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联合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华知奋陈晓菲邵长香唐龙英...
    101-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联合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及其差异,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12 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在孕28 周以后分娩产妇114 例。根据妊娠年龄分为高龄产妇组(>35岁)、非高龄产妇组(≤35岁)。根据《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将孕妇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体重正常组(BMI:18。5~23。9 kg/m2)、超重组(BMI:24。0~27。9 kg/m2)、肥胖组(BMI≥28。0 kg/m2)。统计各组产妇孕期增重情况、妊娠结局、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及相关并发症,并统计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结果 非高龄产妇组与高龄产妇组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孕周、BMI分组及孕期增重情况(不足、适宜、过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非高龄和高龄产妇组分娩孕周与宫缩乏力、剖宫产无相关关系(r=0。437,P=0。512),非高龄产妇组BMI增重与宫缩乏力、剖宫产呈正相关关系(r=0。015、0。039,P<0。05)。高龄产妇组的增重、孕前BMI与宫缩乏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8、1。733,P<0。05)。高龄产妇组的增重、孕前BMI与剖宫产呈显著相关性(r=0。929、1。082,P<0。05)。高龄产妇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67。14%(47 例/70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60%(42 例/70 例)、巨大儿发生率52。86%(37/70)显著高于非高龄产妇组 34。1%(15/44)、22。7%(10/44)、22。73%(10 例/44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898、15。130、10。122,P<0。05);高龄产妇组妊娠高血糖发生率 18。57%(13/70)显著低于非高龄产妇组 40。91%(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9,P=0。009);高龄产妇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 7 分的比例 37。14%(26/70)显著高于非高龄产妇组 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1,P=0。031)。结论 高龄孕妇极易出现孕期增重过多的情况,增重、孕前BMI与宫缩乏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其剖宫产比例较高,临床对于高龄孕妇应严格控制孕期增重情况,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严格掌握高龄产妇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情况,有利于及早预测可能的不良危害。

    高龄孕妇孕前BMI水平孕期增重妊娠结局

    老年患者缺血性中风后疲劳现状、相关因素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贾艳红王坤王册张翠娜...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缺血性中风后疲劳现状、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优抚医院与石家庄市中医院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205 例,使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估其疲劳现状,并分为疲劳组(66 例)与无疲劳组(139 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Barthel指数),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患者缺血性中风后疲劳影响因素。结果 疲劳组有饮酒史、有吸烟史、抑郁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无疲劳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高于无疲劳组;有规律锻炼习惯患者占比显著低于无疲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高PSQI评分为缺血性中风后疲劳危险因素(P<0。05);规律锻炼习惯为缺血性中风后疲劳保护因素(P<0。05)。经 3 个月治疗,疲劳组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无疲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缺血性中风后疲劳发生率整体偏高,抑郁、PSQI评分、规律锻炼习惯为缺血性中风后疲劳独立影响因素,且疲劳患者预后较差。

    老年患者缺血性中风疲劳因素预后

    双重任务训练对早中期帕金森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吴虹李伏超达婧钱蕾...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双重任务训练对早中期帕金森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鼓楼医院老年医学科2021 年3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110 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训练组和双重任务训练组,各55 例。常规训练组开展步行及平衡训练,双重任务训练组在步行和平衡训练同时增加计算任务,两组均持续训练16 周。于干预前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检查部分(UPDRS Ⅲ)、10 m步行测试、计时起立行走试验(TUG)对患者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以活性特异性平衡信心量表(ABC)、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平衡能力。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UPDRS Ⅲ评分、10 m步行时长、TUG时长、ABC和B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UPDRS Ⅲ评分略有降低,10 m步行时长、TUG时长低于训练前,其中双重任务训练组 10 m步行时长和TUG时长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双重任务训练组 10 m步行时长低于常规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BC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任务训练组BBS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双重任务训练组ABC和BBS高于常规训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Hoehn-Yahr分期 2~3 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双重任务训练能改善患者平衡控制能力,提高步行速度,增强患者日常生活中维持平衡的信心。

