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菏泽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菏泽学院学报
菏泽学院学报

袁宗建

双月刊

1673-2103

hzxyxb@sina.com

0530-5525995;5525238

274015

山东省菏泽市大学路

菏泽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ze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宗旨为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以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光的生-灭机制阐述量子力学

    范洪义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引入有序算符内的积分理论,从光子产生-湮灭的观点出发来阐述量子力学理论,显示表象的正态分布,在数学上支持量子力学的几率假设;指出如何从经典变换直接过渡到量子幺正算符,自然地引入纠缠态表象,并指出数学物理研究的新方向.

    有序算符正态分布纠缠态幺正变换

    闭型二项截断δ冲击模型的寿命分布

    黄嫒马明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义了一种离散闭型截断δ冲击模型,并讨论了冲击过程服从二项点过程的离散闭型截断δ冲击模型的寿命性质,在任意的失效临界值情形下,得到了系统寿命的精确分布及失效前平均寿命,即若失效阈值为 1,则系统寿命恒为 1;若失效阈值大于 1,则系统寿命分布可用一个组合数项有限级数和显式表出.

    离散型闭型截断δ冲击模型系统寿命

    煤矸石对低灰熔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徐美玲钟梦洁李风海樊红莉...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的灰熔融特性是评价用煤洁净有效转化的重要指数,直接影响煤的气化.主要通过添加煤矸石(CG)的方式,改变两种低灰熔点煤润北煤(RBC)和俄矿煤(EKC)的硅铝比(SiO2/Al2O3),进而探索影响低灰熔点煤灰熔融特性的原理.通过灰熔点测定仪的测试结果和 FactSage 热力学软件的计算结果分析发现,随着CG灰(CGA)含量的增多,低灰熔点煤RBC和EKC的灰熔点逐渐升高.由于 CGA 与 RBC 灰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较多含量的SiO2 和Al2O3,因此,RBC的灰熔融温度随硅铝比 S/A的降低而增加,S/A值达到 1.83 时RBC的灰熔点升为 1 381℃.而 EKC 灰中添加 CGA 后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高熔点的白榴石和钾霞石,故EKC的灰熔点也随着S/A的降低而增加,当 S/A 为 1.80 时,EKC 的灰熔点达到 1 376℃.

    煤矸石润北煤俄矿煤灰熔融特性Factsage

    物流仓库无线传感网络与自动巡检小车监测系统设计

    杨延丽郑新旺杨光松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物流仓库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设计了 Zigbee 无线传感网络和自动巡检智能小车相结合的仓库监测系统.首先使用多个Zigbee终端节点连接环境参数传感器套件,分布到仓库货架上实现静态监测;其次,设计了自动循迹智能小车搭载热像仪和传感器实现仓库环境动态监测.通过增量式 PID对电机进行闭环控制,使小车的速度和转向角度沿着预定路径前进.经测试,该系统可以实现物流仓库静态和动态全方位监测和及时预警,为保障仓库安全提供了一种技术管理手段.

    Zigbee自动巡检巡检小车热像仪安全管理

    煤矿单轨吊智能监测系统研究

    刘威靳华伟曹铸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单轨吊机车在煤矿中逐步推广应用,煤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设备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单轨吊设备在煤矿井下工作时会出现驾驶员疲劳、误操作以及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问题,设计了煤矿单轨吊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分析技术对驾驶员行为状态进行监测,运用多传感器融合和图像识别技术检查单轨吊运行轨道及参数,利用惯性导航结合里程计数技术对煤矿单轨吊进行全局定位,并通过搭建的通信环网确保信息实时有效传输.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煤矿单轨吊驾驶员行为状态及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监测及预警,全面监测煤矿单轨吊运行状态,有效地降低煤矿单轨吊故障发生率.

    单轨吊精准定位图像识别多传感器

    基于PoC电感网络的数值建模分析方法

    张腾梅志慧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备PoC(Power over Coax)电感网络的串行解串器(SerDes)高速链路在应用中,经常遇到插入损耗(S21)性能陡降的技术问题,通过对PoC电感网络进行分布参数的数值建模及计算推导分析,研究发现印制电路板(PCB)的寄生电容会引起PoC网络中高品质因数电感的强烈阻抗谐振,从而导致 S21 问题的产生,通过合理的PCB优化措施,可以将影响最小化,并通过仿真和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数值建模预判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谐振寄生电容插入损耗数值建模

    基于双目视觉的人机交互测距方法研究

    官世杰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机交互、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兴起,机器视觉已成为目前重点的研究领域之一.对比研究了红外测距、超声波测距和双目测距三种测距方法,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人机交互测距方法,并且建立了人脸检测和逻辑回归模型.首先利用双目相机标定工具箱对双目摄像头进行标定;然后将采集到的行人图像导入计算机,对未检测到的图像利用逻辑回归模型给出预测,通过改进的BM算法进行立体匹配获得视差图像;最后通过鼠标点击相应位置进而获得该位置的深度信息,从而实现测距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双目测距方法效率高、结果精确,在 1 800~3 600 mm的测距误差可保证在 4%以内,具有良好的测距效果.

    人机交互双目视觉人脸检测改进BM算法视差图像

    GH4169高温合金表面电解辅助微铣削工艺研究

    李棒何亚峰朱延松汪思鹏...
    5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GH4169 高温合金热导率低、在高温下能保持很高的强度,导致铣削加工过程中切削温度高、切削力大.为此,采用可转位双刀片-双阴极铣刀,对 GH4169 高温合金表面进行电解辅助微铣削加工,探究在不同加工参数下电解辅助微铣削表面质量的变化规律,并对传统铣削和电解辅助微铣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解辅助微铣削可以去除传统铣削表面的刀痕、点蚀和碎屑等缺陷,同时出现了腐蚀凹坑和晶界腐蚀缺陷;相较于传统铣削,电解辅助微铣削可以显著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电解辅助微铣削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随加工电压的增大而减小,为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应选择较大的加工电压水平.

    电解辅助微铣削高温合金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

    1970~2020年黄河流域菏泽段LUCC时空演化及驱动力分析

    李爱敏颜培霞时洪蕾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ArcGIS 提取 LUCC 类型,采用 LUCC 动态度、LUCC 转移矩阵和驱动因素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域 1970~2020 年LUCC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一 LUCC 自大到小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动态度为正值,呈增加趋势,各类用地间互相转化活跃;经济加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是驱使 LUCC 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菏泽段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时空演变驱动因素

    基于加压酸浸锰烟尘过程中固-液两相流体力学特性CFD模拟

    张强梅洋谢红艳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欧拉-欧拉(E-E)双流体模型、颗粒动力学理论(KTGF)与k-ε湍流模型耦合,以搅拌速度、固相体积分数为变量探究对釜体内液相速率、液相湍流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釜体内的液相速率、湍流动能与搅拌速度成正相关,且与固相体积分数的大小成负相关.当固体体积分数为 2.5%、7%、13%,对应液相速度下降幅度为 8%,16.2%,18.4%,对应湍动能下降幅度为 7.6%,13.2%,20.6%.

    固-液相CFD计算流体力学颗粒动力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