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

琴钢

旬刊

1004-0412

jlyx@vip.163.com

0431-88929506,88966360-8312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吉林医学/Journal Jil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讲座、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理讨论、写作辅导、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基层园地、误诊分析、护理园地、中医·中西医结合、读者·编者·作者、医院改革等近20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P3R2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及基因型鉴定

    岳雅蓉项文平薛慧赵吉利...
    2319-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繁殖并鉴定IP3R2 基因敲除小鼠,为后续实验提供样本支持,同时验证PCR法对基因鉴定的适用性.方法:购买IP3R2 杂合子小鼠 15 只,以 1 雄 2 雌的合笼方式进行繁殖.繁殖出的子代小鼠生长至 6 周时,剪子代鼠尾做基因提取及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定.取鉴定结果为IP3R2 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脑组织进行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双标法,验证脑组织中IP3R2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可成功繁育IP3R2 基因敲除小鼠,子代小鼠中,IP3R2 纯合率为23.3%.PCR扩增可成功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与野生小鼠比较,IP3R2 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IP3R2 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实验可成功繁殖并鉴定出IP3R2 基因敲除小鼠,为后续实验提供大量样本,PCR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定IP3R2 基因型,为后续实验提供技术支持.

    IP3R2ITPR2PCR基因敲除鉴定

    基于生物信息学寻找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颈动脉硬化的潜在机制

    唐毅林敬源郑伟林小娟...
    2324-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干燥综合征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关键信号分子,为进一步阐明干燥综合征发生颈动脉硬化提供生物信息学基础.方法:利用GEO数据库,数据来源于两个芯片,分别是颈动脉硬化经内膜剥脱后的标本芯片GSE12128 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多组学芯片GSE84844.GEO2R工具用于筛选两组基因芯片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在线分析网站Daivid数据库进行GEO和Pathway分析.利用Cytoscape对获得的差异基因数据进行可视化,并利用Cytohubbe筛选核心基因.结果:共鉴定出 372 个下调基因,选出 10 个连接度较高的核心基因.发现G蛋白耦联受体活化通路、多巴胺能突触以及神经活性受体-配体活化.结论:GNGT1 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干燥综合征发生颈动脉硬化的潜在机制,其发生的通路与G蛋白耦联受体活化通路、多巴胺能突触以及神经活性受体-配体活化等有关.

    干燥综合征颈动脉硬化生物信息学基因发病机制

    掌叶大黄对寻常型银屑病肠黏膜屏障免疫活性研究

    黄晶孙宏伟
    2328-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掌叶大黄提取物对寻常型银屑病小鼠模型肠道屏障功能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提供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使用 5%咪喹莫特乳膏诱导联合银屑病人肠道菌群移植诱导形成皮肤病变.试验分为正常组、空白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黄干预组,每组 15 只.除正常组之外,其余三组分别给予咪喹莫特 100 mg/次背部涂药,连续8 d,从涂药第3 天开始给予银屑病人粪水灌肠.每日造模后,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0.1 mg/ml,大黄干预组给予大黄提取物 11 mg灌胃,1 次/d,连续给药 10 d.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标准对皮损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17、IL-23 水平.结果:PASI评分结果显示,除正常组外,小鼠皮肤在第 2 天开始出现轻微的损伤.在第 10 天,小鼠的皮损程度达到顶峰,空白组小鼠的皮损最严重.与空白组相比,大黄干预组与阳性药物对照小鼠的皮肤鳞屑减少,皮肤较平整,PASI评分显著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干预组与阳性药物组对照皮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大黄干预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小鼠的IL-17、IL-23 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叶大黄通过调节肠黏膜组织中IL-17、IL-23 含量表达,缓解小鼠肠黏膜组织炎性反应,减轻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皮损严重程度,可能是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掌叶大黄寻常型银屑病肠黏膜屏障免疫调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侧柏叶防治慢性牙周炎的作用机制

    陈相宇戴瑞骐张慧莲涂琦琦...
    2332-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侧柏叶防治慢性牙周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侧柏叶中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可能作用的蛋白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转换为Gene Sym-bol,利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网站收集慢性牙周炎相关基因.选取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慢性牙周炎-侧柏叶-活性成分-靶点的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基于交集靶点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PPI)网络.借助Metascape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类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利用MCODE插件确定关键基因簇,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方法找到可能作用的靶点.结果:通过筛选得到侧柏叶主要活性成分 7 个,共获得 98 个防治慢性牙周炎的潜在靶点,KEGG通路富集、基因本体论(GO)分类富集结果显示,侧柏叶防治慢性牙周炎的机制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对无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反应等过程.蛋白-蛋白互作后发现关键基因簇,包括TP53、AKT1、白细胞介素(IL)-6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各靶点皆具有较为良好的亲合能.结论:侧柏叶治疗慢性牙周炎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起效.

