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愈合后1年内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构建

    徐艳刘倩柳操凌雁
    336-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愈合后复发情况,并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 年 4 月~2022 年 4 月安庆市立医院怀宁院区收治的经住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 150 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随访 1年内是否复发糖尿病足溃疡将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logisitic回归对影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愈合后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结果 150 例患者随访 1 年后,失访 10 例,最后共收集 140 例患者数据,随访完成率为 93.3%,其中糖尿病足溃疡复发 54 例,复发率为 38.57%.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吸烟史、胼胝、初发为足底溃疡、足部畸形、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是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白蛋白是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OR<1,P<0.05).以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Hose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597,P=0.756;ROC曲线下面积为 0.987(95%CI=0.973~0.99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1.9%、98.1%.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愈合后复发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依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后复发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HGI、β2-MG、HMGB1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胡贺松张红岩闫亚凯刘克...
    340-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血清β2 微球蛋白(β2-MG)及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在 2 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阜南县中医院治疗的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DR患者 112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单纯T2DM患者 54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HGI、β2-MG、HMGB1 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2DM患者并发DR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GI、β2-MG、HMGB1 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并发DR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合并高血压占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P<0.05);观察组T2DM病程、FPG、HbA1c、LDL-C、HGI、β2-MG、HMGB1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03、2.711、3.135、2.391、14.958、11.028、5.695,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HbA1c、HGI、β2-MG、HMGB1 为影响T2DM患者并发DR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 显示,HGI、β2-MG、HMGB1 单独T2DM患者并发D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22、0.785、0.753,而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09,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T2DM患者,合并DR的T2DM患者的HGI、β2-MG、HMGB1 水平异常升高,且上述指标均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对DR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β2微球蛋白高迁移族蛋白B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

    杞菊润目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韩二杰李梦丹王玉徐欢...
    34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杞菊润目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沧州市眼科医院 2021年12 月~2023 年1 月94 例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对照组(n=47),对照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杞菊润目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眼干涩、泛红、疼痛、异物感、视力模糊等中医证候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72.34%,34/47)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9.36%,42/47)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眼干涩、泛红、疼痛、异物感、视力模糊中医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TGF-β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BUT、SIT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眼干涩、泛红、疼痛、异物感、视力模糊中医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TGF-β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BUT、SIT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1、9.677、8.350、6.785、4.744、6.787、5.329、4.783、3.074、2.926,P<0.05).结论 杞菊润目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分泌泪液,改善患者的眼部症状.

    杞菊润目颗粒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干眼症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和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应激程度影响

    左从奎毕迎春姚琼
    348-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和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对乳腺良性肿瘤疗效及对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应激程度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2 月~2023 年5 月在庐江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 例初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微创旋切组和结节切除组,每组各46 例.微创旋切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的微创旋切术治疗,结节切除组接受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及乳房美观度.结果 微创旋切组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均低于结节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0、5.072、4.099,P<0.05).术后,微创旋切组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均低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9、2.763、31.856,P<0.05).微创旋切组淋巴细胞亚群 CD4+、CD3+、CD4+/CD8+均高于结节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9、6.639、18.507,P<0.05).微创旋切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结节切除组,乳房美观优良率高于结节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56、9.583,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且疼痛轻微,有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提高乳房美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微创旋切术小切口乳腺结节切除术乳腺良性肿瘤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应激反应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351页

    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整复对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疗效

    刘炼游菲何诚段晨...
    352-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整复对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2019 年 1 月~2020 年 6 月收治的分娩产妇 88 例,依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4,手法整复)与观察组(n=44,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疼痛评分(NPRS评分)、骶髂关节功能评分(M-JOA评分)及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3.18%(41/44),较对照组 77.27%(34/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5).治疗前,两组患者NPRS、M-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PRS、M-JOA评分均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3.61±1.06)分vs.(5.34±1.33)分、(4.77±1.41)分vs.(6.4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7、4.32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93.44±28.52)U/L vs.(120.82±35.1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2,P<0.05).结论 中药熏蒸联合手法整复治疗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骶髂关节功能.

