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197页

    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警模型

    金梅惠素芹高淑玲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BS)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建立预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1 月~2023 年 7 月濉溪县医院老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 125 例,所有患者均行TURP。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分为痉挛组(n=30)和非痉挛组(n=95),探讨影响术后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风险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H-L)分别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 50 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125 例老年BPH患者行TURP后发生膀胱痉挛30 例,膀胱痉挛发生率 2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不稳定膀胱、尿管气囊注水体积、冲洗液温度、引流不畅、术后便对发生BS具有统计学意义(t=5。058、3。613,χ2 =14。214、13。697、14。803、10。201、9。868,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疼痛评分、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不稳定膀胱、尿管气囊注水体积 40 ml、冲洗液温<30℃、引流不畅、术后便秘是老年患者TURP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L检验结果显示,χ2=2。222,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964(P<0。05,95%CI= 0。931~0。996),灵敏度为 96。70%,特异性为83。00%,最大约登指数为 0。83。而外部验证的H-L检验结果显示,χ2 = 7。191,P=0。516;AUC为 0。812(P<0。05,95%CI= 0。695~0。929),灵敏度为 76。70%,特异性为 75。00%,最大约登指数为 0。517。内外部模型拟合情况基本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对老年患者TURP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医护人员对行TURP术后膀胱痉挛高风险的患者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参考。

    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膀胱痉挛危险因素风险预警模型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拔除留置导尿管时间对近远期并发症影响

    李旭阳高小平高闫尧李娜...
    202-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拔除留置导尿管时间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21 年 3 月~2022 年 12 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BPH患者 300 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PR),其中存在术前尿潴留行留置导尿和/或合并糖尿病的150 例感染高风险患者为易感组,不存在感染自身危险因素的 150 例患者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再分为A、B两个亚组,A亚组患者术后 24 h拔除导尿管,B亚组患者术后 72 h拔除导尿管。比较拔除导尿管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术后尿道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并发症、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比较。结果 易感组和正常组A亚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6。00%、13。33%,均高于B亚组的 5。33%和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4。126,P<0。05)。而两组A亚组和B亚组继发性出血、尿失禁、膀胱痉挛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并继续留置尿管4~5 d,出血患者重新置入导尿管,气囊内注水持续牵拉导尿管压迫止血,再次拔管未发生出血和尿潴留。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各组Qmax 均高于术前,IP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Qmax、IP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体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膀胱颈纤维化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常规及糖尿病和/或术前导尿的尿路感染高风险因素患者,术后72 h拔管与术后24 h拔管相比未提高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且降低了因拔管后尿潴留、排尿困难导致的拔管失败率。

    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导尿管护理并发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经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肠内营养状态评分及其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张爽刘杨王晓玲
    206-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80 岁)患者经股骨近端钉抗扭转系统(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肠内营养状态评分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0~2022 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 8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PFNA内固定术患者。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综合评价患者手术最近 1 周的进食量是否下降及其感染性并发症评估。统计老年高龄患者的不良预后,对死亡组与生存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且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对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umerical rating scale 2002,NRS 2002)、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60~69 岁、70~79 岁和≥80 岁 3 个年龄组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分别为 8、16、39例,其中,≥80 岁组中有营养风险患者人数占比最多,达到了 90。70%(39/43)。较高的营养风险等级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延长的住院时间密切相关(P<0。05)。43 例老年高龄患者预后死亡 9 例,占 20。93%,单因素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NRS 2002 评分、MLR和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NRS 2002 评分、MLR对高龄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01 和 0。816,而两者联合对不良预后的AUC值达 0。91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经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营养风险和炎症反应与不良预后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以提高预后和生存质量。同时,NRS 2002 评分和MLR在预测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死亡方面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应用这两个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

    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股骨近端钉抗扭转系统内固定术内固定术营养状态评分预后

    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分析

    杨露梁珊珊宋小倩董训忠...
    2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1 年 5 月~2022 年 6 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 126 例患者,按术后镇痛方案的不同,分为 2 组。对照组(66 例)采用PCIA,观察组(60 例)在其基础上联合CFNB。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6、24 和 48 h的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 1、2 和 3 天康复训练的总时间、住院天数、CPM,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6、24 和 48 h,观察组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2、2。946、2。533、2。808、2。438、2。735,P<0。05)。观察组患者第 1 次在床活动距手术结束时间(6。85±2。43)h、第1 次下床活动距手术结束时间(2。88±0。53)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3、3。433,P<0。05)。观察组术后 1、2 和 3 d康复锻炼总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2,3。036,2。220,P<0。05)。观察组术后 1 和 2 d所达到的最大CPM角度(53。11±6。28)°、(74。05±3。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率11。67%、住院天数(9。97±3。51)d、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NB联合PCIA应用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优于单纯PCIA,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减少辅助镇痛药物的应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股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痛膝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安全性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高频超声与磁共振对于军事训练中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断比较研究

    毛佶廖东初胡泽莹张娟...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于军事训练中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18 年 1 月~2021 年 9 月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单侧踝关节扭伤的患者 90 例,采用高频超声对患者两侧距腓前韧带连续性、厚度、纹理,张力及周边软组织情况进行对照扫查并进行损伤分型,然后再进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统计分析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结果 高频超声与MRI均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 80 例。其中高频超声诊断距腓前韧带Ⅰ度损伤(挫裂伤)56 例,Ⅱ度损伤(部分撕裂)17 例,Ⅲ度损伤(全层撕裂)7 例;MRI诊断Ⅰ度损伤 60 例,Ⅱ度损伤 13 例,Ⅲ度损伤 7 例。高频超声与MRI间的一致性系数Kappa=0。884(P<0。001),且两者间在Ⅰ度损伤、Ⅱ度损伤、Ⅲ度损伤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2、0。656、0。000,P>0。05)。以MRI为金标准,高频超声诊断距腓前韧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高频超声与MRI观测距腓前韧带周边积液、张力、及周边软组织情况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02、0。129、0。592,P>0。05)。高频超声诊断 16 例骨质撕脱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778,P=0。000)。高频超声测量损距腓前韧带厚度(3。17±0。58)mm,MRI测量损伤距腓前韧带厚度(3。33±0。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频超声军事训练伤踝关节急性距腓前韧带损伤

