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床与液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液压

闵新和

半月刊

1001-3881

jcy@gmeri.com;jybjb@163.net

020-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

机床与液压/Journal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我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主要介绍液压、气动和控制技术,及其在工厂生产制造、机电工程设计、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此外,本刊还经常报道机电行业技术有关领域的专题综述,技术讲座,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信息。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的理想窗口,读者是遍布全国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厂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企业管理干部,经营促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LSTM的振动台参数整定方法

    张文鹏纪金豹王东岳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控制多采用三参量控制作为底层控制算法,三参量控制参数多,整定耗时费力.提出一种基于LSTM(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振动台三参量控制参数整定算法.将振动台系统的测试加速度输入和输出数据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建立并训练一个LSTM深度网络用以模拟振动台的系统模型;针对LSTM深度网络模型引入新的三参量控制环节,采用梯度下降法进行控制参数的离线整定;最后将整定参数与控制系统原参数进行合并用于实机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整定方法可以达到优于手动调参的结果,整定过程通过系统模型离线完成,不需实机运行,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优点.

    振动台三参量控制参数整定深度网络LSTM

    pL级微量胶液转移分配过程的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李福选刘慧芳蒋申彗陈曦...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pL级微量胶液转移分配过程中,移液针重复行程较多、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机器视觉和改进后的遗传-蚁群算法精准快速地规划路径,提高微量胶液转移分配的效率.搭建了包括机器视觉系统、胶液分配系统和驱动控制系统在内的胶液转移实验平台.通过对采集图像的既定点位进行模板匹配得到相应位置信息,基于位置信息进行路径规划实验并将此算法与常见算法进行比较,观察其能否精确、快速地规划微量胶液转移分配的路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机器视觉和改进后的遗传-蚁群算法,移液针转移后形成的胶滴体积达到pL级,胶滴平均直径为68.6 μm,且准确落在既定点位上,其工作行程缩短了 67.9%,作业时间大幅度降低,可有效提高pL级微量胶液转移分配的工作效率.

    微量胶液转移路径规划智能算法

    基于低相干干涉的孔类零件内表面测量系统研究

    陈骏丁斌毛敏陈宁...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孔类零件的内表面进行测量是判断其加工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针对精密孔类零件内表面测量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低相干干涉的内表面测量及信号处理方法,并搭建了完整的检测系统.对低相干干涉的测量原理进行了分析;搭建了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为主体,主要包含光源、探测器、数据采集仪、参考臂、样品臂等部分的检测系统;研究了干涉信号滤波以及包络峰值提取算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系统可以表征孔类零件的内部特征,并且其测量精度可达10 μm以内.

    孔类零件低相干干涉内表面内径测量

    MPCVD设备样品台温控系统的设计

    张威任天平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传统MPCVD设备样品台温度控制需要使用手动调节样品台距等离子源的距离,且调节精度差,为此设计一种样品台温控系统,同时设计了样品台温控系统硬件控制器.该控制器以STM32F407单片机为核心,步进电机、丝杠、金属波纹管为执行机构,通过控制样品台在腔体内距等离子源的距离,实现温度控制.并提出一种将改进鲸鱼算法(WOA)与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PID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PID算法,使用该温控系统进行温度控制时,超调量更小,控制精度更高,控制效果有很大提升.

    MPCVD设备温控系统改进鲸鱼算法BP神经网络

    短距离自吊车液压系统设计

    贾世林阮学云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煤矿辅助运输行业,井下短距离的物料搬运与装卸工作基本依靠人工完成,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设计短距离自吊车液压系统.通过介绍运输吊车机械结构和分析工作流程,确定相关液压缸的初始数据.完成液压缸的参数计算、液压马达的选型、液压泵的参数设计和油箱设计.对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使用PLC控制系统控制液压回路,并设计运输吊车的液压原理图.通过对液压系统中各项压力损失的计算,表明压力损失在合理范围内,证明所设计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短距离自吊车液压系统压力损失

    基于LabVIEW的白光干涉测量系统算法开发及软件设计

    朱靖丁斌毛敏张翔...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实现白光干涉测量系统的搭建及应用,在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对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开发.以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为开发工具,分别通过.NET控件、ActiveX控件与运动控制器和数据采集仪建立通信,实现对5个运动轴的协调控制及数据的实时采集及分析处理.最后通过对标准环规的测试,验证了此软件不仅能精确高效地完成白光干涉测量系统的测试任务,其所输出的点云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处理获得直径、圆柱度等形位公差信息.

