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科学
经济科学

刘伟

双月刊

1002-5839

010-62751488

100871

北京大学法学楼4层

经济科学/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研究刊物。发表有关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世界经济、中外经济史、经济统计、人口经济学等方面的论著,刊登书刊评介、读书札记、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经济界人士及经济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确定性冲击、金融市场摩擦与企业杠杆率分化

    马振宇梅冬州
    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杠杆率长期高于非国有企业,且非国有企业杠杆率呈现较强的顺周期性,而国有企业杠杆率的顺周期性较弱.两类企业杠杆率水平及周期波动的分化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那么,驱动两类企业杠杆率分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回答该问题,本文首先建立SVAR模型,实证检验不确定性冲击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发现不确定性冲击是驱动两类企业杠杆率水平及周期波动分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构建一个能够很好地匹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及企业杠杆率动态特征的多部门DSGE模型,以探讨两类企业杠杆率分化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冲击是驱动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其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溢价、抬高外源融资成本使企业贷款减少、杠杆率下降,并引起投资和产出的下滑,使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杠杆率呈现顺周期性.而金融市场摩擦是造成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冲击时存在差异化响应的重要原因,由于非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金融摩擦,金融中介在不确定性冲击下会对其要求更高的贷款回报率,使非国有企业风险溢价的提升幅度远大于国有企业,导致非国有企业杠杆率有着更强的顺周期性.

    杠杆率分化杠杆率周期不确定性冲击金融市场摩擦

    加工贸易与中国企业创新

    莫家伟徐伯聿田巍
    3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率显著低于非加工贸易企业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典型事实.加工贸易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低研发创新的代名词,而大量现实案例表明开展加工贸易在企业创新升级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关注点从企业类型转向贸易行为本身,研究企业从不从事加工贸易转向从事加工贸易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基于 2000-2006年中国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发现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使用PSM-DID模型和以2004 年出口退税率调整作为准实验等多种识别策略控制加工贸易的自选择效应后,这一结论仍然稳健成立.本文进一步依照参照组类型将加工贸易行为分为三类:从不贸易转向纯加工贸易、从不贸易转向混合贸易、从一般贸易转向混合贸易.本文发现后两种类型是加工贸易行为创新增进效应的主要来源.此外,从不贸易转向混合贸易的企业的创新来源于两种贸易模式的协同效应,表现为贸易模式协同机制;从一般贸易转向混合贸易则更多体现为加工贸易对新市场和新产品的拓展效应,表现为质量技术标准机制.本文认为,加工贸易作为制造业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渠道,仍然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总体创新水平.

    加工贸易研发创新贸易模式协同质量技术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政府响应与经济复苏——来自中国城市层面政府采购的证据

    王歆张杭徐铭梽何川...
    5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8-2021 年中国各地政府医疗卫生采购的季度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来考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政府公共卫生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即其对社会经济表现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政府医疗卫生采购上升导致未来第三季度夜间灯光平均亮度和工作岗位数量显著上升.此外,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当地政府医疗卫生采购对社会经济的正面影响作用越大,表明良好的市场化基础是有为政府行为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政府公共卫生财政支出通过提振市场信心对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医疗卫生采购社会经济表现市场信心有为政府

    住房限购、公众预期与房价调控——来自中国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证据

    刘相锋廖文军王岭
    8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第二轮限购政策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热点城市 2015 年 1 月至 2021年4 月二手房市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联立方程研究政策实施、公众预期与房价调控之间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限购政策无显著效果,且限价政策会导致新建住宅和二手房房价倒挂.第二,政府出台限购政策主要考虑市场交易量、房价以及公众预期三个方面,是基于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居民承受的房价压力和政府面对的社会压力做出的决策.第三,公众预期会存在两种效应,即非理性预期的直接效应和舆论压力引致政府非理性决策的间接效应.第四,二线城市、京津冀城市群以及土地财政依赖度较强的城市实施的限购政策效果较差.