    侧柏叶慢性牙周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细胞因子谱变化及预测价值分析

    杨真芦小单陈琳孟天犁...
    2337-2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时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的检测,筛选出快速判断RA患者的指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吉林省人民医院的RA患者 35 例和健康对照组 40 例,利用双抗体夹心流式荧光发光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IL-17A、IL-6、干扰素(IFN)-γ、IFN-α、IL-5、IL-8、IL-12p70 和IL-1β 水平.同时比较两组并发基础疾病(如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IL-2、IL-4、IL-10、IL-6、IL-8、IL-1β 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IL-2、IL-4、IL-10、IL-6、IL-8、IL-1β与RA发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中,骨质疏松与RA发病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L-2、IL-4、IL-10、IL-6和IL-8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 7、0.660 0、0.650 4、0.875 7、0.701 8 和0.731 4.结论:血清中IL-2、IL-4、IL-10、IL-6、IL-8、IL-1β水平可以作为快速鉴别RA的指标,为今后RA的诊治提供新依据,并且合并骨质疏松人群更易患RA.

    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骨质疏松

    脑动脉瘤夹闭术与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罗轶朱春伟陈圣攀舒航...
    2343-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脑动脉瘤夹闭术与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 2020 年 8 月~2022 年 9 月接受治疗的 100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50,脑动脉瘤夹闭术)与观察组(n=50,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观察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A患者采用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相比于传统的夹闭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脑动脉瘤夹闭术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指标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邵阳王鑫李圣恩张怡...
    2346-2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长期随访的 344 例T2DM患者的临床及检查资料,根据ETDRS 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DRSS)对患者视网膜并发症情况进行分级记录,对照无DR的糖尿病患者,分析早期DR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DR患者的随访资料,记录患者DR严重程度分级进展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有关DR早期进展的影响因素.对于进展的患者,进一步讨论进展级数较高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结果: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治疗及餐后 2 hC肽(2 hCP)水平是影响早期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较高的载脂蛋白A(APOA)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DR患者,更易在 2 年内发生进展.在发生进展的DR患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是进展级数 2 级及以上的影响因素,对于预测DR快速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621,最佳截断值为 1.585 mmol/L.结论: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生DR的风险较大,采用胰岛素治疗及餐后 2 hCP水平较低的患者,提示胰岛功能较差且血糖控制不佳,对于这类患者应加强随访.APOA、IBIL和HDL水平影响DR的早期及快速进展,可通过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减缓早期DR进展,进而降低严重威胁视力的DR并发症的发生率.

    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

    静脉注射吲哚菁绿荧光显影中相邻肺段肺循环独立性的研究

    刘佳良马海涛龚宇辉黄海涛...
    2353-2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识别段间平面的成像特点,并验证相邻肺段肺循环独立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0 月~2021 年 2 月 11 例患者接受标准的全麻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术中通过不同阶段静脉注射ICG,验证相邻肺段肺循环相对独立性.结果:相邻肺段肺循环相对独立.结论:在肺段切除术中相邻肺段之间的血液循环没有明显的沟通,彼此独立.通过静脉注射ICG的荧光显影法能够清晰显示肺段间平面.

    吲哚菁绿肺段切除术肺癌

    针刺联合物理康复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肌病的临床研究

    张云海陈新禧柳松涛张永东...
    2355-2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针刺法联合物理康复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肌无力(SIM)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收治的 90 例SI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物理康复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物理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肢体物理康复治疗,30 min/次,2 次/d.观察组在物理康复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针刺治疗,疗程为 7 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力量评分(MRCs)、白细胞介素-6(IL-6)、股直肌横截面积(RFCS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统计三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和第28 天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的IL-6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物理康复组的RFCSA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减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IL-6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物理康复组治疗后的RFCSA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RC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物理康复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IL-6、RFCSA和MRC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物理康复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CU住院时间方面,物理康复组和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物理康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住院时间和 28 d死亡率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第 28天的ADL评分比较,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物理康复组(P<0.05),而物理康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康复组可减少SIM患者的肌肉萎缩,而针刺联合物理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SIM患者的炎性反应水平和减少肌肉萎缩,从而改善肌肉力量,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刺物理康复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肌病炎性反应获得性肌无力

    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陈钊德杜灿荣邬映超韦小翠...
    2360-2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 5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25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共 6 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振动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偏瘫全身振动疗法痉挛下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