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蔡金亭

双月刊

1002-722X

jfjw@chinajournal.net.cn

0379-69843520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性刊物。学报主要面向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为中文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主要特色是:一、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并重,前者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后者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二、兼顾纯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不仅有文论型的论文而且有可直接用于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的文章。容纳各家之言,如有关语言学研究,对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学派兼收并蓄。四、涵盖外语语种多,除英、日、俄的文章以外,还刊登有关德、法、西、朝、越、蒙、泰、缅、印尼、印度、尼泊尔、土耳其、阿拉伯等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学报每年分4次刊载《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该索引收集了全国所有最新发表的有关英、日、俄三语种的论文的信息,是做相关研究的大学师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为全国独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韵律信息在汉语儿童习得歧义结构中的作用

    周鹏李婧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歧义结构的理解和加工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已有研究多关注成人,缺少对儿童习得该结构的考察.为了探索儿童习得歧义结构的内在机制,本研究通过实验任务考察3至5岁汉语儿童如何利用韵律信息解读歧义问句.汉语中的"怎么"问句存在歧义,它既可以提问事件的方式("方式解读"),也可以提问事件的原因("原因解读").实验通过"问答任务"考察汉语儿童是否可以利用韵律信息建立起这两种对应的解读.实验结果显示,汉语儿童在习得"方式解读"和"原因解读"的时间进程上表现出不对称性:3岁时就已经可以利用韵律信息建立"方式解读",但直到5岁才能利用韵律信息建立"原因解读".我们在"句法树生长假说"的理论框架下进一步探讨了儿童习得歧义结构的内在机制.

    儿童语言习得韵律信息歧义结构"怎么"问句句法结构

    汉语普通话儿童DeP递归获得研究

    毛眺源常香玉杜盛斌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摘 要:虽然学界日益重视儿童怎样获得递归语言能力,但对递归能力发展路径意见不一,体现在是否分阶段发展以及怎样分阶段.论文在最简方案生物语言学范式下参考制图理论重新分析DeP结构,并通过"指向任务"考察了 84名3-6岁汉语普通话儿童理解2至4级DeP递归结构的表现,以回应先前争议与阐明递归机制发展的特点.结果显示,汉语普通话儿童递归语言能力的确分阶段发展:4岁成功生成2、3级DeP递归结构,5岁完全掌握4级DeP递归结构.而且,这一发展路径在跨语言环境中具有普遍性,分级发展可归因于递归运算机制的生物性成熟和语言机制的高效运算等方面.

    语言获得制图理论DeP递归儿童语言生物语言学

    类别还是特征?汉语形容词语义映射的儿童习得研究

    吴庄李慧琳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名词的语义映射具有高度的跨语言普遍性不同,形容词的语义映射似乎表现出跨语言的差异:如果一种语言中受形容词修饰的名词脱落现象越常见,则使用该语言的儿童就越可能将形容词的语义映射为事物的类别,而不是特征.针对4个儿童自然语料库中的儿向语分析表明,在汉语儿童接受的语言输入中,受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大量脱落,名词短语表层结构上仅保留形容词,却仍然具有指称性.采用图片选择任务对60名汉语儿童测试表明,汉语儿童在习得语言初期倾向将形容词映射为事物的类别而不是特征,与名词短语的语义映射类似,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习得形容词与基于事物特征的共性之间的联系.这说明儿童早期的形容词语义映射倾向受到具体语言中形容词的分布模式影响.

    儿童语言习得汉语儿童形容词语义映射语言输入名词脱落儿向语

    学龄前儿童语用预设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程璐璐张婷展琳琳刘艳芹...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语用预设与预设触发语分类理论,选取139名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进行预设触发语理解能力测试,探究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语用预设能力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其语用预设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儿童理解预设触发语的能力整体呈递增趋势,但语用预设能力的发展优势各有不同.本研究尝试从认知加工机制视角诠释学龄前儿童语用预设的发展轨迹,以深化对儿童语言发展特征及认知加工过程的认知与解读,以期为语义学与语用学界面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语用预设能力学龄前儿童儿童语言预设触发语

    《十字路口》:乔纳森·弗兰岑对战后治疗文化的道德质询

    谷伟潘基宏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字路口》回溯20世纪70年代,展现了战后美国的精神虚无.援引查尔斯·泰勒有关现代身份认同的框架理论可知,弗兰岑将危机溯源至超验罪责观与治疗文化的权威易位.通过笔下人物在不同视域下应对负罪感的差异,弗兰岑揭示了治疗文化破坏道德能动性与共同体生活,从伦理变迁入手检视了当下美国极端个人主义滥觞的文化根源.

