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何俊

双月刊

1674-2338

hsyxuebao@hznu.edu.cn

0571-28865870 28865871

310036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杭州师范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1979年8月创刊,1983年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大16开,120页。《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多年来以创高水平学术期刊为目标,关注中国社会变革、理论前沿与学术自身增长,实事求是,繁荣学术,积累文化,服务于科研教学。本刊学术优势在文化、哲学、历史、学术史、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了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走专题化、特色化道路,先后设立“长江三角洲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研究”、“20世纪学术回眸”、“现代性与中国文化传统”、“90年代研究”、“当代小说讨论”、“21世纪学术研究”、“21世纪哲学前沿”、“媒介与大众传播研究”、“语言及其应用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浙江地方学术文化研究”专栏,推出特邀主持人制度,邀请著名学者主持重点专栏,约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撰写高质量论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栏目与专题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获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5年以来一直保持浙江省一级期刊的称号(浙江省学报仅两家)。1999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获中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化执行优秀奖。2002年蝉联第二届中国国百强社科学报,同年9月,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推选参加中国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比,被评为中国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社科学报仅一家)。 2004年是被浙江省新闻出版局推选参加中国国家期刊方阵评选的10家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反古与返古之间:唐君毅、牟宗三以良知摄受知识的建构

    蔡家和
    1-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西风东渐、民族文化遭受冲击与挑战之际,"当代新儒家"对传统的态度虽有所疑,但仍排除种种纷陈,不与主张全盘西化者为伍,选择立定优良文化传统之脚跟,而后摄受西洋文化之优异面,借以取长补短,增益民族文化之生命力与内涵.依此原则,唐君毅和牟宗三先生都曾进行深刻的探讨与回应.简言之,乃是以良知、性善、人格之挺立,用以吸收、结合西学之重知识、科学、宗教等传统,创造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关联,从而实现人文精神与物质文明之齐头并进且与时俱进的目标.

    疑古唐君毅牟宗三知识良知

    永恒还是永续:由王船山的宇宙观说起

    程志华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宇宙论是儒家哲学的重要内容,而宇宙观是宇宙论的基础部分.王船山对于宇宙观有高度的自觉.他通过反思已有的宇宙观,提出自己的宇宙观.在他看来,老子、《易纬》、邵雍的宇宙观实质是"天地有始说",而"天地有始说"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其认为天地有"始""终".通过对天地无"始""终"的论证,王船山确立了自己的"天地无始说"的宇宙观.对于王船山的宇宙观,若以时、空为视角,可以推知其非"永恒"的宇宙观,乃"永续"的宇宙观,进而可推知儒家的宇宙观亦为"永续"的宇宙观.这样的分析凸显了王船山乃至整个儒家宇宙观的特点,有利于把握王船山哲学乃至整个儒家哲学的特质.

    王船山时空永恒永续宇宙观

    致作者

    20页

    秦汉时期"一"的图像与天下秩序:以《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中心

    李秋红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家文本中的"一"往往被视为与"道"相同或者谓述"道"的概念,但在以《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为代表的秦汉黄老学中,"一"有其独立的意涵与作用,而这又与对"天下秩序"的理解密切相关.《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将道家的宇宙论和阴阳术数思想结合,构建起一个以"一"为起点,以"数"为间架的宇宙体系.在这一宇宙体系中,万物相互关联、贯通、互为一体.在政治语境中,通过修身使自我转化为"一"被视为最高级的政治智慧.因为成为"一"的统治者能与事物一体相连、志意相通,并提供事物以自发实现完满与和谐的内在动力.

    《吕氏春秋》《淮南子》黄老天下秩序

    乐观本体论、混沌宇宙观与进步不稳定性——谭嗣同的《仁学》与章太炎的回应

    慕维仁徐小芳
    29-4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仁学》在西方学者眼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中国古典文献对现代西方哲学和科学框架重新诠释的作品,在中国学者笔下这是近代中国新儒学哲学体系融入现代性全球主义的一次大胆尝试,以求能与当时的国际社会在同一维度上对话.然而《仁学》中谭嗣同以其进化最终带来自由的乐观本体论为导向,援引佛教和道教中对有限性的传统解决方案,提出了超越时间的绝对平等观,这一观念遭到了章太炎的批驳.在章太炎看来,进化最终没有超越混沌,相反,它起源于时间世界,且必须有法律之限制,即基于法之平等与等级,官员和国家试图在此基础上将突发事件和混沌合理化.通过对二人不同哲学观的梳理与对比,清晰反映了那一时期的士人对近代中国传统儒家哲学观念转向的尝试与辩论,这对于归纳传统中国儒家的哲学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章太炎乐观本体论谭嗣同《仁学》混沌宇宙观进步不稳定性

    小田岳夫先生与中国文学

    伊藤虎丸颜淑兰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藤虎丸通过对与小田岳夫交往的回忆,从小田岳夫的"人品"切人,探讨其思想与文学,尤其阐明了小田岳夫《鲁迅传》的价值,进而重新评价了竹内好的《鲁迅》.伊藤先生指出,作为日本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鲁迅传记,小田《鲁迅传》是划时代的,竹内《鲁迅》是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相较小田提出的"'爱国'者"鲁迅,竹内提出的"文学者"鲁迅则包含某种倒退乃至妥协.

    鲁迅小田岳夫《鲁迅传》竹内好《鲁迅》

    日本鲁迅研究史上的一个坐标

    董炳月
    50-51页

    周作人年谱长编:1925年(上)

    朱晓江
    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5 年,女师大事件持续恶化,进而引发中国知识界内部之严重分裂.5 月 27 日,周氏等六教授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30 日,陈源即在其《闲话》中批评,以为"女师大的风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动".周、陈之间立场殊异,进一步带动了《语丝》社和《现代评论》派之间的对立.五月,爆发"五卅运动",周氏一面积极加入北大教职员沪案后援会工作,另一面又著文反省群众运动之流弊,以为"从五四运动的往事中看出幻妄的教训,以为(1)有公理无强权,(2)群众运动可以成事:这两条迷信成立以后,近四年中遂无日不见大同盟小同盟之设立,凭了檄,代电,宣言,游行之神力想去解决一切的不自由不平等,把思想改造实力养成等事放在脑后".通过此类表述,周氏自身之思想根基,乃基本树立起来;而其思想面貌,亦渐趋明朗而稳固.

    周作人女师大事件五卅运动《语丝》《现代评论》

    我国普惠托育服务政策供给:特征、问题及优化策略——基于12省(直辖市、自治区)24市政策内容与政策工具的分析

    洪秀敏赵思婕冯雲梦张一鸣...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惠托育服务政策是引领托育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我国 12 省(直辖市、自治区)24 市出台的普惠托育服务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二维分析框架,探讨了普惠托育服务政策供给特征、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尽管目前地方政府围绕普惠托育筛选认定、扶持优惠、监管评估、退出机制等提出相关要求,但已有政策文本仍存在权威型工具使用频率较高、激励型工具类型单一、能力建设型工具不足等问题.据此,建议地方政府完善政策供给结构,提升政策的适切性和综合性;细化政策实施标准,增强政策的精准度和操作性;加强结果反馈运用,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动态性.

    普惠托育服务政策内容政策工具政策供给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评价工具述评

    赵立薛佳寅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前儿童发展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学者围绕学前儿童发展评价这一主题,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许多评价工具也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对近30 年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回溯,分析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评价工具的整体发展历程,比较评价内容、评价维度、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分类介绍多个信效度较高的评价工具,以探讨适用于当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评价研究的有效测评工具,为开发、编制新的实用工具提供参考和建议.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评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