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学
吉林医学

琴钢

旬刊

1004-0412

jlyx@vip.163.com

0431-88929506,88966360-8312

130061

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吉林医学/Journal Jil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吉林省卫生厅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反映本省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及医学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它以“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为宗旨:以内容翔实、丰富,栏目多样为其特点;以县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本刊辟有讲座、论著、临床经验、综述、病理讨论、写作辅导、药物与临床、病例报告、调查报告、基层园地、误诊分析、护理园地、中医·中西医结合、读者·编者·作者、医院改革等近20个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膈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季中华郑中锋游锦智王瑞...
    1821-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中膈神经保护作用、术中指标和术后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 55 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经剑突入路接受膈神经保护的 22 例为研究组,采取胸腔镜传统侧进胸未接受膈神经保护的 33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和术后膈神经损伤情况.结果:55 例患者均完成手术,研究组手术中膈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通气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纵隔肿瘤患者,采取胸骨拉钩配合人工气胸经剑突入路实行膈神经的保护效果较传统术式有显著的提升,具有降低术中创伤、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纵隔肿瘤拉钩人工气胸电视胸腔镜膈神经

    血清氯化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刘传娇王亿平张磊
    1824-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病特征,探究血清氯化物对CK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CKD患者 252 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心力衰竭组(n=72)与无心力衰竭组(n=180),随访 1年,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氯化物、白蛋白是CKD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是CKD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氯化物预测CKD并发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727 0、临界值为 103.6 mmol/L、敏感性为 64.9%、特异性为 80.00%.线性相关结果示,血清氯化物与血肌酐呈负相关(r=-0.265 0,P=0.022 5).结论:CKD有较高的心力衰竭发生率(28.8%),血清氯化物是CKD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其监测对预测CKD并发心力衰竭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血清氯化物预测价值

    食管癌患者生存随访调查及预后影响因素

    郭婷婷曹燕珍图荪阿依·吾麦尔胡佳捷...
    1828-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研究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244 例食管癌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术后食管癌患者进行随访,以食管癌患者的死亡为结局,分析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期间食管癌死亡共 142 例,患者预后总生存期(OS)中位数为 26 个月,1 年、3 年、5 年累计存活率分别为69.6%、40.2%、2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食管癌肿瘤的位置、肿瘤浸润的范围、浸润的深度、区域淋巴结数量、是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的食管癌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浸润范围[心率(HR)=3.068,95%CI=1.107~9.253]、淋巴结状态(HR=2.589,95%CI=1.060~6.322)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食管癌预后影响因素

    智能机器人康复手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

    周俊香杨卫远陈淑凤叶晓霞...
    1832-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智能机器人康复手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 2020 年 1 月~2023 年 5 月收治的 8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智能机器人康复手套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两组上肢运动功能(WMFT)、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手功能、生活质量水平(SF-3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MF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手功能评分(感觉功能、日常活动、腕关节尺偏/桡偏、腕关节屈伸、手指内收/外展)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机器人康复手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智能机器人康复手套运动想象疗法脑卒中偏瘫wolf运动功能测试上肢功能

    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及敏感度

    房维学孙惠新
    1835-1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影像检查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90 例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阳性患者 85 例,阴性患者 5 例,参选人员均采用CT与MRI不同检查方式进行影像诊断.以病理检查为基础,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MRI对Ⅰ期股骨头坏死检出准确率为 93.10%,CT对Ⅰ期股骨头坏死检出准确率为 62.07%,且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 91.76%,CT准确率为 69.41%,MRI高于CT检查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RI诊断显示,阳性患者 82 例,阴性患者 8 例;CT诊断显示,阳性患者 64 例,阴性患者 26例.MRI诊断准确率为 91.11%、敏感性为 94.12%,CT诊断准确率为 71.11%、敏感性为 72.94%,MRI诊断效能高于CT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影像诊断发现,采用MRI影像技术,能够有效检出股骨头坏死早期阳性症状,整体检测效果高于CT影像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影像检查中,MRI影像技术诊断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检测价值更高,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股骨头坏死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价值

