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林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林研究
经济林研究

谭晓风

季刊

1003-8981

jjlyj-csfu@163.com

0731-8565852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经济林研究/Journal Nonwood Fores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唯一的经济林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由国内从事经济林生产、科研和教学的专家教授组成,在经济林学科领域肯有权威性。主要刊登国内外经济林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与发展动态,经济林生产形势和经营策略,并加强了实用技术和产业建设方面的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拐枣主栽品种果实的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卢孟飞陈瞳晖莫双凤向甲斌...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挖掘我国拐枣种质资源,了解目前生产上的主栽拐枣品种之间果实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差异,为优良拐枣品种的选育、引种和果实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我国拐枣主要产区陕西省旬阳市的 3 个主栽品种绿拐枣、胖娃娃拐枣和红拐枣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果实的 6 个主要经济性状及 9 种营养成分、10 种矿物质营养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分析、隶属函数值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经济性状中除了果实纵径和百果质量,不同品种间均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单株产量为110。67~169。33 kg,果实质量为 26。77~34。77 g,横径为8。81~10。39 cm,纵径为 13。66~15。04 cm,果序轴粗度为 4。97~5。51 cm。主要营养成分中除了粗脂肪之外,不同品种拐枣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 33。58%~37。68%,可溶性糖含量为 25。04%~28。59%,可溶性蛋白含量为 1。54%~1。96%,维生素C含量为 340。93~488。37 mg/kg,总黄酮含量为 0。55%~1。45%,总多酚含量为0。43%~0。96%。3 个拐枣品种果肉均含有 10 种矿质元素和 17 种氨基酸。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果实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果序轴粗度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序轴粗度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水分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及总黄酮含量与总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拐枣果实品质的主要性状是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果序轴粗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单株产量、水分含量以及粗脂肪含量。[结论]绿拐枣果实性状的综合得分最高,品质最优,胖娃娃拐枣果实在经济性状方面表现优良,红拐枣果实的总黄酮、总多酚及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在生产和加工领域可根据不同品种的果实性状特点进行选择和推广。

    拐枣经济性状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不同环剥处理对'金艳'猕猴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斯妤杨思潮陈钱涂贵庆...
    122-13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环剥处理对'金艳'猕猴桃叶片不同阶段光合特性和猕猴桃成熟期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筛选综合表现优良的环剥方式。[方法]以9年生'金艳'猕猴桃为试材,在盛花期和花后80~90 d进行一次和二次环剥、单层闭合和双层反向不闭合环剥、宽度 5 mm和 9 mm,在树干离地 1 m处进行环剥,以不环剥为对照(CK),测定环剥后10、35、70 d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及成熟期果实的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不同处理对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均降低了'金艳'猕猴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了胞间CO2 浓度,对叶片光合作用的负反馈以二次环剥较一次环剥强;除T4、T7、T8 外的其他处理均提高单株产量 11。93%~30。53%,以T1、T3、T5 和T6 的商品果率较CK高,均以T5最佳;环剥可提高单果质量5。19%~21。66%,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89%~21。26%,对可滴定酸含量无影响;T2、T4、T5 提高果实干物质含量分别达 18。29%、18。29%、22。04%,T1~T6 可溶性糖含量较CK高6。80%~10。76%,T1~T3和T5显著提高了果实抗坏血酸含量9。72%~19。44%,以T5最高。[结论]在盛花期和花后80~90 d分别两次进行环剥,更能促进'金艳'猕猴桃开花坐果和果实生长,综合评价,以T5对'金艳'猕猴桃树体生长平衡、提高产量及果实品质的效果最佳。

