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学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

刘诗白

月刊

1003-5656

economi@swufe.edu.cn

028-87352177

610074

四川省成都外西光华村55号

经济学家/Journal Economis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学家》杂志是由我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 《经济学家》杂志由8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共同商讨办刊方针。西南财经大学刘诗白教授任主编,北京大学肖灼基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王永锡教授和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任副主编。 《经济学家》主要发表经济学界新近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及其机制的研究;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及反映我国经济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当代国外各派经济理论的介绍和评价等等。 《经济学家》设置的主要栏目有:中国经济学论坛、理论经纬、改革探索、比较与借鉴、研究报告、金融研究、财税研究、农业研究、学者风范、新观察。 《经济学家》1995年6月评为四川省十佳社科期刊,同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提名奖。1998年被全国经刊联授予“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1999年9月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年8月获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奖。2001年,我刊又再次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历史嬗变与学理创新——基于不同参照系的考察

    张友鹏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在1.0版本的宏观经济管理和2.0版本的宏观经济调控基础上,新时代我国形成了 3.0版本的宏观经济治理.从不同参考系考察这一历史嬗变进程,既包括历史视域下当前宏观经济治理对以往宏观经济管理及宏观经济调控的完善,又包括制度视域下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与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区别.总体上看,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通过优化宏观经济治理着力方向、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精准程度、拓展宏观经济治理作用主体、凸显宏观经济治理鲜明特色,蕴含着重要的学理创新.

    宏观经济治理历史嬗变学理创新参照系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葛林羽安同良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继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所具有的可复制、共享性、低成本等优势,有助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把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结合在一起研究,从发展生产力、共享生产力发展成果的理论逻辑,研究"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的实践逻辑,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数字经济生产力发展共享成果共同富裕

    自由贸易的全球治理效应:国家兴衰、大国竞争与世界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洞见到中国智慧

    刘顺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贸易不仅是调节生产要素配置、改善供求关系的市场行为,而且在世界历史视野下也是关涉资源竞合的治理行为,蕴含着系统性的全球治理效应.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贸易与国家崛起、大国竞争、世界历史联动起来考量:通过对欧洲国家的分析,洞悉了自由贸易话语权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共振关系;通过对英美两国关系的省察,揭示了自由贸易博弈与大国竞争之间的深层联系;通过对自由贸易历史作用的二重性阐释,分析了自由贸易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辩证共生关系.作为践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场域,中国坚持在时代前进的逻辑中前进,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提升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及普惠性,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由贸易全球治理国家兴衰大国竞争世界历史

    数据要素经济学:特征、确权、定价与交易

    张明路先锋吴雨桐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融入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有助于生产力增强、企业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相较其他传统要素,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性与非消耗性、非竞争性、价值不确定性、非静态性、正外部性五大特征,并对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等基本经济学原理赋予新的意义.梳理和比较文献后发现,数据确权、数据定价和数据交易构成了数据要素市场的三大核心内容.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视角看,数据确权亟需明确权利性质和划分权利主体,数据定价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定价策略和定价模型,数据交易则依赖数据参与者存在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交易机制.展望未来,数据技术发展、数据产权分置和数据垄断问题将会成为影响数据市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数据要素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

    劳动形态演进、人机关系变革与劳动关系重构

    丁述磊戚聿东刘翠花李建奇...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形态由工业劳动、服务劳动、信息劳动向数字劳动演进.数字生产方式加速推动人机关系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简单操作、密切协作、深度交互模式,逐渐向数字经济时代柔性融合模式演进,机器的态势感知能力不断提升,人机依赖性日益增强.人机融合重构劳动关系的动力机制涉及劳动关系系统中投入、主体、转换过程、产出等全主体和全流程的数字化变革.在人机融合模式下,劳动关系发展面临新趋势,包括人职匹配趋于精准化、共生化,雇佣关系趋于灵活化、合作化,办公场所趋于移动化、线上化,劳动过程趋于原子化、碎片化,工作时间趋于弹性化、自由化,报酬支付趋于创客化、长期化,管控模式趋于扁平化、网络化,治理体系趋于多元化、柔性化.为加速构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市场层面应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打造劳动者工作新模式;企业应加快组织变革进程,推动企业组织转向扁平化网状架构;个体应适应新环境、强化新技能、激活新思想、创造新话语权;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推动法律体系和制度改革,灵活运用数字生态利益相关者力量.

    数字经济劳动形态人机关系劳动关系

    农村金融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基础能力、薄弱环节与创新路径

    温涛向栩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金融服务亟待创新以有效满足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便利性、可得性明显提升,已经具备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能力,但还需进一步突破微观机制与渠道缺陷、服务体系内部不均衡、外部融资溢价、城乡"数字鸿沟"明显、创新能力不足和统筹施策不力等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以创新姿态服务农业强国建设,需加快从"扶贫金融+普惠金融"到"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从银行主导到"银行+市场"双重主导、从支持生态扶贫到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从信息孤岛到开放型信用信息平台、从传统金融扶持到金融科技赋能、从发展激励到统筹发展与安全六个方面进行路径创新,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力机构"的协调配合.

    农业强国农业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金融创新

    大国市场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国内超大市场规模的国家竞争优势

    范红忠胡杨王馗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国内市场潜力与企业GVC地位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3-2015年微观企业数据对国内市场潜力与企业GVC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国内市场潜力能够促进企业向GVC高端环节攀升,证明了大国市场可以作为企业GVC地位提升的动力来源.解构国内大市场优势因素发现,国内超大市场规模引致的虹吸效应、集聚效应、竞争效应通过降低国内中间品相对价格以及提升生产和研发效率的内在渠道促进企业向GVC高端环节攀升.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国内市场潜力优势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企业GVC地位攀升,还可以通过国内价值链的传导途径带动上下游行业企业GVC地位升级.

    国内市场潜力GVC国家竞争优势国内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产业政策的多元化目标取向: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徐雅卿沈开艳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下多元化的产业政策目标——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自主、增强韧性、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分析了各目标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以及对应的产业政策工具,形成两大产业政策模式——部门导向型产业政策和使命导向型产业政策.研究发现,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自主、增强韧性的产业政策目标与部门导向型产业政策相匹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目标与使命导向型产业政策相匹配,两种模式相辅相成,促进产业政策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实现发展和安全并举.

    全球价值链重构产业政策市场失灵系统失灵

    算法基建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行

    范晓韵潘爱民袁永发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智能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离不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支撑.在当前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中,相较于数据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算法基础设施建设是核心也是短板,故亟需加强,进而发挥其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算法基建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在于,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生产力再造、生产关系重构实现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创新发展.但由于存在科技创新资源支撑不足、算法技术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改革尚待深化等现实问题,需要从要素、制度、生态三个层面设计实践对策,即通过加强算法基建要素供给、加快算法基建制度供给、构筑算法基建生态共同体来使算法基建赋能产业智能化发展.

    算法基建产业智能化新基建大模型

    数字化投入与制造业结构优化:内在机制与经验依据

    秦淑悦黄赜琳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数字化投入能够为制造业结构优化提供新契机.基于200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投入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结构优化,且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法治环境较好和创业活跃度较高样本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是数字化投入影响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机制;具体来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创新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大数据技术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数字产业也强化了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且数字服务业与数字化投入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数字商业模式也是重要的影响渠道.以上研究结论对充分释放"数字红利"、弥合地区间"数字鸿沟"、拓宽制造业结构优化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字化投入制造业结构优化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