    超声引导下疼痛注射技术在马里维和二级医院中的应用

    张浩张研
    21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注射技术在海外维和医疗行动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08 月~2021 年 07 月门诊就诊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4 分各类脊柱及四肢关节疼痛患者 85 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疼痛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 1 周采用NRS进行疼痛评估,依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85 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疼痛注射治疗,平均注射次数(1。8±0。8)次。治疗前NRS评分为(5。71±0。89)分,治疗后NRS评分为(1。97±0。82)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00)。85 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6%,优良率为94。1%。满意度评分为(4。7±0。7)分,患者满意度为 94。3%。未发生误入血管、胸腔、内脏,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 例颈痛患者行小关节注射后出现头晕、耳鸣,和上肢乏力,经观察及平卧休息,于治疗后 1 h恢复。结论 超声引导下脊柱及四肢关节疼痛注射技术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今后任务借鉴。

    超声引导疼痛马里维和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构建

    刘永海李升平王娟唐磊...
    22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2023 年4 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 158 例,接受根治术 1 周后根据创面质量评价总分,分为愈合不良组(42 例)和愈合良好组(116 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便秘、是否糖尿病、饮食是否合理、切口类型、是否感染、是否机械刺激等。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因素;R3。6。3 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预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及一致性采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结果 愈合不良组便秘、饮食不合理、感染、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于愈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糖尿病、饮食不合理、感染均是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便秘增加 87。5 分的权重,糖尿病增加 100 分的权重,饮食不合理增加 68。5 分的权重,感染增加 79。1 分的权重。对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采用H-L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χ2=7。167、P=0。306,校准曲线斜率趋近 1。ROC曲线进行模型区分度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773~0。893),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0。95%、76。72%。结论 便秘、饮食不合理、感染、合并糖尿病均是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用于个体化预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风险具有较高临床意义。

    肛周脓肿创面愈合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愈合不良预测

    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张丹刘晴李佳勋翟霞...
    22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1 月~2022 年 1 月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收治的 150 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随访疾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95)和未复发组(n=55)。对两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疾病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寻常型银屑病复发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回归系数建立常型银屑病复发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寻常型银屑病复发模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 岁、家族银屑病史、吸烟、饮酒、感染、睡眠障碍、受潮、不规范用药、外伤、紧张情绪、内分泌代谢紊乱对寻常型银屑病复发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45 岁、家族银屑病史、吸烟、饮酒、感染、睡眠障碍、受潮、不规范用药、外伤、紧张情绪、代谢性疾病是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年龄≥45 岁、家族银屑病史、吸烟、饮酒、感染、睡眠障碍、受潮、不规范用药、外伤、紧张情绪、代谢性疾病与寻常型银屑病复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寻常型银屑病复发预测模型:h(t,X)= h0(t)exp(0。836X1 + 1。334X2 + 0。326X3 + 1。401X4 + 1。295X5 + 1。533X6 + 0。457X7 + 1。383X8 + 1。567X9 + 1。412X10 + 1。523X11)。寻常型银屑病复发预测模型效能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0。867(95%CI=0。714~0。812,P<0。05),最佳预测截断值为0。665,敏感度为73。65%,特异度为93。87。结论 年龄≥45 岁、家族银屑病史、吸烟、饮酒、感染、睡眠障碍、受潮、不规范用药、外伤、紧张情绪、代谢性疾病等均会导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复发。

    寻常型银屑病复发危险因素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

    基于ROC曲线分析子痫前期孕妇血清EG-VEGF、NLR、PLR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娄艳慧赵鸿雁朱文丽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内分泌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3 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妇儿院区产检的 90 例孕妇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患有子痫前期进行分组,将健康正常的30 例孕妇纳入健康对照组,将确诊为子痫前期的 60 例孕妇纳入观察组,且观察组根据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30)和重度组(n=30),比较健康对照组和观察组、轻度组和重度组的血清EG-VEGF、NLR、PLR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EG-VEGF、NLR、PLR诊断子痫前期和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EG-VEGF、NLR高于健康对照组[(53。65±17。46)pg/ml vs。(28。93±9。37)pg/ml、(3。15±1。02)vs。(2。12±0。67)],PLR低于健康对照组[(98。53±21。86)vs。(115。31±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7、5。010、3。613,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EG-VEGF、NLR、PLR诊断子痫前期效能良好(P<0。05)。重度组的血清EG-VEGF、NLR高于轻度组[(57。93±13。19)pg/ml vs。(49。63±15。63)pg/ml、(3。40±0。95)vs。(2。93±0。71)],PLR低于轻度组[(163。72±35。41)vs。(146。70±2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2。171、2。047,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EG-VEGF、NLR、PLR评价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效能良好(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EG-VEGF、NLR呈高表达水平,PLR呈低水平表达,且病情越严重的孕妇血清EG-VEGF、NLR越高,PLR越低,且经ROC分析血清EG-VEGF、NLR、PLR在子痫前期和病情严重程度诊断评价方面效能良好。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内分泌腺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