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与管理
河北经贸大学
经济与管理

河北经贸大学

武建奇

月刊

1003-3890

qkb2177@163.com

0311-87656976

050061

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经济与管理/Jour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办刊准则,坚持学术研究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走出了一条依靠社会力量办刊的路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宅基地复合利用典型形态、实践走向与制度安排

    岳永兵刘向敏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复合利用是保障乡村居住和产业发展用地需求的重要途径。宅基地复合利用由宅基地管理制度、乡村产业用地特点、人口流动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用途复合、主体复合和权利复合三种典型形态。宅基地用途复合和使用主体复合方面的探索比较全面,权利复合是实践探索的重点且聚焦在为非农户使用宅基地提供租赁之外的其他渠道和更有保障的权益。宅基地复合利用面临农房建设监管缺位、宅基地使用权主体扩大、宅基地使用权让渡有违权利派生逻辑等问题。基于宅基地复合利用面临的新形势,应健全宅基地用途管理制度、有条件赋予城镇居民更有保障的宅基地使用权、健全宅基地所有权人权益保障机制。

    宅基地复合利用合作建房三权分置

    中国乡村创新创业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分析

    阮建青杨奇明叶武威张雨薇...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鼓励乡村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尚未有科学严谨的研究全面揭示中国乡村创新创业的发展程度和时空特征。通过构建包括 2 个一级指标、7 个二级指标和 21 个三级指标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标体系,计算 2014-2021 年中国县、市、省级三个层面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并对其发展趋势、空间特征等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乡村创新创业总体上蓬勃发展,但区域间存在差异;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创新创业程度要显著高于其他县,国家重点帮扶县的创新创业增长速度要显著高于非重点帮扶县;乡村创新创业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同时也表现出区域收敛的趋势。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已向社会开放,将为各界研究中国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基础性数据。

    乡村创新创业指标体系空间集聚区域收敛重点帮扶县

    新就业形态下如何破局劳动者工伤保险不完全覆盖困境——基于众包骑手群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肖亮李宏勇
    1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参保覆盖对于新就业形态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职业伤害风险较高且从属性偏弱的众包骑手群体为对象,从工伤保险覆盖的供需主体利益均衡视角,构建即时配送平台、众包骑手与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众包骑手工伤保险不完全覆盖困境生成的内在机理,推进众包骑手形成参保覆盖的具体措施。利用MATLAB仿真验证博弈分析的相关结果。研究发现:骑手遭受职业伤害的概率会影响骑手对商业保险经济补偿与平台对骑手赔偿的期望收益判断,从而影响骑手的参保策略选择;骑手参保下的订单量与单价下降损失高于商业保险资金成本,商业保险经济补偿低于平台对骑手赔偿是造成骑手工伤保险不完全覆盖困境的直接原因;政府是推动骑手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的关键主体,通过降低骑手参保下的损失与平台工伤保险缴纳费率,提高对平台"漏保"行为的处罚与平台对骑手赔偿等措施,能够加快推进骑手工伤保险的参保覆盖。

    新就业形态工伤保险众包骑手演化博弈数值仿真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信息安全治理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

    甄杰董坤祥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信息安全治理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关系,有助于企业管控数字化运营的信息安全风险。通过文献分析、案例总结和专家咨询等方式识别企业信息安全治理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企业信息安全治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结构和运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安全治理以风险处置、职责明确、行为塑造、知识共享和反馈改进的治理模式为直接依赖,以合规治理、流程治理、责任治理、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治理机制为中间保障,以CEO决策力、CIO有效性、CFO支持度、TMT凝聚力和问责制的治理结构为高层支持。

    信息安全治理数字化转型解释结构模型影响因素运行机理

    工业智能化对就业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沈洋张秀武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性梳理了工业智能化影响就业的理论逻辑,基于2006-2021 年中国269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动态门槛模型和两阶段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工业智能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表明,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的影响总体呈现创造效应,即先进的数字技术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劳动力市场上岗位供给总体上表现为动态增加。上述结论经过内生性识别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工业智能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并非简单线性的。当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超过一定门槛值时,生产率效应和补偿效应共同作用下劳动分工持续深化,引致企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需求。机制研究表明,工业智能化可以通过促进产业协同集聚和改善劳动力价格扭曲的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工业智能化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就业产业协同集聚价格扭曲

