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设计艺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设计艺术研究
设计艺术研究

陈磊

双月刊

2095-0705

AD_research@vip.sina.com

027-87651873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设计艺术研究/Journal Design Research
查看更多>>《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是教育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2年创刊以来,本着繁荣高等教育事业,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深化高等教育理论探讨及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园地的宗旨,历经近20年的建设,本刊在国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已形成一定影响,读者及作者队伍涵盖了国内名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的一年中,本刊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办刊宗旨,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和作者,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信息交流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eads-Up Computing:迈向新一代智能交互设计——访谈香港城市大学赵盛东教授

    李宇轩
    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交互作为连接人类与计算机系统的桥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深化.赵盛东教授提出Heads-Up Computing(合姿计算)理论,旨在探索人机交互设计的新范式.Heads-Up Computing通过可穿戴设备,利用微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无缝信息交互.赵盛东教授以自身研究经验为出发点,对设计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倡导设计需要提升效率,通过深度整合LLM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赵教授认为在智能技术爆发增长时代背景下,设计学科在重视技术与设计融合的同时,还需在跨学科融合、设计美学研究、用户体验设计等方面不断努力,以体现设计的社会责任与价值.

    合姿计算人机交互智能设计设计研究

    探索游戏与非游戏界限:游玩框架——访谈美国东北大学Celia Pearce教授

    叶嘉欣
    4-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识别生活中的"游戏"时刻,是Celia Pearce教授在其即将出版的书籍《游玩框架》(PlayFrames)中所探讨的核心议题.Pearce教授在本次访谈中,详细阐述了她提出的"游玩框架"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和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旨在探讨"游戏"时刻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边界.Celia Pearce教授同时分析了游玩框架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具体案例阐释了游玩框架理论的应用价值.此外,还强调了"游玩素养"(Play Literacy)的重要性,即识别和理解不同游玩框架的能力,对于区分现实生活与游玩情境至关重要.

    游戏游玩框架游玩素养

    产教融合,知行并进——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设计人才培养之路

    吕杰锋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设计教育在曲折中起步并经历了深刻的转型,从传统的图案学与工艺美术范畴,逐步迈向高度交叉融合的学科领域,不断挑战并跨越专业界限,深化了人类对设计本质与应用的认知.本文聚焦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中的贡献与探索,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及实证分析,梳理学院在海洋与制造强国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贡献,以及"产教融合、知行并进"的设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阐述其设计教育创新实践.

    中国设计教育交叉学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长江湿地公园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设计策略研究

    严胜学暴乾罗澳
    13-1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儿童"自然缺失症"问题日益突出.自然教育营地作为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教育场所备受期望,而城市湿地公园则有成为理想自然教育场地的巨大潜力.本文聚焦"长江流域湿地公园",探讨自然教育营地设计策略.通过提出系统性的设计理念,将空间营造、内容营造和运营机制多重理念有机融合,拓宽未来自然教育场所,发挥湿地空间的教育潜力,以减轻儿童"自然缺失症"的现象.

    自然缺失症儿童自然教育营地空间营造内容营造运营机制

    辽代散乐服饰元素在表演服饰中的应用

    张彬王子洋胡沛陈晨...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代散乐服饰造型多样、纹样精巧、文化内涵丰富.文章以辽代散乐服饰元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学和图像学方法对辽代壁画中散乐人物服饰纹样进行归纳整理,在分析各类艺术特点的文化基础上,提取典型的纹样元素运用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运用于表演服饰中,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设计方案既保留了原有文化特征,又符合了现代审美需求,通过调查分析,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从而使辽代散乐服饰元素的表演服饰应用的可行性与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同时为中国传统表演服饰文化在当代表演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及传播提供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路径与探索经验.

    辽代散乐服饰元素创新设计

    面向视觉障碍人群触摸图形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荣安琪包国红
    26-3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包容性设计和无障碍建设的发展,触摸图形设计逐渐引起学术界关注.其重要性在于为视觉障碍者提供平等获取信息的途径,视障人群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概念及空间关系.通过六个维度:用户需求、材料与工艺、教育心理学、包容性与无障碍、文化与社会和可持续性,全面探讨在设计触摸图形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多层次的触摸图形设计方法框架,旨在指导未来触摸图形的开发,以更好地服务视障群体.

    触摸图形设计视觉障碍设计构思设计需求

    基于INPD的女性智能毛巾架创新设计研究

    赵军静陈婉婷王琪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地识别用户需求的类型、精确地得到用户需求的优先级排序、客观地评估设计方案,从而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建立一种面向女性的智能毛巾架产品开发模型.通过将KANO模型与AHP法引入INPD产品开发程序来开展一项实证研究.先依据KANO模型对用户的需求属性进行详细分类,再采用AHP法对各属性的需求权重进行评定,并根据这些需求权重的排序结果提出设计构想,建立完整性与科学性高的女性智能毛巾架用户需求框架,完成合理、人性化和具有创新性的最佳设计方案.基于KANO模型与AHP法融入INPD的产品创新设计程序,解决女性吹发过程繁琐的问题,开发出更符合女性需求的智能毛巾架产品,为同类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INPDKANO模型AHP需求层次分析女性群体智能毛巾架

    智能化时代跨领域设计技术与审美的互动分析

    杨静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技术与审美作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化时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通过分析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不同设计领域中技术创新与审美趋势的内在关联及其互动作用机制,不仅系统揭示出智能化技术在推动设计实践创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引发并塑造新的审美观念和标准,而且进一步解析了审美演变对设计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发展方向的影响.通过此种双向动态关系的研究,帮助理解智能化技术如何为设计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而且正在重新定义人们对于美感体验的认知边界和价值取向.

    智能化时代跨领域设计技术创新审美演变互动分析

    从照明到形象——城市夜间灯光的嬗变与发展研究

    肖然蔡新元
    42-4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划分早期、近代、现代、当代四个历史阶段,从光源技术、应用场景、夜间生活、城市空间等多维视角出发,梳理不同阶段灯光在城市夜间的角色和功能演变进程,剖析其演变特点,总结出城市夜间灯光的"三个转向",即空间转向、公共转向、功能转向,阐述灯光在当代城市夜间艺术化、媒介化、智慧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城市空间的拓展、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将赋予灯光在夜间更强大的表现力和更多元的功能.

    城市空间灯光设计夜间活动城市灯光形象

    基于色度测量的蒲城木版年画色彩数据库构建研究

    杜杰丁丽华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蒲城木版年画是陕西关中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其色彩名称是基于感性认知的视觉划分,所使用的颜色和色名缺乏一致性,没有正确的色彩认知导向.运用科学的色彩采集技术,根据色差原理及相应颜色理论,通过分析计算将肉眼可见但无法准确描述的色彩转化为精确数值.建立蒲城木版年画的孟塞尔专有色卡,并基于MySQL系统构建科学客观的色彩数据库,实现对蒲城木版年画色彩数据的存储与资源共享,为相关研究人员对蒲城木版年画信息查询提供便利,推动蒲城木版年画的保护与传播.

    蒲城木版年画孟塞尔专有色卡色度测量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