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淮水利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淮水利科技
安徽省水利志编辑室 安徽省水利学会
江淮水利科技

安徽省水利志编辑室 安徽省水利学会

刘海声

双月刊

1673-4688

jhslkj@126.com

0551-2128069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九华山路48号省水利大厦1107室

江淮水利科技/Journal Jianghuai Water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人与水的关系,探索化解洪涝、干旱、水生态失衡等风险的理论经、方法和技术,促进人水和谐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灌区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于凤存曹秀清王矿肖晨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生育期与雨热同期导致灌排机率高,也导致化肥中的氮磷伴随地表径流产生大量流失成为稻作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对水稻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农田退水污染迁移转化机理和灌区退水污染协同调控技术等方面国内外研究动态系统分析,并结合国家和学科发展需求,从退水污染机理解析、灌区水资源调配模拟、灌区面源水污协同调控等方面提出了稻作区面源污染治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借鉴.

    水稻灌区污染迁移转化面源污染机理协同调控

    坝体混凝土碳化影响下的拱坝工作性态研究

    王砚海殷德胜陈博夫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坝体混凝土碳化作用下的拱坝工作性态,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拱坝为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结合弹塑性理论、等效应力与强度折减法分析了碳化前后温升与温降工况下的拱坝应力与安全稳定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混凝土碳化对温降工况下坝体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影响程度均要大于温升工况,拉应力对碳化影响较为敏感,温降工况下拉应力增大约4.23%;碳化作用对温升工况下的拱坝-坝肩整体稳定性大于温降工况,温升工况下碳化后的安全系数约降低了 2.41%.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拱坝碳化有限元应力安全系数

    基于神经网络的闸门水封止水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汪振宁李光宇施允洋
    11-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闸门水封止水性能研究计算量大、效率低的问题,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一种闸门水封止水性能预测模型.首先,对P型水封止水装置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了 106 个工况下P型水封的接触宽度、接触应力及封头偏移量;其次,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输入特征为预压量及库水压力,输出特征为接触应力、接触宽度及封头偏移量的预测模型;最后,以20 个工况下水封仿真算例为样本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并采用训练后的模型对其余工况下水封的仿真结果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对水封接触宽度、接触应力、封头偏移量预测平均误差分别为0.48%,0.63%,0.71%.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闸门水封止水性能预测模型仅需少量训练样本即可对水封止水性能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能够显著减少闸门水封性能研究的工作量.

    闸门水封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限元仿真

    旱涝急转对大豆产量和生长发育影响

    刘佳袁宏伟杨继伟
    16-2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旱涝急转对大豆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开展旱涝急转组、单旱组、单涝组和对照组平行对比形式的旱涝急转测筒试验,分析了大豆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大豆前期受旱再继续受涝的产量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旱涝组合形式下先旱与后涝相互作用的产量变化规律,进一步探究了旱涝互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为旱涝急转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旱涝急转旱涝互作大豆产量叶绿素分枝期

    淠史杭灌区灌溉期前后再生稻灌溉需水规律及其驱动因素

    万义周吴汉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灌区开灌前与停灌后再生稻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基于Mann-Kendall方法研究了 1958-2022 年间淠史杭灌区三个子灌区开灌前与停灌后的再生稻灌溉需水量变化规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检验了包括参考作物蒸散发、降雨量等主要气象因子对灌溉需水量的相对贡献.在开灌前由于开灌日期的不同,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再生稻灌溉需水量差异较大,分别为 126.6,108.5,93.2 mm,淠河灌区、史河灌区呈现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速率分别为0.55,0.29 mm/a,杭埠河灌区变化趋势不显著.在停灌后,1958-2022年淠河灌区、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再生稻灌溉需水量分别为 58.0,55.1,54.0 mm,三者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参考作物蒸散发对再生稻灌溉需水量的贡献率超过 70%.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蒸散发是影响再生稻灌溉需水量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是影响淠史杭灌区开灌前与停灌后的再生稻灌溉需水量两个主要的气象要素.

    淠史杭灌区开灌前停灌后再生稻灌溉需水量

    基于ARIMA时序模型的灌区供需水量预测研究

    张书宝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茨淮新河灌区水量分配与管理的科学预测,基于1991-2023年灌区抽水量实采数据建立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ARIMA时序模型分析农业、生活、航运等场景的需水量指标对总抽水量的影响,并预测灌区未来水量需求.结果表明,灌溉需水与实际抽水量的关联度最高达到 0.8983,通过多重检验和模型训练,ARIMA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8.587%,可以为灌区水量供需与调度提供有效参考.该预测方法可推广至其他水资源紧张区域,为水量供需的优化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灌区水量管理ARIMA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水量预测

    基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效果评价

    路伟亭梁建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择可行的加固方案,最大程度地改善病险水库的工作性能,综合考虑除险加固方案的效果可靠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和施工便利性等指标,构建水库除险加固方案多层次优选模型,采用经加速遗传算法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优选子系统及各指标权重,提出水库加固效果多层次优选评价方法,并选择典型水库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优选子系统,技术可行性和效果可靠性子系统权重较大,分别为 0.309和0.298;对于优选指标,综合权重较大的是施工单位水平的高低、稳定性要求满足程度、加固方案与引起大坝加固原因的适应性、加固方案与大坝所处地域适应性等指标.典型水库应用实例中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方案综合评价值(0.797)相对较优.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优选决策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加速遗传算法

    CFD在大型潜水贯流泵装置选型设计中的应用

    杨晓春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在不同工况下泵装置内部流态和叶轮的水力特性,预测泵装置整体水力性能,以大闸河排洪泵站大型贯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泵装置的进水流道、泵段(叶轮和导叶)和出水流道的整体水力模型,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CFD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要求运行范围内泵装置内部流线平顺,流态稳定,压力分布均匀,整体水力性能良好,水力模型及水泵参数均能够满足泵站设计要求,研究方法可为泵站工程的水泵选型设计提供借鉴.

    潜水贯流泵水力模型水力性能CFD数值模拟选型设计

    基于改进YOLOv8算法的垂钓活动监测方法

    冯孟雅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灌区垂钓活动的智能化精准识别,提出一种基于改进 YOLOv8 算法的垂钓活动监测方法.该方法在YOLOv8的骨干网络中添加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Conv-M),用来学习来自不同卷积层(Conv)的特征,同时利用自学习的权重系数对特征进行加权融合,增强网络对垂钓活动的特征提取能力.通过训练网络得到垂钓活动监测模型,实现对视频图像数据中的垂钓活动进行检测和识别.该方法相较于YOLOv8方法的查准率提高了 1.1%,查全率提高了1.4%,平均识别精度提高了0.9%.研究成果可提高灌区垂钓活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

    YOLOv8算法Conv-M数字灌区垂钓活动监管

    王家坝水文站缆道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谭健李晓乐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王家坝水文站缆道控制系统基础控制面板功能较为单一且遥控功能不足的问题,基于国产RISC-V指令集单片机芯片、WSS双向通信协议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缆道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现场控制功能完备,可由云端实现缆道限位控制与速度控制、缆道避障、校准辅助、运行状态监测及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提升了水文缆道测验效率,对淮河流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王家坝水文站水文缆道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