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

刘诗白

月刊

1003-5656

economi@swufe.edu.cn

028-87352177

610074

四川省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

经济学家/Journal Economis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学家》杂志是由我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 《经济学家》杂志由8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共同商讨办刊方针。西南财经大学刘诗白教授任主编,北京大学肖灼基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王永锡教授和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任副主编。 《经济学家》主要发表经济学界新近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及其机制的研究;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及反映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当代国外各派经济理论的介绍和评价等等。 《经济学家》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中国经济学论坛、理论经纬、改革探索、比较与借鉴、研究报告、金融研究、财税研究、农业研究、学者风范、新观察。 《经济学家》1995年6月评为四川省十佳社科期刊,同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提名奖。1998年被全国经刊联授予“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1999年9月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8月获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奖。2001年,我刊又再次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意蕴的三维解读

    徐昕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关乎一个社会的存续与兴衰,决定人类现代化何以可能.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生成逻辑来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判、是一百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在把握重大机遇与现实挑战中实现发展水平新跃升的时代要求.从实践路径来看,高质量发展应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济制度、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价值意蕴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厚植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技术根基,而且提升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高质量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

    数字资本运行逻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

    聂阳周坤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资本是继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后产生的一种更具综合性和渗透性的资本形态.数字资本以日常生活的普遍数字化为生成前提,这种数字化以技术进步的名义将日常生活改造和重组为资本运行的有机环节,资本增殖的本质要求和人们丰富生活世界的主体需求被深度绑定.数字资本运行的动力机制是数字商品化,即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相互作用来将用户数据转化为数字商品,以此来实现数字资本隐蔽而快速的动态扩张.数字资本在内在的价值属性之外还显现出鲜明的权力属性,这种权力属性以弥散化的方式发挥作用,强化了数字资本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微观控制.

    数字资本运行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区域贸易协定深化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区分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经验研究

    彭水军周杰史元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生产分工深化促使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向全球价值链贸易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步成为国际经贸合作与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覆盖度"和"执行度"两个层面构建RTA深度指数,并区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探讨中国已签署RTA的深度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后向嵌入.研究发现,RTA深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在一般贸易模式下的前向价值链嵌入,以及两种贸易模式下的后向嵌入.不同类型条款的深度、价值链嵌入方式、缔约伙伴发展水平及具体行业都会对RTA深度的价值链嵌入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指出,RTA深化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发展,降低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塑造了开放、高效、稳定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进而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本文结论对中国推进高质量自贸区建设与实现价值链深度参与和地位攀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全球价值链嵌入一般贸易加工贸易

    网络化视角下RTA的出口贸易效应研究

    岳文李雪飞韩剑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DESTA数据库提供的各国RTA签订情况数据库构建了 1995-2021年全球RTA网络,测算了各国在RTA网络中的中心度指标,随后运用扩展引力模型从网络地位异质性视角实证分析了具有不同网络地位的RTA(用伙伴国在全球RTA网络中的地位来衡量)的出口贸易效应大小.研究发现:与网络地位越高的伙伴国签署RTA越有利于促进一国对伙伴国的出口,即网络地位越高的RTA,其产生出口贸易促进效应越大;促进技术扩散和降低出口贸易成本是高网络地位的RTA促进本国对伙伴国出口的两条主要渠道;不同网络地位RTA的出口贸易效应大小随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出口产品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启示,为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网络、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建设以及充分利用RTA网络助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网络贸易效应中心度

    人口结构转变视角下中国现代金融市场转型分析:国际比较与启示

    张鹏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如何减缓老龄化冲击和发掘老龄化阶段增长潜力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结构转变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理,然后使用CGSS2021年和CHFS2019年的微观调查数据从金融市场参与者角度分析了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研究发现:中国各年龄段居民家庭资产主要集中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间接金融市场,较少参与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直接金融市场,与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品类平衡、多元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严重,久期差异会造成风险累积也加剧储蓄耗散和消费升级难题.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和储蓄耗散不断增加,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居民财富不断保值增值,还能减轻老龄化所致的养老金和公共财政压力.

    人口结构转变金融资产结构现代金融市场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内涵要义、逻辑衔接与实践路径

    魏鹏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既包括金融生产力发展,又包括金融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向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金融领导强、金融实力强、金融服务强、金融供给强、金融监管强、金融开放强、金融安全强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密切相关的.为高质量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建设、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的领导;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细做实5篇大文章,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金融强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高质量发展

    工业机器人与创业——基于马克思劳动变换规律的检验

    李秋静刘斌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变换规律是马克思劳动发展理论的"硬核",在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的当下,劳动变换规律的现实意义值得关注.鉴于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蒂蒙斯创业理论搭建了逻辑框架,使用微观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对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工业机器人能促进创业,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进行敏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次,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抛出工人-增加创业者、提高生产力-增加创业资源、产生新劳动-增加创业机会"的机制促进创业.最后,拓展分析显示,区分行业来看,工业机器人对服务业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分城市来看,在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教育支出较高的城市,工业机器人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分创业类型来看,工业机器人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结论说明,在推进工业智能化的同时,应做大创业这一就业"蓄水池",帮助劳动者适应劳动变换规律.

    工业机器人创业劳动变换规律

    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诱因及内在机制研究

    吴迪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诱致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价格下降诱致还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诱致,进而辨别制造业诱致性技术进步属于"主动吞噬"就业还是"被动补充"劳动力空缺.本文通过构建要素价格变动诱致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价格下降均会促进资本深化,实现企业技术进步;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诱致;要素价格变化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创新投入途径来实现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会排斥低技能劳动力.因此,在加快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中需加强技能培训和优化教育结构,以稳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建立高人力资本后备军.

    诱致性技术进步劳动力成本资本价格制造业就业低技能劳动力高人力资本

    大众平台型创业:类型、机理与应用推广

    蒋亚琴刘家明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平台时代,创建新平台或连接既有平台提供补足品,正在成为创业的基本范式和行动指向.对大众而言,连接既有平台的平台型创业更加切实可行.平台型创业是基于多边(双边)市场空间或平台组织授权提供补足品,借助平台资源与价值网络,对补足品拥有经营控制权而享有剩余控制权的创业模式.平台型创业分为两大基本模式:平台组织嵌入型和平台市场进驻型,后者具体包括平台承运型创业、集市型平台创业、园区型平台创业、社区型平台创业、网络型平台创业五种方式.平台型创业需通过寻找平台创业空间、填补价值网络缺口、借用平台力量、设置创价关卡等路径付诸实施.平台型创业模式让大众创业变得高效易行、风险更低,对于推动大众创业意义重大,有必要推广应用.

    平台型创业大众创业多边平台创业模式双边市场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王钰殷诗絮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入共同富裕的新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消费结构升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通过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侧分别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结构服务化下,消费结构升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正向作用是"边际效应减弱"的;消费结构升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在行业与企业两个层面具有异质性.为此,应将供给和需求两侧协调配合,一方面采取措施恢复、稳定和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投入,参与创新活动,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

    消费结构升级企业创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