    猕猴桃环剥光合特性产量果实品质

    黑果腺肋花楸苗木对土壤干旱的光合及生理响应

    艾力江·麦麦提祖丽皮耶·托合提麦麦提蒋艳秦倩...
    13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黑果腺肋花楸在自然土壤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及其生理生化特性。[方法]以 3 年生的黑果腺肋花楸盆栽苗木为试材,通过持续干旱处理,观测苗木叶片的水分参数、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这些生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自然干旱的过程中,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显著降低,而水分饱和亏(WSD)显著增加;光合色素包括Chl a、Car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初期阶段,当土壤含水量由田间持水量80%~75%(CK)下降至 40%~35%(T3)时,黑果腺肋花楸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则显著提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土壤干旱程度加剧,Pn、Gs、Tr 和Fv/Fm下降幅度越大,而Ci上升显著。通过观察叶片Pn、Gs、Ci 和Fv/Fm的变化趋势和相关性分析,在干旱前、中期影响黑果腺肋花楸光合特性的主要因素是气孔限制,在后期则出现非气孔限制。随着干旱的加剧,叶片的质膜受损,电解质外渗率显著增加;丙二醛和H2O2 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逐渐增加。综合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不仅各个参数内部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水分、光合参数、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指标之间也存在重要关联。[结论]综合考虑测定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和评价结果,黑果腺肋花楸在面临持续干旱胁迫时,会迅速降低气孔导度以减少水分散失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会通过提高部分光合色素含量维持光合结构PSⅡ的正常功能以应对干旱环境。同时,在干旱胁迫下,它能通过调节自身保护酶活性及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干旱逆境的能力。

    黑果腺肋花楸自然干旱光合作用保护酶渗透调节

    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对梨火疫病菌的抗性鉴定评价

    曹雅芝李克梅刁永强陈卫民...
    14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新疆野苹果又称塞威氏苹果,是重要的第三纪孑遗物种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栽培苹果的直系祖先。梨火疫病是2015 年 6 月在新疆伊犁霍城县苹果园苹果树上首次发生的外来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8年来危害新疆香梨、苹果产业已造成损失,并对新疆乃至全国的林果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有报道认为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是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通过鉴定评价新疆野苹果抗梨火疫病菌的种质资源,为抗病苹果种质资源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果树种质新疆野苹果资源圃中塔城野果林的额敏和托里两个自然居群 80 份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和离体枝条接种方法,鉴定评价 80 份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对梨火疫病菌的抗性。[结果]梨火疫病菌对 80 份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的枝条、叶片均有致病力,离体叶片和离体枝条接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离体叶片接种的抗性资源多于离体枝条接种。抗病的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来自额敏自然居群较多,托里自然居群较少。80 份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对梨火疫病菌的抗性水平差异性显著,说明塔城野果林80份新疆野苹果不同类型中高抗、抗病种质资源较多,占56。25%;而高感和感病的种质资源较少,占 43。75%。[结论]筛选出高抗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1 份,抗病种质资源 8 份,感病资源 6 份,高感资源1份。9份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可作为鲜食或抗病砧木选育的基础材料。

    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Erwiniaamylovora接种抗性评价

    文冠果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盖莎莎王力畅李春宇曹怡然...
    15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文冠果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所建立的高效再生体系可为培育文冠果优良株系以及文冠果的遗传转化的基因工程奠定基础。[方法]以文冠果幼龄胚、中期胚、成熟胚为外植体,设计不同浓度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文冠果外植体、激素浓度配比对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确定文冠果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不定芽分化、伸长和生根培养最适基本培养基及其中各激素的浓度配比,建立文冠果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在 1 mg/L 6-BA和 0。5 mg/L NAA的激素配比中,诱导出嫩绿色的、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0。46%,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品种为'WF15'的中期胚;在1 mg/L 6-BA和 0。3 mg/L IBA的激素配比中,大量的愈伤组织出现嫩绿色的芽点,部分产生丛生芽,不定芽最高诱导率为75%;在1。0 mg/L TDZ和0。2 mg/L IAA的激素配比中,能促进分化出的不定芽继续良好生长,继代30 d,每个不定芽可分化 3~4 个枝条,枝条高度可达 5 cm,最佳品种是'WF19';0。3 mg/L IBA诱导生根率最高,最高为 88。35%,生成的根长约 9 cm;开瓶时间为 36 h时,幼苗生长良好,移栽成活率为 73。33%,显著高于其他开瓶时间[结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 6-BA+0。5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诱导不定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WPM+1 mg/L 6-BA+0。3 mg/LIBA+30 g/L蔗糖+7 g/L琼脂;诱导不定芽增殖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 mg/L TDZ+0。2 mg/L IAA+30 g/L蔗糖+7 g/L琼脂;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3 mg/L IBA+30 g/L蔗糖+7 g/L琼脂。

