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服装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服装学报
服装学报

高卫东

双月刊

2096-1928

xbzrkx@jiangnan.edu.cn

0510-85913519

214122

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江南大学31号

服装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lothing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的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刊物依托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纺织工程等重点建设学科,以电子科技为核心,注重学科交叉,同时涵盖了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数理科学及医疗卫生等学科。面向广大高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刊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课题析出论文,同时发表与企业及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科研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纺织科技发展前沿

    蒋高明刘海桑夏风林郑宝平...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纺织行业不断迭代升级.前沿技术的跨界与融合,在理论、应用领域不断推动纺织科技取得重大进步与突破.通过介绍先进技术在纺织纤维材料、纺织智能制造、纺织绿色加工和先进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综述了纺织行业从纤维到制造,再到后道加工和应用的全流程研究进展,总结了纺织纤维先进制备技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纺织制造领域的应用,和以环保为核心的纺织绿色加工技术、高科技纺织品在各大产业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一步革新以及对绿色纺织品的更高要求,以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的多元发展仍是纺织技术革命的方向.

    纺织纤维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加工先进纺织

    蓄光织物的性能及应用

    邵月冰宋晓霞
    11-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蓄光织物用发光材料及纤维的发展,总结当前蓄光织物的不同性能,着重叙述发光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蓄光织物在服装等领域的市场和应用现状.研究得出,蓄光织物安全无毒,节省能源,环保可回收,附加值高,服用性能良好,应用领域广泛;但同时存在发光材料和纤维颜色不够丰富,发光亮度较低,服装市场受限等问题.分析认为,未来可以提升蓄光型发光材料和纤维的制备技术,着重研究夜光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并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

    蓄光织物夜光稀土发光性能安全警示功能

    近代衣袋的造型及演变

    刘伟张竞琼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三重证据法,基于文献、实物和图像等资料,从类别、造型、流变3个维度出发,对近代服装中的衣袋造型艺术与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近代衣袋分为贴袋、挖袋、插袋3种,其造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衣与衣袋的装饰统一和秩序统一;其流行变化体现出近代服装实用性增强与审美多元化的特点.

    近代衣袋衣袋造型实用性装饰美演变

    基于YOLOv8的女西裤板型弊病检测与修正

    彭会齐陈敏之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服装定制成衣试穿环节,由于人体体型多样性,经常出现服装试穿不合身的情况.为协助改衣师快速准确找到板型问题及修改方案,以女西裤为例,收集常见的女西裤弊病图像(前裆堆量明显、前裆猫须明显、后片夹裆和后片大腿根堆斜褶明显)作为数据集,并采用深度学习算法中的YOLOv8模型进行实验.研究表明:模型测试阶段,精确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Iou=50%)均达到98%以上,同时结合弊病修正实验验证了弊病修正建议的合理性,实现了女西裤板型弊病的智能检测与修正.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板型弊病纸样修正YOLOv8模型

    数字服饰史的建构与思考

    孔凡栋冯戈恒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新出现的数字服饰史概念,回顾了相近领域数字艺术史的发展,评述了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数字服饰史;分析数字服饰史存在的可能性与特殊性,提出数字服饰史的4种方法论:服饰数据库的构建、古代服饰的数字化复原、基于大数据计算方法的古代服饰分析应用、使用数字计算方法的服饰社会史研究.研究认为,虽然数字服饰史研究面临诸多的困境与限制,但仍在持续发展,对其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播.

    数字服饰史数字艺术史数字转向数字人文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女上装图像属性编辑

    肖红梅王伟珍房媛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当前服装图像属性编辑模型生成图像存在属性缺失或冗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ashion-AttGAN的优化模型对女上装图像细节进行变换的设计方法;通过优化特征提取网络,将结构相似性损失项加入重构损失,提高生成器的属性编辑能力;使用CP-VTON数据集训练,对女上装图像中袖长和颜色的细节进行调整.结果表明,生成图像在袖型连贯性和颜色准确性方面得到提升,改进模型收敛趋势更平稳,重构图像的结构相似性指标提升了 27.4%,峰值信噪比提高了2.8%.该优化模型有效减少了生成图像的属性冗余和残缺,为服装图像细节变换研究提供参考.

    服装设计深度学习图像生成生成对抗网络属性编辑

    基于服装吊挂流水线的瓶颈工序调度

    汤梦娜邵一兵季晓芬陈才芽...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数服装吊挂流水线无法实现瓶颈工序的自动判定和调度,生产效率无法有效提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瓶颈工序调度策略.利用Plant Simulation软件构建了能够反映服装吊挂流水线特征的仿真模型,并对衬衫流水线进行实例验证,同时通过一系列指标来验证调度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该调度方案能够应对生产系统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干扰,实现瓶颈工序的动态调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吊挂流水线瓶颈工序生产效率仿真动态调度

    北京大学藏秦简《制衣》"襲"字考

    贾玺增杨蝉溪
    54-6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期汉墓遣策记载相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秦汉时期,"襲"在服饰名称、穿戴动作及礼仪方面有规范的用法;《制衣》中"襲"为无下裙拼接的短款上衣,结合遣策、文献典籍记载,证明其为真实存在的;"襲"衣的形制、用途、使用人群在秦代、西汉初期至西汉中晚期经历了快速变化;"襲"字在"裼襲礼"中的使用有吉丧之分,结合遣策推测,在丧礼中"襲"衣为地方官府所赠税衣,用以抚恤已故之人.

    北京大学藏秦简《制衣》"襲"遣策三礼

    从吉祥文字纹看汉代着装风尚

    陈寒蕾王树金夏添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百年来全国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装饰吉祥文字的汉朝服装与制衣面料.通过出土文物的对比考证发现,装饰吉祥文字的服饰品至迟在西汉初期就已出现,至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愈加盛行.通过分析、归纳汉代服饰品中吉祥文字的文化内涵,挖掘吉祥文字图案装饰特征及其所蕴含的祈祥观念,进而发现汉朝人比较喜爱用吉祥文字装饰服饰,并且以大富大贵、安乐如意、健康长寿、庇佑亲人、国泰民安几类吉祥文字为主.

    汉代服饰吉祥文字装饰艺术着装风尚

    明清织绣品中鱼纹的艺术表征及其文化内涵

    郭炤含张晓霞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纹历史悠久,因其造型丰富、取意吉祥,在明清织绣品中独树一帜,对其艺术表征及文化内涵进行探析,进而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纹饰艺术.采用文献研究及图案分析的方法,对明清织物和刺绣品中鱼纹的形态、造型、色彩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其艺术特征并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民俗文化.研究表明,明清织绣品上的鱼纹具有题材寓意丰富、造型灵动、色彩鲜明、工艺精巧等艺术特点,它诠释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生殖崇拜、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吉祥文化,以及超脱世俗的"鱼乐"思想.

    鱼纹织绣品艺术表征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