政策变化的历程与特点,再以东海海域为例,分析休渔政策实施以来东海海域的捕捞产量、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效率的变化特点,并对其代表性渔获物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进行讨论,进而结合东海南部部分渔港的渔获物捕捞调研情况,分析我国当前伏季休渔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措施和建议.

    伏季休渔渔业资源捕捞产量捕捞效率

    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运行维护管理探讨

    谭琦范存龙周宁余泛泳...
    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近年来科学考察船运行维护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运维管理、科考船评价、共享协同和其他4个主题进行了文献分析.从科学调查、船舶及科考设备资产、船舶运营、船舶和设备安全、船员5个方面总结了调研的国内4家科学考察船拥船单位的运维管理经验.以"珠海云"为例,剖析了兼具科考船和智能船舶双重特征的船舶面临的运维管理经验不足、人员单薄和组织欠缺三大挑战.从5个方面介绍了"珠海云"现行的运维管理实践,即筹建运管中心雏形、分阶段掌控管理权、建立健全船舶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化人才梯队,以及培育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结果旨在为新建科考船和智能船舶的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智能船舶科学考察船珠海云运维管理

    专业档案馆面向高校学生的海洋文化教育传播路径探索与实践

    陈佰川林宁王苏李渊玮...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院校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关键过渡阶段,大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对其开展科学文化素养和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专业档案馆具备档案属性、专业属性和文化属性,系统记录专业领域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开展各专业领域知识与文化宣传教育是其应有之义.文章从探讨专业档案馆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出发,阐述中国海洋档案馆开展海洋文化宣教工作的基础条件,从海洋文化教育与传播的原创路径、人才队伍路径、精神路径、传播路径和应用路径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经验做法和实现路径,供业内参考借鉴.

    专业档案馆高校学生海洋文化宣教海洋科学普及信息化

    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意义、现状挑战及方向路径

    丛梓怡刘芳明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为传承和发扬海洋文化精神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海洋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海洋文化传承和海洋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强化中华文化海洋基因、增强海洋意识、增进海洋文化认同与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具有良好基础,但仍面临"未形成国家海洋文化精神共识,海洋文化遗产保护陆海统筹欠缺,海洋国家文化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关系有待厘清"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文章提出深入研究海洋文化精神、系统开展海洋文化资源调查、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借鉴已有公园发展经验与设置黄渤海国家文化公园区域试点等建议,为海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方法路径建议和管理决策参考.

    国家文化公园海洋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