    文冠果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沟施硫酸钾对桃1年生枝条抗寒性的影响

    赵崇宇梁刚刘冬楠苏凯...
    167-177,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沟施不同施用量的钾肥对桃1年生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筛选出提高抗寒力的最优钾肥施用量,为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桃品种'36-5'为试材,以0 g/株施用量为对照,对桃树进行不同钾肥施用量(50、100、150、200、250 g/株)处理,在2022年9月采取沟施处理。于休眠期(2022年11月30日)采1年生枝条样品,进行人工模拟低温处理(0~-30℃处理,以5℃为梯度),测定桃枝条不同温度处理下各钾肥施用量枝条的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含量、细胞膜透性(相对电导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系统(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脱落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含量)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各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在低温胁迫下,不同钾肥施用量桃枝条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增强桃枝条抗氧化酶清除自由基能力,提高渗透调节系统能力,调节细胞膜透性;活性氧自由基产物丙二醛(MDA)降低、相对电导率等膜透性指标降低;渗透调节系统(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矿质元素含量增加,脱落酸(ABA)含量增加、ABA/GA比值增加。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评价得出桃枝条半致死温度,其中 150 g/株施用量下桃枝条半致死温度达到最低,为 23。22℃。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桃枝条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150>200>250>100>50>0 g(CK)/株。通过对半致死温度与隶属函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半致死温度与隶属函数均可用于抗寒力测定。150 g/株钾肥处理效果最佳,能有效提高桃枝条抗寒性,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钾肥抗寒性评价低温胁迫

    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络石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杨柳青刘佳佳雍玉冰廖飞勇...
    17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适宜络石生长的保水剂浓度,为保水剂在络石种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络石为试验对象,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按施用保水剂质量比设置1 个对照(不施保水剂)和 4 个处理(0。05%、0。10%、0。20%、0。40%),研究络石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施加不同浓度的保水剂后,络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不同。初期各项指标差距较小,后期差异较大,对照组指标变化的时间早于试验组。干旱胁迫 35 d后:添加保水剂各处理中络石的萎蔫与干枯均延缓出现,且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期延长,株高增长量和新增叶片数量均高于对照组;添加保水剂各处理中络石的叶片相对含水量、PSⅡ最大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初始荧光上升。添加保水剂对络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会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施加保水剂的络石与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各处理和对照对络石干旱胁迫的缓解能力由优到劣排序依次为 0。20%保水剂、0。10%保水剂、0。05%保水剂、0。40%保水剂、CK。[结论]施加一定浓度的保水剂可以延缓络石衰败、提高其保水抗旱能力以及减轻干旱胁迫对其的伤害,0。2%的保水剂可使络石的存活期延长18 d。