    帕金森病双重任务训练运动症状平衡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王倩任琳陈皓李芳...
    110-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AMI多支病变患者112 例,开展前瞻性研究。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 例,PCI术前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56 例,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分级、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术后随访 6 个月,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出血事件。结果 观察组术后TIMI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25,P<0。05)。术后 1 个月,两组患者LVEF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2,P>0。05);LVEDVI、LVESVI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LVEDVI较对照组低[(59。70±5。63)ml/m2 vs。(64。18±6。14)ml/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LVE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3,P>0。05)。两组患者术后MPAR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24 h和术后1 个月MPAR均较对照组低[(57。02±4。18)%vs。(58。79±4。51)%、(31。24±6。67)%vs。(39。36±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5。332,P<0。05);在术后 12 h和 24 h两个时点观察组的cTnI、CK-MB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6 个月出血事件发生率(7。14%)与对照组(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05)。结论 与氯吡格雷比较,AMI多支病变患者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恢复效果更好,未增加短期出血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

    他克莫司联合硫酸羟氯喹对玫瑰痤疮患者症状改善、VISIA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罗红玉陈柳青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他克莫司联合硫酸羟氯喹对玫瑰痤疮患者症状改善、VISIA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 月收治的 96 例玫瑰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 48 例。其中单药组患者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联合组给予他克莫司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瘙痒、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红斑等皮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面部VISIA红区检测情况(面部VISI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Acne-QOL 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87。50%vs。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 8 周、治疗后 6 个月瘙痒、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红斑皮损症状评分依次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8 周、治疗后 6 个月面部VISIA评分、Acne-QOL各项评分依次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玫瑰痤疮硫酸羟氯喹他克莫司VISIA评分

    某医院6年间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

    方映雪徐玉生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医院 6 年间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流行病学的变化,探讨甲状腺疾病手术变迁的特点。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庐江县人民医院2016 年6 月~2022 年5 月收治的1 028 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资料,将HIS系统相应数据导出计算机,用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以 2019 年 6 月~2022 年 5 月 520 例为观察组,以 2016 年 6 月~2019 年5 月508 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患者年龄、性别、甲状腺疾病种类及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变化等特点。结果 近6 年间庐江县人民医院甲状腺疾病手术均以女性(观察组 81。54%、对照组 84。65%)为主。两组患者组间性别、手术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种方面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率显著上升,乳头状癌人数几乎呈指数级增长,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疾病手术率有显著下降趋势,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以女性多见,手术年龄恶性肿瘤较良性疾病年轻,恶性肿瘤手术占比呈显著上升趋势,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良性疾病手术呈现下降趋势。

    甲状腺手术流行病学

    布地格福与信必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

    常银竹谭丽博孟兵徐岩...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布地格福与信必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8 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205 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 115 名患者采用信必可吸入剂治疗(信必可组),其余 90 名患者采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布地格福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 占预计百分数(FEV1%Pred)]和 6 min 步行距离(6 MWD)改变情况,对比两组呼吸困难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再入院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Pred及 6 MW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Pred及 6 MW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布地格福组高于信必可组[(1。74±0。17)L vs。(1。59±0。22)L、(2。76±0。34)L vs。(2。47±0。26)L、(63。02±8。97)vs。(60。33±9。45)、(144。73±14。91)m vs。(141。44±15。2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6。921、2。068、-1。54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呼吸困难评分以及入组前半年内急性加重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入组后半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布地格福组较信必可组显著[(2。41±0。33)分vs。(2。67±0。41)分、(1。46±0。47)次vs。(1。73±0。5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0、3。847,P<0。05)。信必可组再入院率为6。96%,高于布地格福组的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7,P>0。05)。治疗期间信必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56%,布地格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01,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使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和信必可吸入剂均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降低再入院率,且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的改善效果更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布地格福信必可再入院率疗效

    钩钢板固定联合缝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潘佳麟俞伟忠张伟峰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钩钢板固定联合缝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6 年 6 月~2022 年 8 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骨伤科 68 例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钩钢板组、联合组,各34 例。钩钢板组采用钩钢板固定治疗,联合组采用钩钢板固定联合缝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 6 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并比较术前、术后 6 个月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外旋、外展);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伤口感染)。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5、0。145,P>0。05);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67,P<0。05)。术后 6 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联合组高于钩钢板组(t=19。460、9。707、6。567、21。685,P<0。001);术后 6 个月两组前屈上举、外旋、外展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联合组大于钩钢板组(t=4。813、4。225、3。614,P<0。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钩钢板固定联合缝线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高。

    钩钢板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进展

    付冰冰巴艳郁阿翠王红梅...
    125-128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