    限购政策公众预期房价调控限价政策多期DID联立方程

    "一方水土一方人"——城市空间形态与家庭创业决策

    邓慧慧曾庆阁张三峰
    114-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城市几何形态这一特征出发,探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地理空间要素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形态越松散,家庭参与创业活动的概率越低.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形态松散化对需求市场和知识溢出的抑制作用阻碍了家庭感知和创造创业机会,对传统信贷供给约束下的家庭创业资金和以宗族网络为表征的人脉关系资源积累的负面影响削弱了家庭创业动力.同时,文化因素是缓解城市"劣质"形态对家庭创业决策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拓展分析表明,松散的城市形态在给家庭线下创业活动带来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倒逼个体从虚拟空间寻求突破,促进家庭开展线上创业项目.本文结论肯定了历史长时段下城市空间对主体和环境潜移默化的培育,也说明当下创业机会和资源汇集依然对空间距离存在现实依赖,为正确理解"紧凑城市"发展理念、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城市形态家庭创业线上创业线下创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链条创新核心路径研究

    肖婷潘奕飞苏铮
    13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的装备产业的总称,是"生产硬件的硬件".该产业创新意义重大,然而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有限,缺乏对产业内部创新路径机制的深度研究.本文以知识重组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知识特征和知识搜索的"双链条创新核心路径"理论框架,通过专家访谈和调研,构建该产业创新专利数据库,进行系统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已形成高深度低广度的"高效自主创新"之路和先远端后局部的"依国情科学追赶"之路.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产业的创新核心路径特征的客观证据,验证了我国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正确性,为未来产业创新提供指导性建议.

    "卡脖子"问题自主创新技术追赶创新核心路径高端装备制造

    双重能源约束视角下的能源转型风险

    刘澜飚孟津
    15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投入—产出模型,以探究在化石能源存在储量上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对于化石能源存在间接依赖的双重能源约束下,能源转型是否会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发展构成显著风险.基准结果发现,化石能源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会对可再生能源部门的投资增速产生干扰,导致可再生能源的扩张无法有效弥补化石能源生产的衰落,从而造成人均总能源消费的下降;过低的人均能源消费又会引发人口死亡率的攀升,致使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出现以实际GDP的持续大幅下降为标志的显著转型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可再生能源部门的投资需求施以更强的刺激,能够有效改善人口和经济产出的长期增长路径.

    双重能源约束能源转型风险投入—产出模型投资

    三北防护林的长期经济效益——基于空间断点的研究

    王文凯毕钰
    18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北防护林工程主要有两个目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三北防护林的生态效益,而对经济效益还缺乏来自经济学视角的严格分析.本文使用空间断点回归方法,利用2010 年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三北防护林实现了长期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相比三北防护林边界外的县市,三北防护林对边界内 100 公里的县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大小换算成GDP 年均增速约为 0.57%.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同时,成本收益分析表明,三北防护林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成本,从而其大幅度改善了总体社会福利,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机制分析发现,三北防护林工程显著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

    三北防护林长期经济效益空间断点

    性别身份规范与大学专业性别失衡

    许敏波曾梦
    198-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性别角色文化视角,解释在高等教育性别逆转背景下大学专业性别失衡日益凸显的现象.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提出分析框架,即性别身份规范通过影响个体对专业的未来收益和成本估计的信念进而影响专业选择;然后使用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地区性别身份规范对个人选择人文社科或理工类专业的影响.基于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表明,省级性别身份规范越传统,女性选择人文社科专业的概率越大,但对男性的专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受到影响的主要是成绩中等的女性,影响程度随时间逐渐减弱,而且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增.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身份规范对女性专业选择的影响在高中文理分科阶段已经出现.

    性别身份规范性别失衡大学专业选择

    性别平等意识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基于近代报纸库的经验研究

    李梦青梁文泉焦建华
    22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近代报纸库数据,借助文本分析方法构造各地区的性别平等意识指标,探讨性别平等意识对女性就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显著降低了20 世纪30 年代女性就业的数量和占比,并减少了假日天数.利用明清时期贞节牌坊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稳健.而在长期影响方面,性别平等意识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发生了逆转,从2000 年之前的负效应变成之后的正影响.劳动者谈判能力的提升是长短期影响出现逆转的关键.

    性别平等女性就业议价能力刘易斯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