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床与液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液压

闵新和

半月刊

1001-3881

jcy@gmeri.com;jybjb@163.net

020-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

机床与液压/Journal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我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主要介绍液压、气动和控制技术,及其在工厂生产制造、机电工程设计、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此外,本刊还经常报道机电行业技术有关领域的专题综述,技术讲座,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信息。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的理想窗口,读者是遍布全国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厂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企业管理干部,经营促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螺旋桨滑流对机翼特性的影响研究

    吴浩石永康赵越邹楠...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验证多参考系模型方法对于螺旋桨气动性能的定常数值模拟仿真的正确性与实用性,以螺旋桨-机翼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多参考系模型方法仿真得出螺旋桨不同转速情况下的拉力、扭矩;与测试台相同转速下采集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拉力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在 1。77%以内,扭矩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在 27。45%以内,分析螺旋桨不同安装位置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基于多参考系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机翼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在前置螺旋桨滑流的影响下同时增加,总的升阻比下降;螺旋桨的转动在其转轴两侧产生了上洗和下洗效应,机翼的当地迎角相应增大和减小。

    螺旋桨数值模拟多参考系模型气动性能

    基于H∞控制器的阀控非对称缸位置伺服系统控制

    李虎山孙淼王猛高有山...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阀控非对称缸位置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数学模型;针对负载突变及油液弹性模量变化提出了H∞鲁棒控制方法,从频域上分析了控制器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的影响。采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搭建了阀控非对称缸位置伺服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对不同工况下控制器的跟踪精度及抗扰能力进行仿真研究。最后,通过油缸加载实验测试平台对仿真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H∞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和鲁棒性,相比于PID控制下系统正弦响应结果,H∞控制器的最大跟踪误差在无负载工况下降低了 48。8%,在负载突变工况下降低了 56。25%;同时阶跃响应时间缩短了 7。5%。

    位置伺服系统H∞控制器非对称缸控制

    数控弯管加工碰撞检测算法研究

    徐瑞康倪俊芳李鹏举贾帅...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数控弯管加工碰撞检测算法计算效率低、侧重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最近面碰撞检测算法。采用KPP-Means聚类算法构建三维模型层次包围二叉树结构,将碰撞检测算法划分为基于包围盒的初步碰撞检测与基于三角形面片距离场的精细碰撞检测;将一组包围盒之间的碰撞检测简化为空间线段与有限平面之间的干涉检测。基于OpenGL框架开发仿真系统对此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最近面碰撞检测算法能正确判断加工仿真中数控弯管机零部件与成形管件的碰撞情况,同时与经典算法相比碰撞检测效率提升了 42。4%,并减少了 0。29 s的总仿真时间。

    数控弯管机碰撞检测运动学仿真层次树多弯导管

    位移-流量反馈式比例阀先导液阻匹配策略研究

    赵瑞豪袁祥石慧婷柴玮锋...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水基比例阀先导液阻桥路直接影响主阀的控制特性,多功能、多类型液阻构成的复杂先导液阻网络成为比例阀设计的关键。采用数学建模、流场仿真以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位移-流量反馈式高水基比例方向阀先导液阻桥路的液阻特性,考虑了主阀进液阀芯和阀套之间环形间隙的流量泄漏。结果表明:当环形间隙面积一定时,位移反馈槽宽度越大,位移反馈节流控制线性度越好,然而,位移反馈槽宽度越大,先导液桥流量需求越大,高速开关阀组匹配设计难度越大;回液液阻对液桥起背压作用,回液液阻尺寸越小,背压效果越好,位移反馈槽节流控制线性度越差。根据流场仿真结果,综合匹配设计高速开关阀组及进液液阻,通过试验验证了先导液阻网络各液阻尺寸匹配策略的正确性。

