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基于靶向免疫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手术方案的探索与经验

    卢实春
    1-4页

    肝细胞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转化治疗

    食管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中国专家共识

    《食管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王领会于媛高远...
    5-9页

    食管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护理专家共识

    血清miR-122-5p、miR-618、miR-202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魏世东孙劲文梅雪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核糖核苷酸-122-5p(miR-122-5p)、微小核糖核苷酸-618(miR-618)、微小核糖核苷酸-202(miR-202)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应急总医院 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118 例纳入原发性肝癌组,另择同期 120 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纳入良性组,120 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比较 3 组研究对象血清miR-122-5p、miR-618、miR-202 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miR-122-5p、miR-618、miR-202 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原发性肝癌组作为阳性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22-5p、miR-618、miR-202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miR-122-5p、miR-618、miR-202 水平低于良性组和健康对照组,良性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3。644、88。486、105。045,P<0。05)。年龄≥60 岁、TNM分期Ⅲ~Ⅳ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肿瘤数目多发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122-5p、miR-618、miR-202 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122-5p、miR-618、miR-202 间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122-5p、miR-618、miR-202 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预测价值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39、0。814、0。807、0。932,灵敏度分别为 85。59%、84。75%、79。66%、88。98%,特异度分别为 75。00%、68。75%、70。00%、85。42%,联合检测均为最高。结论 随着原发性肝癌发生及病情进展患者血清miR-122-5p、miR-618、miR-202 表达水平降低,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原发性肝癌微小核糖核苷酸-122-5p微小核糖核苷酸-618微小核糖核苷酸-202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价值

    黄池颖徐炜堇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rESWT)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康复医学科 2022 年 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08 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4 例。对照组进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rESWT干预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评估两组患者干预效果;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渗漏-误吸评分(PAS)评估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74)评估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WST分级变化总体水平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48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A、PA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58±2。25)分vs。(24。45±3。02)分、(1。85±0。42)分vs。(2。9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1、8。971,P<0。05);FOIS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5。88±1。12)分vs。(5。04±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QOL-74 各项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6。13±4。76)分vs。(66。48±4。55)分、(77。43±3。46)分vs。(63。15±3。51)分、(81。52±4。68)分vs。(71。05±4。75)分、(157。24±14。54)分vs。(132。14±1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69、21。291、11。538、9。21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5%vs。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27)。结论 rESWT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吞咽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吞咽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巴氯芬联合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高肌张力的临床疗效研究

    赵慧芹王珂珂陆艺丹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巴氯芬联合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高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收治的106 例脑卒中后高肌张力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电刺激组,各53 例。电刺激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实施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组加用巴氯芬片,连续治疗4 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况、肌张力情况、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6。23%,高于电刺激组 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痉挛指数(CSI)、Ashworth评分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CSI、Ashworth评分低于电刺激组,FMA、mBI则高于电刺激组[(4。65±1。12)分vs。(7。73±1。63)分、(1。38±0。53)分vs。(1。81±0。46)分、(71。47±7。65)分vs。(68。08±6。44)分、(68。92±7。46)分vs。(64。89±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6、2。070、2。634、2。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HMGB1水平显著低于电刺激组[(4。63±0。85)pg/ml vs。(5。29±0。91)pg/ml、(9。58±2。58)pg/ml vs。(12。35±3。13)pg/ml、(4。51±1。24)μg/L vs。(5。68±1。5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27、4。921、4。28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6。98%vs。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192,P>0。05)。结论 巴氯芬联合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高肌张力的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肢体高肌张力状况,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水平。

    巴氯芬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高肌张力炎症反应

    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

    唐玥田雅丽颜伟吴娟...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 年10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43 例导管拔除后予以利伐沙班口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3 例单纯溶栓患者为对照组。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3。02%(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 79。07%(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5)。观察组血浆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P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71±0。14)mg/L vs。(0。83±0。22)mg/L、(3。52±0。38)g/L vs。(4。37±0。42)g/L、(220。83±53。1)vs。(281。12±89。73)],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4±1。31)s vs。(14。18±1。52)s、(44。29±4。53)s vs。(40。28±4。1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8、9。841、3。784、3。137、4。271,P<0。05)。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肢与健肢肘上、肘下 20 cm处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52±0。23)cm vs。(1。83±0。27)cm、(1。02±0。12)cm vs。(1。69±0。3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31、11。8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DVT形成的生理机制与PLR相关,PLR指标对DVT的形成及预后评估有帮助。

    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李桂英陈国芳傅新民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 8 月~2022 年 8 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 105 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 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高频组接受患侧高频rTMS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健侧低频和患侧高频rTMS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神经传导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 治疗前,3 组患者血清 5-HT、DA及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患者血清 5-HT、DA、BDNF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8、16。356、9。388,P<0。05)。治疗前,3 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562、4。971、6。604,P<0。05)。治疗前,3 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均缩短,且联合组MEP潜伏期、CMCT小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4、9。615,P<0。05)。结论 高-低频联合rTMS能刺激神经递质释放,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一频率rTMS治疗,可作为临床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脑梗死偏瘫重复经颅磁刺激运动功能神经递质血流动力学

    高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夏海桃佟强王爱凤王青梅...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经颅磁刺激(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022 年 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吞咽障碍严重度评估量表(DOS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及吞咽时程;评估两组患者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 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水试验评估等级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低于治疗前,DO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DOSS评分高于对照组[(23。15±3。51)分 vs。(28。21±4。59)分、(6。11±0。78)分vs。(5。16±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2、5。6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吞咽时程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752。46±94。56)μg vs。(605。45±65。48)μg、(732。12±82。15)μg vs。(594。56±55。89)μg、(1。83±0。42)s vs。(2。15±0。62)s、(1。87±0。41)s vs。(2。32±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038、9。790、3。022、4。693,P<0。05);两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85。45±14。41)分vs。(164。45±1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58,P<0。05)。结论 高频振幅值增加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致使其引起更多神经元发放行动电位,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吞咽功能,还能改善其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以及生活质量。

    高频经颅磁刺激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表面肌电图

    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张婷颜伟吴娟万志慧...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 202 例的数据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进行分组,未发生DVT的为对照组(n=160),发生DVT的为观察组(n=42)。描述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分析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开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果分析。结果 202 例患者中 42 例患者发生DVT,DVT发生率为 20。79%。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长度、凝血因子功能亢进比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因子功能亢进、失血量较大、术后绝对卧床时间长度较长是开颅手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模型以及各独立影响因素对开颅手术后发生DVT进行预测,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526。42 ml、9。78 d、0。50、27。1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63、0。859、0。730、0。948,约登指数分别为62。41%、57。95%、46。04%、82。47%。结论 开颅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通过危险因素的分析仪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好对该种情况进行防控,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风险,提升手术成功率。

    开颅手术深静脉血栓肢体运动风险预测失血量

    征稿启事

    37,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