    保水剂络石干旱胁迫外部形态生理指标适宜浓度

    外源施硒对绿竹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硒含量的影响

    陈丽洁李红艳黄建波童龙...
    18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绿竹笋的硒含量并改善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盆栽试验以 2 年生绿竹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以成林绿竹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施硒对绿竹生长、光合作用和硒含量的影响。用亚硒酸钠(Na2SeO3)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300 和 400 mg/L)的硒溶液,以叶面喷施方式对绿竹进行喷施处理,盆栽试验每株喷施 100 mL(以叶面形成均匀水滴但不滴落为准),田间试验每个处理喷施 20 L溶液(为避免不同浓度溶液的交互影响,喷施时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喷施)。测定绿竹生长、光合色素含量以及硒含量指标,探讨不同浓度硒处理对绿竹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结果]经 100、200 和300 mg/L质量浓度硒处理后,绿竹的株高、基径、叶长和叶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浓度硒处理对绿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促高抑。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的绿竹各器官硒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一致,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盆栽试验中,绿竹各器官按照硒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竹叶、竹鞭、竹枝、竹秆;田间试验中,绿竹各器官按照硒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竹叶、竹鞭、竹枝、竹秆、竹笋;田间试验中绿竹各器官硒含量低于盆栽试验,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绿竹各器官硒含量的增加速率也有所降低。[结论]叶面喷施 30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对盆栽和田间绿竹生长、光合作用以及硒富集的效果最好。

    绿竹喷施生长光合作用

    河西走廊不同产区主栽酿酒葡萄品种品质特性

    陈娟马忠明牛小霞贾进...
    196-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甘肃河西地区张掖和武威2个产区种植的'赤霞珠''梅鹿辄''马瑟兰''贵人香'4个酿酒葡萄品种的品质特征和差异,筛选出适合种植的优势品种和地区,为酿酒葡萄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和分析4个酿酒葡萄品种的外观果实品质和品质指标(包括果粒质量、果皮质量、种子质量、果实纵横径、花青素与酚类化合物、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等),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产区和品种的综合评价进行排序。[结果]发现2个产区的4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成熟期的外观果实指标和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贵人香'品种的果实纵、横径和质量最大,其次为'赤霞珠''梅鹿辄''马瑟兰'。此外,总酚、单宁、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在果实不同部位中也存在差异,且各品种间的含量表现为'赤霞珠'>'贵人香'>'梅鹿辄'>'马瑟兰',其中花色苷以'赤霞珠'最高,'贵人香'最低。总糖、还原糖和pH值则以'梅鹿辄'最高,'赤霞珠'最低,总酸以赤霞珠最高。综合分析显示,在张掖产区,'赤霞珠'的品质表现最佳,适合持续种植。[结论]'赤霞珠'具有深紫色、中等果粒大小、适中的糖酸比和丰富的酚类和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特点。在张掖产区的综合品质最佳,适宜进一步发展种植。

    河西地区酿酒葡萄品质

    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葡萄成熟度指标体系

    曾宝珍刘涛成永娟杨娟博...
    206-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确定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品系酿酒葡萄的成熟度指标体系。[方法]以甘肃民勤地区主栽的5个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从9月9日(花后80 d)开始,每隔3 d采集一次葡萄样品,共采集6次,对葡萄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多酚指标和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随着果实的不断成熟,总糖、可溶性固形物、pH值逐渐增加,总酸的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果实的百粒质量逐渐增加,达到最高值后略有下降的趋势;浆果中糖组分的变化规律与总糖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呈上升的趋势;根据不同采收期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多酚指标和糖酸组分的变化,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得分评价,结果表明:'赤霞珠'品系在最后一个采收期(即花后 100 d)的品质得分最高,进一步建立了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葡萄成熟度指标体系,'赤霞珠'品系的一级指标均是糖酸比,最佳取值范围分别为:赤霞珠 15(26。26~28。05)、赤霞珠169(27。03~28。53)、赤霞珠170(26。89~27。26)、赤霞珠VCR11(25。34~27。43)、赤霞珠VCR19 为花色苷,最佳取值范围为(8。84~10。59 mg·g-1)。二级指标以总酚和单宁为主,三级指标多为维生素C。[结论]甘肃民勤地区'赤霞珠'葡萄最佳采收期为花后 100 d,通过计算指标权重,建立了以糖酸为主、多酚为辅的 3 级成熟度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糖酸比,二级指标以总酚和单宁为主,三级指标多为维生素C。

    赤霞珠成熟度最佳采收期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