    白光干涉测量LabVIEW软件设计

    跑合方法对斜盘柱塞马达总效率影响研究

    高伟王兆强王金铂王小强...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跑合方法对斜盘柱塞马达总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马达总效率的因素,测试了5台新装配的马达,分为3组试验,分别分析了只进行正转或者反转跑合对于总效率的影响;只进行大排量或者小排量跑合对于总效率的影响;大小排量下正转与反转全面进行跑合对于总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此试验方法下,若只进行正转或者反转跑合,一段时间后正反转总效率存在偏差,偏差值2%~3%;若只进行大排量正反转跑合,一段时间后大排量下总效率达到最大值,而小排量下总效率略小于最大值,差值小于1%,若只进行小排量正反转跑合,结果相反;若进行大小排量下正转与反转全面跑合,跑合12 min后,总效率基本接近最大值,跑合24 min后,总效率已趋于平稳.因此,建议出厂试验测试总效率前,需要按照JB/T 10829-2008《液压马达》行业标准跑合的方法,进行大小排量下正转与反转全面的跑合,跑合总时间不低于12 min,若想测出更加精准的总效率,跑合总时间不低于24 min,不同马达可能存在差异.

    柱塞马达总效率跑合方法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主动抑振研究

    张忠奎高峰李艳张晗...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振动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保持性的问题,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抑振.设计磁流变阻尼器,进行磁流变阻尼器阻尼特性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和BP神经网络对阻尼力进行了辨识.建立带有磁流变阻尼器的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单自由度振动模型,基于Runge-Kutta法计算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通过数值计算发现:阻尼器输入电流由零逐渐增大时,系统能够快速趋向于稳定;由幅频曲线可以看出,磁流变阻尼器抑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是可行的.最后试验验证了磁流变阻尼器能够很好地抑制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振动.

    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磁流变阻尼器主动抑振

    航空发动机燃油雾化喷嘴流量预测方法的研究

    彭枢廷陈福振严红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指导喷嘴设计与性能校核,对航空发动机燃油雾化喷嘴燃油在喷嘴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喷嘴从供油管路到主副喷口进行完整建模与网格划分,计算获得燃油在不同部位的压降情况,分析燃油在不同部位的流动损失情况,建立喷嘴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燃油在主副油路油管等部位,主要由于摩擦作用而发生沿程损失;在主副油路活门内芯、主油路底杯、涡流器、副油路喷口前部等部位,主要由于截面积突变发生局部阻力损失.二者均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压降.通过建立关键部位几何参数与流动损失之间的关系,根据机械能守恒式与连续性方程,推导喷嘴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对比不同供油压差与不同关键几何参数下的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能较好地运用于喷嘴流量的设计与校核.

    喷嘴燃油雾化装置流动特性预测模型数值模拟

    基于DEM-MBD耦合的液压挖掘机动力学仿真分析

    刘畅黄笛曹超牟象东...
    18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际工况下,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受到的载荷较大且具有强时变性,因此工作装置各组成杆件及液压缸较易出现各种形式的失效.针对以上问题,选取某型号液压挖掘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实际挖掘物料工况,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液压挖掘机虚拟样机模型并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物料模型.通过DEM-MBD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主要获取挖掘物料过程中铲斗受力变化曲线、不同时刻铲斗受力云图,通过对其分析,能够获取铲斗在挖掘作业过程中受力变化情况,为铲斗的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液压挖掘机动力学仿真铲斗DEM-MBD耦合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