    动态评估血清降钙素原及肺部感染评分对指导重症肺炎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

    周娜娜
    1838-1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肺部感染评分(CPIS)在重症肺炎(SP)合理应用抗生素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 2020 年 2 月~2023 年 2 月在太仓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SP患者 11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降阶梯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PCT与CPIS评分动态监测联合降阶梯治疗策略的方案.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及治疗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 1、3、7 d的CPIS评分及PCT浓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照组患者治疗3 d CPIS评分及PCT浓度对重症肺炎抗生素无效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中 2 例患者因无法耐受中途退出研究.研究组抗生素种类、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PIS评分和PCT浓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IS评分和PCT浓度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治疗 1 d时两组CPIS评分和PCT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7 d,研究组的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 3 d CPIS评分、PCT及联合对SP患者抗生素使用无效的AUC(95%CI)分别为 0.707(0.612~0.791)、0.818(0.732~0.886)、0.888(0.813~0.941),联合预测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CPIS评分、PCT可指导SP患者的抗生素合理应用,在保证疗效的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且治疗第 3 d的CPIS评分和PCT浓度对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具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钙素原肺部感染评分

    内热针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对冻结肩的临床疗效

    叶思马腾徐志鹏刘忠琦...
    1842-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内热针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对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 60 例冻结肩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观察组采用内热针联合NJF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 周后对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作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 3 周后,两组患者Constant肩关节评分、VAS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onstant评分、ROM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后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治疗冻结肩,可缓解肩部疼痛,并更大程度地改善肩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内热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冻结肩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刘鸿燕
    1847-1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 64 例乳腺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乳腺癌)28 例与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34 例,所有患者均采用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根据MRI检查要求进行扫描,均于经期第 1~2 周进行扫描采用乳腺专用 8 通道相控阵列线圈.扫描序列为轴位T2W1-STIR、轴位T1W1-FSE、轴位DWI、矢状位FS-T2WI、轴位三维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分别设置相应的参数.比较两组病理结果、病灶数、CI分型、Fischer评分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 34 例患者病灶数 38 个,观察组 28 例患者病灶数 33 个,两组良、恶性病变均可表现为肿块及非肿块型.对照组病灶表现为均匀性、离心性、分隔样不强化或弱强化;观察组病灶多呈不均匀性强化、早期边缘环形强化及向心性强化.TIC分型,对照组以Ⅰ型最为多见,而观察组以Ⅲ型多见;对照组的Fischer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ER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ER为参考,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 71.5%(95%CI:51.3%~86.8%),特异性为 70.6%(95%CI:52.5%~84.9%),ROC曲线下面积为 0.769(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多参数成像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有助于对疾病快速分析,但单一影响指标诊断价值有限,需要进行综合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乳腺癌诊断

    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陈杰周锦真林双周友栩...
    1849-1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经脐入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对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 112 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52 例,采用传统腹腔镜TAPP治疗腹股沟疝;观察组 60 例,采用经脐入路腹腔镜TAP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情况、术后镇痛药使用和术后 2 h及 12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所需时间时间比对照组长,术后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丙二醛(MDA)、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12 h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情况和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入路腹腔镜TAPP治疗腹股沟疝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更有利于患者恢复、花费更少、疼痛感弱、安全性高.

    经脐入路腹腔镜TAPP腹股沟疝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效果

    盛伊兰谢仁伟吴玲玲李丽群...
    1853-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应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根据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将 61 例于 2020 年 4 月~2023 年 4 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术中给予常规异体输血的对照组(n=30)及给予ANH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观察组(n=31).对两组的凝血功能、携氧能力、炎性因子及输血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 1 d,两组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分压(P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静脉血氧含量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d,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CD40 配体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4,P=0.246).结论:与常规异体输血比较,ANH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能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携氧能力,且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还可减轻炎性反应.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心脏瓣膜置换术回收式自体输血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