    同群效应下的企业创新决策:理性预期或参考点依赖

    巴曙松程远飞熊婉芳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企业在同群效应下会积极创新还是保守创新,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优化群体创新环境。构建理论模型、结合实证检验,研究同群效应下的企业创新决策,发现同群效应下的企业创新决策表现为参考点依赖。前期创新投入与同群企业距离越远,企业创新积极性越高;创新成功率低于同群企业越多,企业创新积极性越高。随着创新成功率差值变化,投入距离对创新积极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通过工具变量、替换变量、更换样本、重新划分群体等方法证明了结论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信息质量更差、竞争强度更大的群体中,企业的参考点依赖倾向更强。

    创新决策同群效应理性预期参考点依赖

    品牌不幸事件影响消费者产品购买意愿的双刃剑效应及机制

    刘浩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品牌发生不幸事件,例如华为被打压事件、地震导致丰田生产线停产等。已有的品牌不幸事件研究鲜有深度探究和解答品牌不幸事件如何影响消费者产品购买意愿这一问题。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品牌不幸事件是否影响、如何影响及何时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购买意愿,发现不同类型的品牌不幸事件对消费者的产品购买会产生双刃剑效应。具体而言,与中性条件相比,品牌非自然不幸事件会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因为这激起了消费者的同情;然而,品牌自然不幸事件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因为这让消费者感知到该品牌的能力较弱。上述双刃剑效应受到品牌所属消费者群体(内群体vs。外群体)的边界调节作用。

    品牌不幸事件产品购买意愿双刃剑效应同情能力

    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突破式创新:领先用户与再创能力的作用机理

    武红玉邹波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创新是提高企业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企业亟需通过突破性创新进一步提高创新质量,为企业持续创造核心竞争力。由于较高的研发投入与不确定性,以及较长的研发周期,突破式创新往往发生在创新资源充沛、创新环境适配的领先企业。然而,研究表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具有更高的意愿开展突破式创新。对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的机理,以及创新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作用,现有研究尚未揭示这些议题。以再创能力为研究切入点,构建市场波动情境下领先用户与创造性模仿提升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基于 211 家企业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验证该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领先用户与创造性模仿正向影响再创能力,再创能力正向影响突破式创新,再创能力分别在领先用户、创造性模仿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市场波动负向调节创造性模仿与再创能力的关系。

    再创能力突破式创新领先用户创造性模仿市场波动

    全球绿色贸易发展与碳中和进程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刘长松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危机加剧,实现《巴黎协定》的 1。5℃目标,需要各国提高减排力度,加快贸易的绿色低碳转型。全球碳中和进程加快国际贸易的"脱碳化"进程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各国绿色贸易标准不一,加剧绿色贸易壁垒。近年来,中国绿色贸易发展较快,但受制于贸易规模大、结构转型难度大、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等因素,叠加国际绿色贸易的溢出效应,中国贸易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增大。为此,需要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完善绿色贸易支持政策,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快绿色低碳产品标签认证,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转变。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绿色贸易风险研判、监测预警与碳壁垒应对,积极参与国际绿色贸易规则制定与政策协调,推进全球公正转型。

    全球气候危机绿色贸易碳中和进程绿色贸易壁垒转型路径

    农业碳排放回弹及机制分析——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视角

    陈佩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格局下,探究农业碳排放回弹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对减排政策制定意义重大。利用 1990-2020 年中国29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分解、空间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引致的碳排放回弹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回弹效应均值约为 0。88,表明技术进步带来的减排作用,会被回弹效应部分抵消。时间维度上,大部分年份表现出"回火效应",表明在这些年份,技术进步反而致使农业碳排放总量增加;空间维度上,东北地区的碳排放回弹效应最大,且存在"回火效应",西部地区回弹效应最小。机制分析发现,农业技术进步确实导致了农业碳排放回弹效应。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直接引致回弹效应,通过促进农地经营规模扩大间接加剧回弹效应。

    农业碳排放技术进步回弹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