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舰船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

张培元

月刊

1672-7649

JCKXJS@shipol.com.cn

010-64831773-810

100192

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舰船科学技术/Journal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62年,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讨论与技术交流的园地。本刊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和导向性强。主要刊登中国舰船领域和相关行业的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方面的论文。选题范围包括舰船理论研究、舰船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作者为参加我国舰船研制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直接从事产品设计、课题研究和情报研究工作的专家及业务骨干,从事海军装备工作的科研人员,相关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大专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本刊的读者为船舶及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船舶科技感兴趣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模型的水下耐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研究

    程栋尤闯周轼坤卢丙举...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模型的水下耐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效应的水下环肋圆柱壳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考虑椭圆度和腐蚀效应的结构失效破坏条件.根据不同椭圆度建立几何模型,研究设计工况下不同椭圆度对于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点腐蚀的孔径和深度建立点蚀几何模型,研究椭圆度和腐蚀复合缺陷对于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应力集中随着椭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强;椭圆度与腐蚀同时存在时,椭圆度在结构的应力分布中占主导作用;在椭圆度腐蚀复合缺陷模型中不同位置缺陷对模型整体屈曲载荷影响较小.

    椭圆度腐蚀效应水下耐压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大冲击条件下水下航行体结构失效机理研究

    孙卓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某航行体减阻装置在大冲击条件下的疲劳断裂问题开展研究.首先采用理论和仿真方法,分析减阻结构周围的流体压强分布规律,获取减阻结构转动力矩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减阻结构在冲击载荷下张开过程的应力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并校核结构强度;基于电镜检测方法研究失效部位的微观断裂特征,得到断裂缺口微观形貌特征,建立宏观损伤特征与微观断裂的关联,最终确定断裂失效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的基于多尺度法对结构断裂失效进行分析,为结构安全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多尺度方法宏观损伤微观断裂安全评估

    内置环肋圆柱壳三维应力计算方法适应性分析

    陈沙古高原张平平周平...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肋圆柱壳三维应力分析方法计及面内法向载荷和应力的影响,可计算圆柱壳和肋骨任意位置的结构应力.本文根据三维应力分析方法导出内置环肋圆柱壳结构的典型应力计算式,并通过文献中的算例检验应力计算式的正确性.采用典型应力计算式对不同结构特征的内置环肋圆柱壳进行系列计算,通过与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比较,研究分析典型应力计算式对不同圆柱壳厚度特征(t/R)、肋骨高度特征(H/R)、肋骨宽度特征(W/l)等参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基于三维应力分析方法的内置环肋圆柱壳典型应力计算式不仅可以适应薄壳和中厚壳结构应力计算,且对于不同的肋骨形状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三维应力内置环肋圆柱壳结构特征

    铝合金高速船纵骨节点疲劳强度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王伟李天祺徐永超刘宁...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船在其营运期内某些区域容易出现疲劳损伤.目前,各船级社提出的疲劳强度简化计算方法是针对常规船型,不完全适用于高速船,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将疲劳规范与适用于高速船的载荷计算相结合,采用有限元进行应力分析,计算载荷循环次数时考虑航速影响,再结合计算工况、超越概率水平、疲劳试验等因素开展高速船纵骨节点的疲劳分析.以实船为例进行计算,并从应力方面与规范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一种合理的疲劳强度简化计算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是在原规范基础上针对高速船型进行的合理改进,目标船疲劳校核节点满足设计使用寿命要求.采用该疲劳简化计算方法对铝合金高速船结构设计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高速船疲劳分析简化计算方法

    基于CRITIC-SERENA-FCE法的大型船舶夜间靠离泊风险评价

    韩宇驰范中洲王凯强王禹晴...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大型船舶夜间靠离泊作业的安全进行,推动海上交通运输安全的发展,本文提出一种综合风险分析模型对大型船舶夜间靠离泊过程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通过收集黄骅港大型船舶靠离泊数据,并开展靠离泊仿真模拟试验构建了风险评价数据集,利用 CRITIC 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SER-ENA法(Sequential Relation Analysis)计算风险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利用组合赋权法构建指标的组合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对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以黄骅港矿石码头大型船舶夜间靠离泊作业为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研究可为大型船舶夜间安全靠离泊提供评价模型与经验.

