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研究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研究参考
经济研究参考

高进水

半周刊

2095-3151

erre1607@sina.com

010-88191607/41

100142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新知大厦16层

经济研究参考/Journal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状况、趋势、面临全局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内容涵盖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精尖产业发展:分析框架与竞合趋势(2024)

    贾品荣杨雨萌
    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推进高精尖产业转型升级.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以契合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技术革新作为推进动能、需要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市场环境支撑、需要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持,同时应呈现出能够彰显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特征的竞争力水平.本文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要旨,结合高精尖产业自身特点,构建十大高精尖产业趋势分析框架,分别对其技术趋势、市场趋势、政策趋势和竞争力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对我国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高精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竞争力分析

    社会企业

    金碚
    27页

    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的金融亲社会机理研究

    罗兴陈洁宇何奇龙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金融要求金融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经济单维"向"经济—社会—环境"三维转变.从广义上讲,可持续金融可以涵盖所有产生社会和环境正外部性的金融活动,包括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其发展普遍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的问题,影响了金融体系发展可持续金融的积极性.传统的"市场至上"或者"政府简单干预"以及"作为另外一只手的'社会'"的单一实践模式虽然各自具有一定亲社会机制,但是也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会失灵.有必要实现市场、政府和社会性要素的融合以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从供给主体和机制上,建立和完善"商业性+政策性+社会性"金融分工合作的多元金融体系,同时,通过机制融合提升多元供给主体的主动供给,如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在商业性金融中注入社会性动机,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在政策性金融中增添市场性和社会性机制,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在社会性金融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此外,还必须要有自上而下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实现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和政策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微观动机的融合.

    可持续金融社会金融政府—市场—社会协同

    重污染企业亲社会性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研究

    宋庆凯王雨晨宋皓杰
    4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1~2021 年中国A股上市的重污染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重污染企业亲社会行为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企业融资约束在企业亲社会行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重污染企业的亲社会行为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验证了企业融资约束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企业的亲社会行为帮助企业改善了企业形象,进而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并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更好地融资,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研究又进一步基于产权性质、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丰富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并为重污染行业企业如何进行高质量转型、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更多的思路及建议.

    企业亲社会行为重污染企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融资约束

    社会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案例研究——以古村之友实现路径为例

    周阳敏陈怡冰李宜恒
    6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社会企业参与社会治理这一主题,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古村之友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详细讨论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做法.通过研究有三个发现:一是古村之友自身完善的商业模式是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源泉;二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精准治理的关键;三是从乡村文化、教育、产业入手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提出五条社会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相关建议:一是政府转换治理理念,加速治理共同体建设;二是为社会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加强高校专业赋能,推进社会企业高质量发展;四是社会企业应注重自身商业模式的建立;五是社会企业参与乡村治理,应注重村民自治,以文化振兴为基础、教育振兴为抓手、产业振兴为目标,全方位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社会治理社会企业乡村振兴案例研究

    数字经济、文化距离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基于39个贸易伙伴国的实证研究

    陈伟雄郝涵宇
    7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10~2021 年中国与39 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利用动态系统广义矩估计以及门槛面板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数字经济与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文化距离则具有反向抑制作用;(2)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不同类别文化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其中对音像和交互媒体类文化产品促进作用最大,对书籍和报刊类文化产品影响不显著;(3)门槛面板分析显示,当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超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文化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由显著促进变为不显著促进.基于此,本文提出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贸易发展、突破文化距离限制、优化文化产品出口结构、提高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等若干建议.

    数字经济文化产品出口系统广义矩估计门槛效应

    数字流通发展:理论框架、动力体系与政策建议

    王春娟杜雨轩殷翔宇
    9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字流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从内在机制与外在机制两方面系统剖析数字流通发展的动力机制;采用多案例方法从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变革、数字治理模式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四方面构建数字流通发展的动力体系;提出我国政府应当采取加强流通业的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流通业的商业模式变革、提升流通业的数字化治理水平、加快流通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四大政策,流通企业应当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店铺数字化、用户数字化、商品数字化、销售数字化五大路径,积极推进数字流通发展.

    数字经济现代流通体系数字流通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理论探析、国外实践与政策启示

    王再进张亮应益昕庞宇...
    11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下简称"四链")融合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深入探讨"四链"融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四链"融合的基本特征及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剖析总结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在重点领域推动"四链"融合的主要做法,结合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当前科技改革新要求及国外案例启示,从强化统筹协调和制度保障、完善关键领域布局、促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打造高能级链条、促进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有关政策举措建议.

    "四链"融合创新生态系统融通创新创新体系效能

    供应链金融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约束

    熊礼慧彭琪夏振华
    12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9~2022 年 1372 家新三板"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供应链金融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且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供应链金融对"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越弱.这对缓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约束,更好地发挥供应链金融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约束供应链集中度

    《经济研究参考》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