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药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药学学报
解放军药学学报

叶晓炜

双月刊

1008-9926

jfjn2008@126.com

010-66949046,66949021

100166

北京市丰台西路17号

解放军药学学报/Journal Pharmaceut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药学学术性一类期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主办、出版,《解放军药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我国和军队各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工作者的研究论文和科研成果;介绍有普遍或特殊代表意义的工作经验,对学科发展和专业研究有导向和指导意义。本刊已被国家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列为期刊源期刊,被《中国药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列为核心期刊,并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临床问题导学探究药理学临床实践新教学模式

    齐志敏彭菲陈烈施方也...
    342-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并建构一种新型的药理学实践教学模式,即早临床问题导学,以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方法 通过设计早临床问题导学实践案例,学生小组讨论药物应用分析等医疗问题。针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结果 实践案例表明,早临床问题导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于医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且学生反馈新模式教学各维度满意度评分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临床问题导学模式为药理学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突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早临床问题导学药理学新教学模式

    《解放军药学学报》编辑部声明

    347页

    正交设计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制备工艺

    张宇轩李勃深李晓琳李茂星...
    348-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原料配方对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感官指标的影响、不同复合稳定剂配方对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利用正交设计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的原料配方及稳定剂配方。方法 以当归多糖为原料,研制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当归多糖、甜菊糖苷、柠檬酸添加量的原料配比对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感官指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果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的复合稳定剂对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最终确定该饮料的优选配方参数。结果 在当归多糖添加量10。0%,甜菊糖苷添加量0。035%,柠檬酸添加量0。20%时获得了感官评分为(66。333±3。055)分的饮料原料;在此基础上果胶添加量0。015%,海藻酸钠添加量0。080%,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20%时获得了沉淀率预测值为2。272%,实际值为(2。339±0。111)%的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结论 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共同优化的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工艺合理可行,并成功制备出了棕色、澄清、酸甜适宜的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

    当归多糖抗疲劳饮料正交设计Box-Behnken设计

    HPLC法测定中药热敷包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杨光彭军张丽荣凌云...
    35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中药热敷包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热敷包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样品用25%乙醇超声提取40 min。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µ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7%磷酸水溶液(2∶26∶7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03 nm。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511~1。789μg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65%,RSD为0。61%(n=6),3批中药热敷包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平均含量为0。83 mg·g-1。结论 本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热敷包的质量检测。

    中药热敷包高效液相色谱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炒紫地榆炮制工艺

    甘沁婷丁慧云吴秀萍王海霞...
    358-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优化炒紫地榆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儿茶素和异鼠李素含量的综合评分值为考察指标,以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和翻炒频率为单因素,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炒紫地榆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 炒紫地榆的影响因素顺序为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翻炒频率;优化后的炒紫地榆炮制工艺为炒制时间20 min,炒制温度105 ℃,翻炒频率每分钟30次。验证结果与预测值之间的RSD为1。71%。结论 该试验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准确稳定、操作简单,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用于炒紫地榆炮制的优选,可为炒紫地榆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炒紫地榆炮制工艺Box-Behnken响应面法

    某医院门诊阿戈美拉汀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

    丁爱存郭晓林
    362-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医院门诊阿戈美拉汀处方点评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针对不合理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以及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LSQL Developer从HIS数据库中调取某医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包含阿戈美拉汀片的医嘱3374条,并从阿戈美拉汀的适应证、使用剂量、患者人群等方面依据药品说明书进行分析,统计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并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阿戈美拉汀使用量较多的两个科室为神经内科和精神心理科。3374条医嘱经处方点评发现不合理医嘱942条(不合理医嘱如有两种以上不合理现象分别计数)。其中,适应证不适宜727条、超年龄段用药145条、超量处方37条、用法用量不适宜33条;通过查阅文献,判定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支持阿戈美拉汀的上述使用情况。结论 精神心理科和神经内科使用阿戈美拉汀较为普遍,不合理处方问题发生较多。为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应加强处方点评,加强药师与临床医师沟通,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用药合理性和剂量问题,定期归类总结并讨论,以减少不合理处方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阿戈美拉汀合理用药处方点评

    某康复疗养中心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监测预警情况分析

    王凯竺嘉幸宋玥锦朱亮...
    36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疗养机构现有国家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现状,加强药品监测预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基于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品种,对某疗养系统和门诊系统内相关药品的使用人群特点、限定日剂量、使用金额、处方点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疗养机构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类别较少,质子泵抑制剂的年度使用率最高,银杏叶提取物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使用人群分别在年龄和性别上具有统计学差异;无适应证用药、存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给药剂量不适宜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药师报告为主,医师和护士报告比例较低,报告不够及时有效。结论 后期将基于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DCA)的品管圈管理方法进行改进提升,探索形成一套适合疗养机构药品监测预警管理模式,为向康复疗养转型的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其他疗养机构在药品使用管理提供经验和参考。

    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用药频度处方点评药品不良反应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诚信建设的声明

    371页

    军队药品全周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研究

    李烁付钟正王伯阳
    372-374,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深入分析军队药品全周期质量安全监管现实需求,分别从药品供应准入、在用质量、使用管理和战时保障等4个方面,针对厘清药品全周期质量安全监管职能任务、完善药品全周期质量安全监管法规体系、建设药品全周期质量安全监管核心能力3个关键问题展开研讨,以提升药品全周期技术监督的安全性、适用性、稳定性和连贯性,适应现代战争药品保障需求。

    联勤保障药品全周期质量安全监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性使用分析

    胡晓霞洪嘉妮陈国权郭和坚...
    375-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医院2023年1月呼吸内科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相关指标、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点评。结果 共纳入170例患者,男性111例(65。29%),女性59例(34。71%);平均年龄(73。56±14。18)岁。有149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87。65%;实验室检查结果中,白细胞计数升高74例(49。66%),C反应蛋白升高113例(75。84%),降钙素原>0。5 ng·ml-1 22例(14。70%);微生物培养细菌阳性21例(16。8%)。用药频度最高的药品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其次是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有22例(13。42%)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8。72%)和使用指征不充分(3。36%)。结论 该院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较高,部分患者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临床应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加强病原学监测,避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抗生素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