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杨耀防

季刊

jjyx1986@jju.edu.cn

0792-8334007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自然科协与临床医学的挖掘、创新和交流,使其成为我校科技创新与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融合D-InSAR和PS-InSAR的建筑物坍塌沉降监测

    范伟方杰许令顺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2022 年4 月29 日长沙市望江区一建筑物坍塌现象,采取D-InSAR技术对2022 年4 月22 日和2022 年5 月4 日获取的两幅Sentinel-1 影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建筑物地表形变信息;同时结合 2020 年 5 月-2022 年 5 月获取的 25 幅Sentinel-1 影像,采用PS-InSAR技术进行反演监测建筑物地表变形区两年内的时空序列变化.结果表明:利用D-InSAR技术能在事故坍塌后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地表形变,结合PS-InSAR技术获取累计沉降时序图得到该地区两年内的沉降量,并通过时间序列图可准确得到该栋建筑坍塌前后的沉降趋势与沉降量.

    D-InSARPS-InSAR建筑物坍塌沉降监测

    裂隙砂岩的水和N2驱油实验研究

    张通谢志争
    56-5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了解裂隙砂岩水和N2 驱油的采收效率及机理,以安塞油田超低渗透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系统开展水和N2 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岩心孔隙类型可划分为吸附孔、渗流孔和裂隙,吸附孔占主导地位.随着围压的增加,吸附孔和渗流孔的孔隙占比降低,裂隙的占比升高.水驱油过程中,毛细管力为主要的采收机制,促进水进入更小孔径的吸附孔中置换原油;水驱油采收率为 8.1%,主要有吸附孔贡献.N2驱油过程中,N2 短时间内发生突破,形成裂隙优势通道,限制了N2 进入基质孔隙中;N2驱油采收率较低仅为3.7%,且主要由裂隙贡献.高围压(35MPa)条件,限制了水和N2的运移,导致水和N2 驱油采收率都较低.

    裂隙砂岩渗流核磁共振孔隙结构采收率

    面向道路拥塞的拼车服务质量保障算法

    王富罗陆青松
    59-6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拼车可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并降低日常出行成本.现有拼车方法往往忽略道路拥堵对于乘客拼车服务质量的影响,从而导致拼车服务成功率降低.为此,以乘客、司机正收益,以及乘客因为道路拥堵导致不耐烦等待时间最小为约束,定义了基于道路拥塞情境的短途拼车优化问题CAC.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Shapley最优值设计贪心策略加以解决.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乘客服务质量约束下,所设计方法相较于已有算法,可显著提升拼车成功率.

    拼车效用Shapley最优值补偿NP难

    神经网络视角下连续特征分析的自适应模型构建研究

    董露露马宁张黎娜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神经网络视角下进行连续特征分析时精确度不高、分析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以连续卷积进行特征分析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模型.模型设计中,通过将卷积核的尺寸进一步缩小,以提高局部特征的提取能力;同时通过连续的卷积层提高对于非线性数据的数据表达.在手写数字、表情识别以及彩色图像等不同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图像识别任务时,改进的自适应模型面对连续特征以及非线性特征均能够做到准确快速识别,相比其他传统算法优势明显.

    神经网络卷积核连续卷积特征分析网络结构

    5G超密集网络绿色中继算法研究

    贾海云
    67-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轻载蜂窝网络中待转移移动台在切换中继接入点过程中存在的能耗管控问题,提出一种服务质量级的5G超密集网络绿色中继算法.该算法通过识别中继站及中继网络类型来制定基于信道差异化的绿色中继方案.所制定的方案有效地约束了设备到设备数据通信全信道、中继站以及移动台的能耗.同时引入载荷评估机制并通过最优速率接入函数从最优中继信道中再次筛选出更优中继方案,有效地规避了待转移移动台接入点切换后全网载荷失衡的风险.实验结果表明,绿色中继算法可在确保设备到设备数据通信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能耗最优管理.在覆盖范围越大、移动台越多的 5G超密集网络中,算法能耗管理优势越加明显.

    绿色中继约束载荷

    基于动态特征选择的图像定向视觉检测方法

    王若贤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网络进行图像定向视觉检测过程中,传统蝗虫优化算法特征选择的寻优精度低且收敛速度慢.因此,文章提出基于动态特征选择的图像定向视觉检测方法.采用自适应蝗虫优化算法动态选择图像特征,首先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划分种群等级,优选出高质量的蝗虫个体进行迭代优化;利用自适应权重系数更新蝗虫个体的位置信息,基于limit阈值约束种群最优解停滞次数,实现特征的动态选择;然后,引入注意力机制加速图像的聚焦检测,降低冗余特征对图像定向视觉检测的干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征选择性能突出,在准确度和特征长度上展现了优势;能够准确检测出定向视觉目标,远处较小目标的检测能力较优.

    动态阈值特征选择自适应蝗虫算法视觉检测

    基于时间序列聚类的室内设计客户管理平台

    肖康笪娟娟武中旭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传统室内设计平台扩展性差、抗击并发能力弱的问题,基于时间序列聚类算法设计分布式室内设计客户管理平台.基于Nginx前端服务器和Redis缓存数据库技术搭建高并发高可用的分布式集群,基于G-G聚类算法对的室内设计客户数据时间序列实施模糊分段,对压力大的时段增加节点部署,压力小的时段减少节点部署.测试结果显示,该平台数据读取速度快,响应用户请求及时;时间序列分段结果精细,平台负载压力分布情况表达准确.该平台的客户服务稳定性较强,高并发、高可用、属性突出.

    室内设计时间序列聚类算法分布式集群模糊分段客户管理

    突发传染疾病下居家养老服务调度研究

    陈鑫李平周颖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资源短缺,在"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下,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养老的主要形式.特别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居家养老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现状.针对突发传染疾病下居家养老护理员路径与调度问题,考虑服务对象需求的差异性,引用模糊时间窗描述不同紧急性下的客户需求并区分惩罚成本,建立了以最小化成本为目标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针对问题的特点,通过优化适应度函数和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概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局部搜索策略,设计改进了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通过不同规模的算例试验和算法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居家养老路径与调度紧急性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PCOS患者Nesfatin-1、AMH及IGF-1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屈薇娜罗元满董晓萍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 1(Nesfatin-1)、抗苗勒管激素(AM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 年 2 月到 2023 年 2 月收治的 80 例育龄期PCOS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80 名健康育龄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Nesfatin-1、AMH、IGF-1 表达水平、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水平,分析Nesfatin-1、AMH、IGF-1 与胰岛素抵抗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Nesfatin-1、AMH、IGF-1 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法分析结果表明,Nesfatin-1、AMH、IGF-1 与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存在Nesfatin-1、AMH、IGF-1 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指标的联合检测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合理判断.

    摄食抑制因子1抗苗勒管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周望周琰周玉森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分析二甲双胍治疗乳腺癌的潜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验证其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Drugbank、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TTD数据库获得二甲双胍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查找与乳腺癌相关靶点,以二甲双胍活性成分和乳腺癌的靶点交集为研究对象,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并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以揭示二甲双胍作用于乳腺癌的潜在机制.同时以MDA-MB-231 细胞建立乳腺癌细胞模型,采用CCK8,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初步验证二甲双胍对于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筛选出二甲双胍主要作用靶点有 65个,乳腺癌疾病靶点9397 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交集有 49 个,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显示二甲双胍与MMP9、HSP90AA1、IL2、CASP1,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显示二甲双胍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活性.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为二甲双胍辅助治疗乳腺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网络药理学二甲双胍乳腺癌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