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范利

双月刊

1674-3245

plabjyx@301hospital.com.cn

010-66936963

100853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压变异性联合血压分层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

    刘慧良彭延波张丽芳刘涛...
    427-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h血压变异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住院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15例,监测入院后前24 h的血压值计算收缩压、平均血压及舒张压的变异性参数,神经功能恶化结局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进行判定,共有23例患者出现恶化(恶化组),其余92例为未恶化组.分析恶化组及未恶化组的一般资料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其与END的关系.对入院患者血压根据血压均值进行分层,分析不同血压层次中血压变异性与END的关系.结果 与未恶化组相比,恶化组的低密度脂蛋白[(3.41±1.16)mmol/L vs.(2.92±0.99)mmol/L],收缩压变异系数[(6.21±2.79)vs.(4.91±1.93)],NIHSS 评分[5(4,8)分 vs.3(2,5)分]及高血压病史(91.3%vs.64.1%)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2.094,Z=3.634,x2=6.417,P<0.05).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变异系数是END发生的预测因素(OR=1.253,95%CI=1.002~1.568,P=0.048).在收缩压<140 mmHg分层中,恶化组的高血压变异性比例(71.42%)显著高于未恶化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压分层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缩压变异系数是END出现的危险因素,当血压水平较低时,血压波动增大更容易引起END的发生.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血压分层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获益

    田勇张洪霞李明航李东蛟...
    43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临床评分、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前者给予阿司匹林片单纯治疗,后者给予阿司匹林片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临床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周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高于对照组[(9.12±3.10)分 vs.(16.30±2.92)分、(2.04±0.10)分 vs.(4.45±0.37)分、(75.14±6.22)分 vs.(60.90±5.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89、46.206、12.334,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内皮素-1较对照组更低,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较对照组更高[(45.25±4.46)ng/L vs.(56.70±5.87)ng/L、(69.01±12.20)μmol/L vs.(54.79±11.59)μmol/L、(392.09±61.88)pg/ml vs.(350.03±52.67)pg/ml、(15.70±2.15)%vs.(10.21±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13、6.210、3.804、16.544,P<0.05).治疗 1 周后,观察组 Lp-PLA2、MMP-9、TNF-α 较对照组更低[(4.50±0.22)pg/ml vs.(11.09±1.15)pg/ml、(110.27±10.70)µg/L vs.(169.45±19.10)μg/L、(2.02±0.15)μg/L vs.(4.59±0.3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60、19.864、56.306,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其症状明显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急性脑梗死阿加曲班阿司匹林血管内皮功能

    血清Hcy、PTX3水平与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张莺芳陈蓉李康睿叶民...
    435-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卵圆孔未闭(PFO)合并偏头痛(MA)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95例PFO患者,根据是否存在MA症状分为MA组(40例)和无MA组(55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ey、PTX3水平,分析其与PFO患者合并MA的关系.结果 MA组血清Hcy、PTX3水平显著高于无MA组[(17.16±3.08)μmol/L vs.(13.41±2.93)μmol/L、(27.64±4.38)ng/ml vs.(22.85±3.5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2、5.872,P<0.05).MA 组患者 PFO 直径、静息向右左分流(RLS、头痛影响测验-6(HIF-6)评分显著高于无MA组[(3.27±0.56)mm vs.(3.01±0.52)mm、(22.53±4.95)微泡/帧vs.(19.58±3.62)微泡/帧、(55.26±7.16)分 vs.(21.95±4.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3.041、27.083,P<0.05).PFO患者血清Hcy、PTX3水平与HIF-6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465、0.4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FO直径大、静息RIS高、血清Hcy及PTX3水平升高是PFO患者合并MA的危险因素(P<0.05).Hcy联合PTX3评估PFO合并MA曲线下面积为0.895,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80.0%.结论 PFO合并MA患者血清Hcy、PTX3水平显著升高,其与头痛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PTX3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估PFO患者合并MA风险.

    卵圆孔未闭偏头痛同型半胱氨酸正五聚蛋白-3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活动与11C-PIB摄取相关性的研究

    张海峰耿新玲刘家金邵玉静...
    439-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静息脑电(rsEEG)活动与淀粉样蛋白(Aβ)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所用示踪剂匹兹堡化合物(11C-PIB)摄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201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临床诊断AD的患者13例,均完成rsEEG数据采集以及11C-PIB PET/CT检查,分析rsEEG参数与11C-PIB摄取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在左侧额叶及右侧额叶的α节律平均峰值频率(AAPF)与相应皮层11C-PIB的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呈负相关(r=-0.81、-0.79,P<0.01);在左侧颞叶的8节律谱熵与相应皮层11C-PIB的SUVR呈负相关(r=-0.83,P<0.01).结论 AD患者大脑皮层的Aβ负荷与相应皮层rsEEG活动具有相关性,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皮层的Aβ负荷越重,其rsEEG活动越低,这为AD患者脑电活动改变的机制提供了更多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静息脑电淀粉样蛋白匹兹堡化合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经鼻蝶入路术后老年垂体瘤患者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警模型构建

