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础教育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础教育参考
基础教育参考

陈海东

半月刊

1672-1128

010-66096163 66033272

100816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基础教育参考/
查看更多>>《基础教育参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是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各级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和关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各界人士的一份国家级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488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128,邮发代号82-12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力求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创新和优质发展服务,是各位教育工作者瞭望世界的窗口、教育科研的资源、决策管理的参谋、借鉴参考的平台。本刊具有资料保存价值。本刊特色:以刊登国外基础教育信息为特色,国内外信息并重,突出可借鉴性,力求为我所用,具有前瞻性,内容上分层次,能适合管理者、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同口味,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及时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办学经验的权威刊物。本刊大力推介国内外办学经验和教改动向,直面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让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能从中得到启发和有所借鉴,成为他们获得权威、鲜活、前卫、及时和可借鉴的国内外教育最新动态的独特窗口,同时为中外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和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及启示

    李怡潇张玥王定华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校协同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显性命题,美国中小学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具有启示意义.其核心要素和运行机制包括法律法规的支撑、专业机构的引领、社会组织的活跃参与以及学校的枢纽作用等.美国经验显示,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家庭的主动参与和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以形成多方共育的良好环境.对我国而言,要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家长、社区与学校的有效互动;学校应发挥核心作用,建立开放、互动的育人环境,连接家庭与社区资源,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策略,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构建并完善更为有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美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改革法律法规

    德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研究

    陆金金毛知航徐承启张泽昊...
    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基础,也是一个人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工作和学习等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德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深受重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及其变化,德国的教育部门、社会机构和家庭在预防、诊断、干预等方面做出了显著努力.德国从国家、社会、家庭层面采取措施促进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其中信息化手段在德国心理健康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而言,德国教育部门和研究机构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了优质服务和保障,但仍有待改进.

    德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服务信息技术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全方位心理服务支持系统——巴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孙琪王娇张晓艳孙炳海...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巴西日益严重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巴西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正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心理服务支持系统以应对此挑战.政府部门施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以帮助青少年处理心理问题;政府和社会组织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等工具,为青少年提供更便捷的心理健康支持;学校提供心理辅导和培训;家庭得到关注并支持青少年的成长.巴西正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积极促进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环境.

    巴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服务信息化手段

    论ChatGPT时代教师专业的核心要义与实践向度

    赖显明苏明骜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的推出及广泛应用对教师构成了严峻挑战,教师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重新探索自身的专业价值及核心要义.教师专业的核心要义是教师专业最为重要、基础、核心的内容,借助教师专业结构理论,体现在认知、情感、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贯彻教育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坚守教育信仰与人机交融共生.ChatGPT时代教师专业的实践向度,应充分将核心要义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综合应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德育德、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教师专业发展要聚焦核心要义,对标实践向度,提升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实现其专业的时代价值,既当好"经师",又当好"人师".

    ChatGPT人工智能教师专业价值教师专业核心要义教师素养

    美国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历史沿革、政策特征与问题挑战

    任帅赵敏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挖掘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对美国教师队伍进行文献研究发现,其质量提升之路历经师范学校存续期、师范学校升格期、大学化教师教育期、教育改革回溯期和高质量公平发展期,表现出多元主体共同推进质量提升、提升路径逐步调适、所需教育经费得到阶段性补充、提升之路蕴含危机色彩等特征.目前,美国仍面临教师短缺、选择性认证项目依赖、多样性表现不佳、教师薪资待遇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或挑战.总体上,美国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实践和经验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美国教师队伍历史沿革政策法规高质量公平发展

    "双减"与"内卷"互嵌结构下儿童美好生活的困境与破解

    王晓莉吴梦琰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内卷"的痛点依旧存在,基础教育生态秩序完善的道路仍阻碍重重.学校、家庭与社会作为影响儿童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主体,与"双减"政策在观念上不一致,行动上不统一,导致儿童负担仍然难以减轻,面临着缺少有效社交、焦虑泛化与隐性不公正等问题.以儿童"美好生活"愿景为指导,立足社会生态理论的立场,综合"双减"系列政策和教育内卷化等相关社会系统,分析其对儿童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可为困境剖析提供新视角.建议基于社会各界进行实践突围的思路,通过推动闲暇教育价值认同、政府主导媒体话语、学校活动形式与评价方式的升级转型,回应"双减"与"内卷"互嵌结构下儿童的真实困境,以此促成儿童美好生活的达成.

    "双减"政策教育"内卷化"教育焦虑闲暇教育教育公平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改革的特点与实践——以北京市顺义区"双减"工作实践探索为例

    周靖彦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一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教育领域减负政策,并经历了以教育部下发首部教育减负政策《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为标志的起步时期,到将减负目标融入到课程改革目标任务中共同落实的发展时期,再到确立减负问题为社会问题,倡导各部门协同发力,全方位教育减负的新时期三个阶段."双减"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双减"政策摒弃过去的线性思维,不仅关注课时、作业、考试等问题,同时强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北京市顺义区在认真分析"双减"政策颁布后北京市贯彻落实的总体情况特点后,聚焦学校教书育人主体作用发挥,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提质增效、课题深度研究、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的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减负"双减"政策教师素养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