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菏泽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菏泽学院学报
菏泽学院学报

袁宗建

双月刊

1673-2103

hzxyxb@sina.com

0530-5525995;5525238

274015

山东省菏泽市大学路

菏泽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ze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菏泽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宗旨为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以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实践研究

    周文婷侯长振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其协同发展实践的构建是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围绕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五区联动"和"六位协同"的发展机制,集中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主体优势资源,协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社会需求、实现经济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

    经济一体化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政策支持产业合作

    以文学的形式复魅乡村社会的根与魂——论老藤《众神之山》

    吕逸新傅新慧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藤的中篇小说《众神之山》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工程,以多重叙事指向识根、理脉.在古与今,人与事的多向交集中,出"神"且入境、明理,经"众神"的多重复现而最终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小说叙事的神与脉,全得自于乡村的根与魂.缘此而聚焦新时代乡村建设,探索现代社会转型的空间与可能,不只是一般的复魅式书写,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乡村振兴战略何以保护中华大地根与魂、命与脉的艺术性赋魅.

    复魅根与魂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楼俨的人生际遇及其词学思想嬗变

    项姝珍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楼俨是清康熙、雍正年间词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词人.早年与词坛名流从学、交游,入词馆后,以官方视角审视词坛,晚年外任出仕,心态境遇渐变曲折.际遇的变迁,楼俨的词学思想也在"雅洁"与"性情"间调和与反复,确立"以雅为归"的论词旨趣后,反思其词学主张,逐渐"从雅入情".楼俨的词学思想嬗变正反映了清前期词学中兴而复趋衰落的轨迹,以及有识词人的及时反思,明确词体抒情性的本体特征,有重要的词史认识意义.

    际遇词学思想嬗变抒情性

    "中性"体验与"沉默"叙事——布朗肖的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

    姚亚峰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里斯·布朗肖是法国20 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他倡导一种"沉默"的文学理念和书写风格.他的文学思想受到马拉美和勒内·夏尔的深刻影响,马拉美的"纯诗"语言和夏尔开放的、未知的"中性"思想都给了布朗肖深刻的启发.沉默的叙事一方面与语言、事物与命名相关,另一方面强调一种主体的消解与沉默.布朗肖将自己的文学理念和文学创作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布朗肖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布朗肖的"沉默文学".

    语言中性沉默叙事

    伍尔夫在中国:以《一间自己的房间》在国内的译介为视角

    吴悦乔媛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代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更被称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书.1928 年,该作品第一次被引介到国内,成为中国接受伍尔夫的开端,直至1947 年才出现第一部完整的汉译本;20 世纪80 年代,《一间自己的房间》被收录到多部选集之中;21 世纪,该作品不断得到重译.通过研究该作品的译介历程,伍尔夫在中国展现了从意识流作家到女性小说家再到女性主义者被接受的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与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对《一间自己的房间》的理解与接受息息相关.

    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形象翻译

    文化"两创"语境中民间文学类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高建坤任芝芹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学艺术类的代表性项目,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田野考察发现,菏泽市民间文学传承面临着保护不足、传承萎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地域空间、参与主体和工具媒介的角度,构建地方民间文学保护传承的现实路径.文化"两创"语境下,采取"提炼非遗文化标识、拓展新型文旅方式、借力数字媒体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出海"的方略,可实现菏泽市民间文学的创新发展与活化利用,突显其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

    文化"两创"民间文学活化利用

    《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相似互通点研究

    高路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和《水浒传》在故事线索和作品主题上都存在着互通相似处,甚至可以互相参证研究.两部巨著都对中国古代游民群体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艺术化再现并进行了深刻反思.两位作者在表达书中故事时,都存在着思想上的矛盾,反映了他们意识深处都存在着与作品主题本身不一致的反思.

    招安游民相似互通

    论《水浒传》中的灾害书写

    张宸睿李洪亮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浒传》中有各种各样的灾害,既有自然成因,又有人为所致.一场场灾害书写穿插在小说情节中,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彰显道教色彩.这些灾害书写还关注百姓日常、还原吏治生态、增广战争样相,反映出小说的观念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灾害书写文学价值文化价值

    论《水浒传》中的"丹书铁券"及其叙事意义

    罗琳林宪亮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功臣的世袭特权凭证.在《水浒传》中,后周皇室后人柴进的家中藏有宋太祖赵匡胤敕赐的丹书铁券,围绕着这枚丹书铁券展开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节.从历史角度看,《水浒传》中丹书铁券的相关情节于史无据;但从小说角度看,《水浒传》中的丹书铁券承载着特殊的叙事意义.丹书铁券不但具有推进情节发展、贯穿人物命运等叙事功能,而且蕴含着多重隐喻意义.

    丹书铁券叙事功能隐喻

    曹县皮影的传承困境及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朱子姝孟幻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县皮影是我国皮影艺术的重要地方分支,历经三百余年的沉淀与传承,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曹县皮影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受众群体狭窄,表演形式与内容陈旧等.为此,需要构建良性传承生态,创新皮影表现形式,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使传统艺术重新焕发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顺利实现.

    曹县皮影传统艺术困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