    先导液阻位移-流量反馈比例方向阀液阻匹配特性

    叶序排布凹坑旋成体表面设计及磨削的研究

    徐瑞吕玉山李兴山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旋成体上磨削出叶序排布凹坑结构化表面,基于叶序排布理论对旋成体曲面划分出结构化单元;设计出叶序排布凹坑旋成体表面的三维模型,并分析结构化单元凹坑的拓扑特征变化量,给出了球形磨头磨削凹坑表面的策略。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获得了磨削加工中主轴不同角度方向和叶序排布系数对结构化凹坑表面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初步磨削实验。结果表明:此磨削方法可以实现叶序排布凹坑旋成体表面的加工,随着叶序排布系数减小,凹坑在旋成体表面上排布更加稀疏;当球形磨头绕不同轴线旋转磨削时,在凹坑内部可形成纵向纹理、横向纹理和同心圆纹理。

    磨削旋成体叶序排布凹坑表面拓扑映射

    增强型气动柔性驱动器形变与驱动特性实验

    苟志攀耿德旭刘洪波武广斌...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阶段柔性驱动器负载能力低、变形范围小等问题,设计并制作一种三自由度气动柔性驱动器,分析其变形机制并通过实验研究增强肌肉对驱动器伸长量、弯曲方向及弯曲角度、驱动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驱动器人工肌肉内腔气压,驱动器可以产生轴向伸长和空间 0°~360°任一方向弯曲变形;增强肌肉通压对驱动器变形量和驱动力有增幅作用,0。4 MPa气压下驱动器无增强肌肉时伸长率为 49%,弯曲角度为 68°,轴向驱动力为 278 N;有增强肌肉时驱动器伸长率为 54%,弯曲角度为 77。5°,轴向驱动力为 300 N。

    柔性驱动器增强肌肉轴向伸长弯曲角度驱动力

    铸铝合金螺旋弹鼓的车削数值模拟仿真与试验

    赵海越曹岩黄亮李昊泽...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螺旋弹鼓车削工艺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方法进行有限元仿真,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刀具主要几何角度对切削力及刀尖温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切削加工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当车刀前角为 4°、后角为 12°、刀尖圆弧半径为 0。6 mm时,切削过程表现较好;有限元仿真软件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加工过程,可以为刀具参数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铸铝合金螺旋槽正交试验有限元仿真与试验

    基于AMESim的大型磨齿机静压支承转台特性研究

    陈勇杨佳兆丁文政张虎...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大型数控磨齿机的加工精度,研究了磨齿机静压支承转台的整体结构和工况以及分析了求解油膜厚度和输出流量的理论模型,初步得出了偏载对油膜厚度具有较大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在分析现有参数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系统模型,对不同工况和结构参数进行系统动态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静压支承转台结构参数可以保证转台产生足够的承载力,流量脉动对油膜厚度变化率的影响不到 0。4%,偏载对油膜厚度变化率的影响最大为13%,静态和动态仿真结果均与实际数据相符,性能测试结果满足磨床设计要求。

    磨齿机静压支承转台恒流式静压导轨液压系统仿真AMESim

    全液压失压制动反向调节制动阀动态特性研究

    刘杰朱平周锋涛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液压失压制动系统制动过灵敏问题,通过分析反向调节制动阀结构组成和失压制动工作原理,建立失压制动系统反向调节制动阀动态数学模型和Simulink仿真模型;以踏板力激励为输入,研究反向调节制动阀在不同结构参数下制动压力的动态输出特性及变化规律;最后,利用整车实验台验证了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制动压力呈现弱非线性下降特性,适当增大反向调节制动阀偏置弹簧刚度和制动器容腔容积,减小调压弹簧刚度,能够有效延缓制动压力卸载速度,从而抑制制动过灵敏现象发生,保证制动的平稳。

    失压制动系统反向调节制动阀制动压力动态特性

    基于GRA微细铣削单晶硅工艺参数优化及试验研究

    朱译文曹自洋徐文杰杨凯...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实际应用中对单晶硅微槽底部的表面粗糙度、上口尺寸精度以及材料去除率的需求,选择微细铣削的加工方法,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以上 3 种评价指标进行参数优化。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获得评价指标的预测值,并分析了各个指标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试验序列中各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并对各个试验序列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排序,从而得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并通过多次试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加工出了表面粗糙度为 71。2 nm的微槽,提高其加工质量与加工精度。

    微细铣削单晶硅灰色关联度分析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