    乔纳森·弗兰岑十字路口治疗文化道德能动性共同体

    希腊小说《一个战俘的故事》的双重叙事进程研究

    李维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个战俘的故事》是以第二次希土战争和"小亚细亚大溃败"为背景的希腊反战小说.借助双重叙事进程理论进行分析,这部看似简单直白的小说可以分为明暗两条叙事线索,明线主要以希腊人的视角展现土耳其人的战争暴行和对和平的渴望,暗线则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审视战争参与各方的作为,剖析战争的真正原因.该小说的双重叙事进程是具有双重身份的"隐含作者"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所做的有意选择,只有在掌握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的情况下,"作者的读者"才能更好地辨析出小说的双重叙事线索和主题层次.

    斯特拉提斯·杜卡斯一个战俘的故事双重叙事进程显性进程隐性进程反战小说隐含作者作者的读者

    从"身体图绘"看光学战争表征中的身体

    叶家春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地理学家德里克·格雷戈里的"身体图绘"从现代光学战争中的身体入手,分析了被认定为"他者"的群体在当代战争文化中被呈现的方式,强调身体感触即使在当代远程战争中也不可或缺."身体图绘"的落脚点是光学战争中"被消失"的身体,这些身体被一种地理划分的"敌意结构"认定具有暴力倾向,因而可以被随意处置.然而,正是这些被忽略的身体测绘着权力和空间性的交织.重申"他者"身体对战争文学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对殖民化身体研究的补充.另一方面,把被监控的身体放置在光学战争中,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身体的"他者化"过程,是把身体放置在多元的社会因素中考量,展现了身体研究的跨学科性.把"身体图绘"应用于战争文学批评,是对传统后殖民研究依赖文本分析的跨越,并进一步拓宽了文学中的身体研究.

    身体图绘德里克·格雷戈里光学战争战争文学身体研究

    汉英条件复句句法-语义界面的实现机制与路径

    吴吉东王真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BCC语料库和COCA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从真实条件和非真实条件两个维度,探究汉英条件复句句法与语义界面及其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认为,非/真实条件复句的句法与语义界面是非/真实条件复杂事件与其句法结构相配对的复杂象征结构,入场是实现其界面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概念化者借助外显/隐含条件复句入场元素,间或调用相关话语标记以及半倒装结构,将射体-陆标连接起来的非/真实条件复杂事件转为意象图式,表征为非/真实条件骨干复句,再通过定式小句入场,对非/真实条件骨干复句进行实例化语法操作,实现非/真实条件事件与条件分句配对、结果事件与结果分句配对,它们彼此映射,线性组构为非/真实条件复句的句法与语义界面.

    条件复句句法-语义界面认知语法定式小句入场

    汉日对比视角下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及分化

    杨晓敏冯予力
    73-8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示处所的介词"在"的句中位置、语义用法备受关注,但描写尚不完整.本文在汉日对比视角下,通过意象图式来表征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分类,结合语义指向和动词特征的分析,发现非致使"在LVO"可对应日语格助词「で(提示事件发生处所)」「で(提示工具)」「から(提示起点)」「に(提示物体静态位置)」,证实了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存在分化,该分化呈现出由动态到静态、由行为到结果的连续性特征.

    在LVO汉日对比意象图式语义指向语义分化

    英语二语情绪标签名词与负载名词认知神经模型研究

    陈士法顾晓岚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情绪归类任务,通过考察英语二语情绪标签名词和负载名词诱发的脑电变化,探究了两类情绪名词的认知神经模型.研究发现:1)两类情绪名词均比中性名词诱发更大的N100;2)积极标签名词比中性名词诱发更大的EEPN和更小的N400,消极标签名词和负载名词比中性名词诱发更大的LEPN;3)积极标签名词和积极负载名词均比中性名词诱发更大的LPC.据此构建了英语二语情绪名词的三阶段加工模型:早期为感知觉加工阶段,情绪表征促进词形识别;中期为情绪和概念意义加工阶段,标签名词的意义通达早于负载名词且受效价调节;晚期为语境整合阶段,两者均受效价调节.

    情绪标签名词情绪负载名词情绪效应认知神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