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

刘诗白

月刊

1003-5656

economi@swufe.edu.cn

028-87352177

610074

四川省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

经济学家/Journal Economis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学家》杂志是由我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 《经济学家》杂志由8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共同商讨办刊方针。西南财经大学刘诗白教授任主编,北京大学肖灼基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王永锡教授和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任副主编。 《经济学家》主要发表经济学界新近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及其机制的研究;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及反映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当代国外各派经济理论的介绍和评价等等。 《经济学家》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中国经济学论坛、理论经纬、改革探索、比较与借鉴、研究报告、金融研究、财税研究、农业研究、学者风范、新观察。 《经济学家》1995年6月评为四川省十佳社科期刊,同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提名奖。1998年被全国经刊联授予“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1999年9月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8月获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奖。2001年,我刊又再次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要思想的形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方略

    李光辉程仕杰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外开放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以经济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实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重大问题的解答.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即坚持创新理念、坚持开放理念、坚持先行先试理念、坚持高标准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优先理念.新时期全面落实习近平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思想,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重点突破、解决好主要问题,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统筹发展与安全.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建设思想实践方略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机制和路径

    任保平李培伟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特殊性可以归纳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突出表现在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进而衍生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道路.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推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底层逻辑框架内,高质量生产力的人民属性得到强化,更加注重人才生产力的形成.以人的现代性作为价值判断,以人的现代化作为终极目标,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推进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共同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脉络.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体系,包括动力变革机制、结构升级机制、制度治衡机制和人才支撑机制四个维度.实现路径可以归纳为: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依托,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与配置效率;以数字化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构建数字新技术供给体系;以质量效益递增型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人的现代性最大化为目标,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生产力人民属性

    数据治理体系的框架构建与全球市场展望——基于"数据二十条"的数据治理路径探索

    续继王于鹤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的新特征挑战了原有的生产要素治理框架,数据治理新模式亟待探索.学界对于数据所有权的界定尚未定论,以确立数据所有权为核心的治理理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困难;从数据特征本身出发的治理体系构建在实际应用中又难以避免激励不相容问题.本文沿着"数据二十条"的创新思路,以综合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的高效、公平与安全为目标,以向数据权益主体提供能力保障为重点,以搭建数据可信流通机制为方向,建立了个人-企业-社会的三维共建数据治理体系框架,并应用该框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国际数据要素市场强化顶层设计与综合治理的新趋势与新挑战,旨在为我国数据治理优化和革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针对新问题与新挑战为我国数据治理持续优化提出实践建议.

    数据治理数据流通数据安全外部性

    数字资本主义"中心-散点"结构:形态演进、本质透视及现实启示

    邱卫东陈晓颜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主义全球分工结构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了从"中心-外围"到"中心-散点"的演进,为把握数字资本主义本质提供了新视角."中心-散点"结构重构了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形式,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剩余劳动积累体系中的支配和垄断地位.通过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样态的分析,能进一步澄清"中心-散点"结构服务中心国家资本增殖的本质.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把握数字资本主义的"中心-散点"结构,在历史和价值向度中澄清其结构的变与不变,既能为建设数字强国和建构数字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启发,也对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字资本主义"中心-散点"结构数字命运共同体

    数字经济概念内涵界定与统计分类改进

    任雪刘婉琪周先东秦瑶...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经济统计核算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随着数字经济统计工作进入实践阶段,在内涵、行业边界的界定等方面均面临着系列复杂的问题.基于此,本团队有幸承担了国家统计局重大课题研究,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反复修订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数字经济分类经验,结合数字经济统计核算实践,着力研究国内外数字经济内涵与分类演进,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分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产业两个角度总结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提出4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界定标准,形成了一套包括4个大类、24个中类、237个小类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以及包括11个行业大类的数字经济融合产业分类.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融合产业概念内涵行业分类

    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考察

    刘皓琰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很多学者将数字法币的推出视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具有极重要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然而国际货币竞争的背后是国家经济、政治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其形成有着复杂的底层逻辑.尽管数字法币的研发的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过分高估其战略价值也有着将问题简单化的风险.必须立足政治经济学的思维,以更加宏观的视角审视数字经济时代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与挑战,方能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加切实的方案.

    人民币国际化数字法币自主创新跨境支付数字丝绸之路

    外部资产负债结构与金融危机

    汪青杨权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不同资产负债配置结构对一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然后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并结合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存量衡量的以FDI为代表的股权负债、债务资产以及官方储备能够显著降低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而以OFDI为代表的股权资产和债务负债则显著提升了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地分析揭示资产负债结构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金融一体化水平的国家存在差异.从资产负债结构诱发金融危机的作用渠道和调节效应来看,估值效应和净投资收益的上升减弱了 OFDI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正向提升作用,资产波动性上升导致OFDI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正向提升作用进一步放大,并使债务资产与储备资产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降低作用被削弱.

    国际投资头寸结构资产负债金融危机

    实体经济振兴:智能制造与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

    牛子恒邹宗森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动摇了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本文针对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基于中国2011-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引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准自然实验,综合探究了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其中,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提高实体资产收益率是重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效果仅存在于东部地区以及中、低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高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下作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讨论证实,生产型智能制造模式和协同型智能制造模式均可以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但后者作用效果更强.本文相关研究结论提供了一项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证据并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支撑依据.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制造业"脱实向虚"创新投资实体资产收益率智能制造模式

    理解中国科技创新政策: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陈强远张醒施贞怀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是深刻剖析中国创新实践困境理论成因的重要视角.本文采用文本挖掘、词频词义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量质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文本语义上,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现"数量与质量兼重"的战略倾向;(2)中国科技政策理论导向与具体实践间存在偏差,同时还存在部门与应用方向异质性;(3)中国科技政策演变过程中,各部门合作力度逐渐加强,政策导向发生明显转变.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评估和优化中国科技政策、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科技创新政策高质量发展量质观政策演变文本挖掘

    新时代我国制度型开放变革的进展与进路

    熊芳童伟伟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我国开启了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伟大变革.我国制度型开放变革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区战略、自贸试验区改革和"一带一路"建设三条路径推进.通过文本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区战略在诸多"WTO+"条款的规则一致和规则协调上取得了全面进展,顺应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的"边境内措施"规则协调不断增加;自贸试验区改革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金融和服务业开放制度创新增加,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稳步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在多边金融合作政策协调、民生援助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尽管我国制度型开放变革面临外部环境恶化、国内阻力变强、整体难度增大、全局协同性不足等困难,但仍将沿着三条主要路径及其战略协同方向继续深入.

    制度型开放自由贸易区战略自贸试验区改革"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