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景德镇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景德镇学院学报
景德镇学院学报

吴丁

季刊

1008-8458

yoll0798@yahoo.com.cn

0798-8334958

333000

江西省景德镇市瓷都大道838号

景德镇学院学报/Journal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在出刊的同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城镇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张静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社区建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城镇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景德镇陶瓷非遗文化助力社区建设为例开展实践研究,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城镇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旨在明确非遗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城镇社区建设实践探索

    基于SIPS模型的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技艺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高若桐黄志坚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繁荣,国家不断加大对非遗的宣传力度。在此背景下,景德镇借由兴趣电商平台,实现了陶瓷销售的场景创新,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开始注重引导大众触摸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技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对此,本文旨在打造可提升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技艺的差异化与分众化程度的营销策略,基于SIPS模型和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技艺的特点,从共鸣、确认、参与、共享和扩散四个维度探索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技艺营销传播策略,不仅可以促进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宣传和普及,还对推动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SIPS模型短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

    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构建

    方奕峰方辉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构建和应用陶瓷产品设计教学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高校需要从专业建设出发,全面分析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陶瓷产品设计教学存在的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在不断优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情况下,实现陶瓷产品设计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校陶瓷产品设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校企合作

    以全媒体传播促进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

    郭伟潘娜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百年辉煌成就是历史自信的源头,也是当代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大学生应当丰富历史认知,提升历史信念,形成历史自觉,才能更加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近年来,"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取得系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新的发展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受到教育模式差异、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各种思潮冲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而制约了其开展和实际效果。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全媒体传播融合的途径,旨在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的优势,提升主体效能,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优势互补;助力当代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成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历史自信全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视域下《望江南·超然台作》的创作动因

    白银银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密时期是苏轼词创作的重要转型期,除"密州三曲"的杰出成就外,《望江南·超然台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力作。这首作品一改以往清明节序词沉重哀伤的格调,呈现出清新旷达的风貌,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苏轼密州词创作的创新性和多元性。究其原因,苏轼依《望江南》词调创作该词明显是受中国文人追慕"江南"文化情结的影响,而其轻松愉快的风格则体现了苏轼对宋代清明节序词重享乐表达模式的接受,而其中洋溢的乐观旷达思想则是苏轼对密州地区多元融合地域文化消化吸收后的智慧结晶。

    苏轼江南情结节序词地域文化

    认知视阈下狄金森诗歌的隐喻研究——以《蜘蛛捧着银色的小球》为例

    王博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承载的是人们的认知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并由此发展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两个被学界所熟知的理论以解释隐喻中的认知机制。借助这两个理论,本文详细研究了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概念隐喻的含义及其认知构建过程,建立了隐喻内容与含义间的映射关系解读了诗歌中深层次的认知运作机制。

    艾米莉·狄金森概念隐喻概念整合诗歌隐喻

    伯克修辞学视角下合肥方言外宣翻译研究——以《合肥方言》为例

    俞莹之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方言外宣翻译在我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修辞行为,方言外宣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一项涉及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修辞任务,方言外宣翻译工作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本文从伯克修辞学的视角对合肥方言的外宣翻译进行研究,从外宣翻译的目的、受众和修辞情境等方面入手,发现和总结了铭记修辞目标以坚守外宣翻译使命,采用与受众"同一"的修辞劝说模式,依据修辞语境寻找原文和译文的最佳契合等有效的合肥方言外宣翻译策略。本研究对合肥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合肥方言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伯克修辞学合肥方言外宣翻译策略

    声明

    《景德镇学院学报》编辑部
    40页

    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机制与检验

    江永红胡扬扬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影响路径,对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3-2022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1)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2)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作用强度是不同的。其中对东部地区作用效果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而对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作用效果则是不明显;(3)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和劳动力质量的提升是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劳动力质量碳排放

    数字普惠金融对食品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及效应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

    陈相良郝世绵蔡琳琳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以绿色创新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战略,能够有效加速企业绿色转型。同时,拥有互联网技术支撑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弥补传统金融体系中的缺陷。借助Stata统计分析软件,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食品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食品企业的绿色创新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当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引导企业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机遇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食品企业绿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