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经颅磁刺激(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022 年 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频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以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吞咽障碍严重度评估量表(DOS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及吞咽时程;评估两组患者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 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水试验评估等级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低于治疗前,DO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DOSS评分高于对照组[(23.15±3.51)分 vs.(28.21±4.59)分、(6.11±0.78)分vs.(5.16±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2、5.67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吞咽时程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752.46±94.56)μg vs.(605.45±65.48)μg、(732.12±82.15)μg vs.(594.56±55.89)μg、(1.83±0.42)s vs.(2.15±0.62)s、(1.87±0.41)s vs.(2.32±0.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038、9.790、3.022、4.693,P<0.05);两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85.45±14.41)分vs.(164.45±1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58,P<0.05).结论 高频振幅值增加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加,致使其引起更多神经元发放行动电位,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吞咽功能,还能改善其舌骨上、下肌群最大波幅值、吞咽时程以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