    产后骶髂关节半脱位中药熏蒸手法整复临床疗效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梁善校许鹏雍班付伟黎承伟...
    356-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空心螺钉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百色市人民医院 2018 年5 月~2022 年3 月期间采用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行空心钉内固定的24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机器人辅助组,同期采用传统徒手定位内固定的 3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徒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导针定位次数等术中指标及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根据两组患者术后即时的正侧位片,测量计算 3 根螺钉之间及与空心钉股骨颈轴线的正侧位夹角.结果 机器人辅助组术中透视次数(15.2±3.9)次、透视时间(13.8±3.1)s、导针定位次数(4.7±2.1)次、出血量为(30.9±14.2)ml,均低于徒手对照组的(40.6±11.3)次、(32.7±9.1)s、(17.4±4.9)次、(52.1±1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6、9.718、11.539、5.582,P<0.05).机器人辅助组手术时间(73.5±11.8)min、住院时间(8.1±2.4)d、骨折愈合时间(5.3±2.2)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5±3.7)分、并发症发生率0.0%,与对照组的(68.3±9.4)min、(7.6±2.8)d、(5.8±2.1)月、(87.8±4.1)分、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0.694、0.851、1.208、0.012,P>0.05);机器人辅助组正侧位空心钉之间夹角、空心钉与股骨颈轴线夹角(1.3±1.1)°、(2.2±1.2)°、(2.7±1.5)°、(3.8±1.4)°均低于徒手对照组的(6.5±1.8)°、(5.7±2.0)°、(7.4±1.9)°、(7.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7、7.547、9.894、7.663,P<0.05).结论 机器人导航定位辅助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定位精准,能显著减少导针调整次数,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透视时间,创伤更小.

    手术机器人空心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

    更正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359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的因素分析及预后对并发症的影响

    李玲阮传江张璇周瑞娟...
    360-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的因素分析及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7 月~2022 年12 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41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出现谵妄的患者为谵妄组,同期选择术后未出现谵妄的患者 41 例为非谵妄组.搜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的因素分析及预后影响.结果 谵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血氧分压(PaO2)、受伤至手术时间、年龄、手术时间以及合并基础疾病与非谵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发生谵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镇痛泵、术中出血量、发生骨折至接受手术的天数、术中低氧血症以及是否使用咪达唑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中低氧血症等均与术后谵妄存在显著关联,是其独立危险因子(P<0.05).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和肺部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脑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和其他并发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麻醉方式、术前白蛋白、术中低氧血症、术后镇痛(使用咪达唑仑)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中,需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高危患者,在加强术后谵妄风险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其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实施预防谵妄的措施,防止术后谵妄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股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因素

    超声心动图联合超声右心声学造影对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诊断价值探讨

    吴艳童飞陈小武花杰...
    364-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超声右心声学造影(cTTE)对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PFO)诊断价值.方法 选定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就诊的 65 例偏头痛患者,均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cTTE检查,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TTE、cTTE、TTE+cTTE诊断PFO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TTE、cTTE、TTE+cTTE与TEE的一致性,比较TTE、cTTE、TTE+cTTE对右向左分流半定量分级检出率.结果 TTE+cTTE诊断准确率(95.38%)、灵敏度(96.67%)均高于TTE(75.38%、76.67%)、cTTE(83.08%、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4、10.070,P<0.05);TTE+cTTE诊断特异度(80.00%)与TTE(60.00%)、cTTE(6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TTE+cTTE与TEE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6),TTE、cTTE与TEE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18、0.676).TTE+cTTE 对右向左分流 0 级(10.00%)、Ⅱ级(41.67%)、Ⅲ级(13.33%)检出率与 TTE(13.33%、60.00%、11.67%)、cTTE(11.67%、56.67%、1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cTTE 对右向左分流Ⅰ级检出率(35.00%)高于TTE(18.33%)、cTTE(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结论 TTE联合cTTE可提高偏头痛患者PFO诊断准确率、灵敏度,辅助临床判断右向左分流程度,为临床诊治患者疾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超声心动图超声右心声学造影偏头痛卵圆孔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