    朱星刘兵霞夏海桃
    443-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经鼻蝶入路术后老年垂体瘤患者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为预防老年垂体瘤患者的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110例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老年垂体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术后是否并发手术部位的感染分为感染组(n=14)和非感染组(n=96).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老年垂体瘤患者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另选取同一时期同一纳入标准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组(训练组∶验证组=7∶3),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并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并绘制校准图对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110例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老年垂体瘤患者发生并发手术部位感染14例,发生率为12.73%.单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脑脊液漏、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后护理类型为老年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用时(>240 min)(OR=11.534,95%CI=1.756~75.761,P=0.011)、术中出血量(>120 ml)(OR=9.648,95%CI=1.496~62.216,P=0.017)、存在术中脑脊液漏(OR=6.75,95%CI=1.198~38.018,P=0.03)、术前使用抗菌药物(OR=9.633,95%CI=1.547~59.982,P=0.015)为影响老年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综合护理(OR=0.153,95%CI=0.026~0.893,P=0.037)是其保护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的感染风险与实际感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方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ROC曲线AUC为0.870(95%CI=0.799~0.941,P<0.01),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73.3%.结论 老年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受手术用时(>240 min)、术中出血量(>120 ml)、存在术中脑脊液漏、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因素影响,术后综合护理可减少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以此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为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经鼻蝶入路老年垂体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预警模型

    眼震电图视跟踪实验对帕金森病患者发病筛查的可行性

    辛立建雷霞时燕坤陈慧丽...
    448-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眼震电图视跟踪实验对帕金森病(PD)患者发病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进行眼震电图视跟踪实验的188例受检者,均使用视频眼震电图仪对其眼动系统进行检查,根据是否发生PD分为发病组(60例)和健康组(128例).观察两组的一般资料,并分析影响PD患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及构建预测模型;分析不同Hoehn-Yahr分级PD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的差异,其对于不同发病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188例研究者中发生PD的患者有60例,健康者128例.发病组患者左扫视角度°20°、25°及右向扫视角度15°、30°的扫视速度较健康组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左扫视角度20°、25°及右向扫视角度15°、30°是PD病患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对不同Hoehn-Yahr分级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左扫视角度20°、25°及右向扫视角度15°、30°的扫视速度愈加缓慢.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左扫视角度20°、25°及右向扫视角度15°、30°是PD病患者病情发展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左扫视角度20°、25°及右向扫视角度15°、30°是PD患者发病的预测因子,且随着病情加重,差异越显著.使用左向扫视角度25°、右向扫视角度15°及30°联合诊断对PD发病和疾病发展程度的预测价值较高,故在对PD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动态监测相关预测因子的变化,可为临床预防PD发病及早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眼震电图视跟踪实验帕金森病发病筛查

    血清SCCA、ProGRP、NSE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化疗客观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高翔宇田添
    452-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理特征及化疗客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NSCLC患者,均接受规范化疗,根据化疗客观疗效分为部分缓解(PR)组、病情稳定(SD)组与疾病进展(PD)组,比较不同病理特征患者及不同化疗客观疗效组患者血清SCCA、ProGRP、NS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Ⅳ分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CCA、ProGRP、NSE水平高于Ⅲ分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CA、ProGRP、NSE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PR组化疗后SCCA、ProGRP、NSE水平低于SD组、PD组,;SD组化疗后SCCA、NSE水平低于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SCCA、ProGRP、NSE与化疗客观疗效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SCCA、ProGRP、NSE与老年NSCLC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化疗客观疗效密切相关.

    非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抗原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病理化疗

    更正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部
    455页

    华蟾素胶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血清CYFRA21-1、CEA及预后的影响

    潘琼聂丽彭晴
    456-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华蟾素胶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35)与对照组(n=45).联合组予华蟾素胶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28d为1个疗程,均接受治疗至肿瘤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CEA水平差异,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5.00%、91.43%,与对照组的60.00%和8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4、0.878,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CYFRA21-1、CE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6、3.094,P<0.05).两组患者皮疹、转氨酶升高、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55、1.064、0.006,P>0.05).联合组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vs.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2,P<0.05).结论 华蟾素胶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与单一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在降低血清CYFRA21-1、CEA水平以及降低1年复发率方面,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更具有优势.

    非小细胞肺癌华蟾素胶囊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细胞角蛋白19片段癌胚抗原

    米力农联合无创呼吸机对老年肺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气、心肌受损和近期不良事件的影响

    刘忠平徐峰鲁贻国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米力农联合无创呼吸机对老年肺心病(PHD)伴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气、心肌受损和近期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当涂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老年PHD伴AH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呼吸机组和联合组,各30例.呼吸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联合组在呼吸机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治疗,治疗时间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心肌受损、心功能、肺动脉压指标水平及近期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F)、氧饱和度(SaO2)高于呼吸机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0、12.871、4.200、8.735,P<0.05).治疗后,联合组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 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于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0、6.043、13.997,P<0.05).治疗后,联合组右室Tei指数低于呼吸机组,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高于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2.931、3.532,P<0.05).治疗后,联合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平均压(MPAP)低于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0、5.273,P<0.05).两组近期总不良反应率和不良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0.472、0.424).结论 米力农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PHD伴AHF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和心肌受损情况,并降低肺动脉压,值得临床应用.

    米力农无创呼吸机老年肺心病急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