    大型船舶夜间靠离泊CRITIC法SERENA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水下薄壳结构低频声辐射快速预报方法研究

    孙滨李鹏陈浩然张德春...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含内部结构的水下薄壳振动声辐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预报方法.该方法采用贝叶斯超参数优化方法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薄壳结构表面振动响应与声压的映射关系.通过与理论模拟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在1~100 Hz范围内,峰值处的平均绝对误差为6.31 dB;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相比,总声压级的拟合优度为97.79%,平均绝对误差为0.85 dB.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可为水下结构振动声辐射快速预报提供新思路.

    水下薄壳结构神经网络贝叶斯优化快速预报

    基于数值模拟的高马赫数锥形弹体入水动力学研究

    费根胜钱利勤纪兴英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弹体入水后的运动规律、液体压缩状况、空泡发展演化规律,建立包含空气、弹体和水的三维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在弹体初始速度分别为500 m/s、750 m/s、1000m/s、1250m/s、1 500 m/s的情况下,开展数值仿真计算,获得高速入水过程中弹体的速度、加速度、表面压力以及弹体周围薄层内流体密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弹体的加速度、弹体周围薄层内流体的压强峰值随着弹体初始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弹体的速度在入水过程中反而快速下降;弹体高速入水时,表面液体压力急剧增加,弹体周围薄层内的流体密度随之增大,弹体表面的空泡不易闭合.

    高速弹体空泡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小型三体科考船与ADCP水动力相互影响分析

    张伟张皓田力张维...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作为与小型三体科考船浮体尺寸相当的凸出附体,既会影响三体科考船流体动力学,也会因船体兴波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本文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研究各种ADCP安装方案对小型三体科考船流体动力学以及ADCP测量精度的影响,获得了小型三体科考船运动过程中的兴波速度,包括ADCP沿其长度和深度不同位置的影响,并分析得出船体和ADCP周围流动的不利干扰区域.研究结果表明,ADCP沿船体布置位置的不同,对ADCP测量流速的校正量约为5%~10%;结合小型三体科考船阻力以及兴波速度,ADCP的最佳安装和位置为"自由"固定在船体中段、下沉量为0.

    小型三体科考船ADCP水动力兴波速度CFD

    基于CATIA平台的船用螺旋桨三维模型快速设计方法

    张思斯董浩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用螺旋桨外形较为复杂的特性,提出基于CATIA平台的船用螺旋桨三维模型快速设计方法.在excel软件内,基于船用螺旋桨直径、螺距等二维主要参数确定二维型值点坐标值,将二维型值点坐标信息转换至三维并进行存储.将Excel软件内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三维型值点的行、列序值导入CATIA平台,通过样条曲线连接方法生成反映船用螺旋桨曲面的型值点,连接相邻型值点即可得到轮廓曲线.在CATIA平台内对船用螺旋桨曲面的每根轮廓曲线实施曲率分析,基于曲率分析结果调整不光滑的曲线,生成螺旋桨叶曲面,利用圆形列阵,获取数个桨叶实体,集合桨毂实体完成船用螺旋桨三维模型设计.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有效设计出船用螺旋桨三维模型,且所设计模型的敞水性与螺旋桨实际敞水性差异控制在1%以内.

    CATIA平台船用螺旋桨三维模型型值点轮廓曲线

    端壁狭缝射流对舰用燃气轮机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左财宝李臣袁均福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端壁狭缝射流对舰用燃气轮机压气机叶栅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带转捩的SST κ-ω湍流模型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了端壁狭缝射流的射流角度和组合方式对压气机叶栅流动分离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端壁狭缝射流具有显著抑制叶栅角区分离、降低流动损失的作用,其中组合射流具有更好的流动控制效果.在射流流量仅为0.435%主流流量的情况下,30°组合射流可使损失降低27.63%,静压系数提高9.2%.端壁狭缝射流主要通过抑制端区二次流动、促进低能流体与主流的掺混和控制通道涡、集中脱落涡及诱导涡的发展来降低叶栅损失,改善叶栅性能.

    舰用燃气轮机叶栅端壁狭缝射流流动控制角区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