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具与室内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具与室内装饰
家具与室内装饰

王周

月刊

1006-8260

0731-85623185

410004

湖南长沙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学院环艺设计学院

家具与室内装饰/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选取行业内专家,刊登权威的专业论文,促进家具与室内装饰业的发展与提高。主要以学术论坛、学术实践为主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家具设计的艺术化探究

    胡钰铭于历战万炜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兼具艺术性和设计感是意大利家具的重要特色之一.20世纪50年代是意大利家具设计的起步阶段,彼时意大利国内各类艺术的交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艺术的统一"的口号让意大利设计始终尝试与前卫、新流行的艺术文化潮流相结合.从社会生活、经济以及设计文化与活动等角度,探析了影响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设计趋向艺术化的时代背景,并结合诸多家具设计实例,具体分析艺术语言、艺术家和某些艺术思想对家具设计形态、品位、美学特征甚至设计方法的影响.

    意大利设计时代背景艺术化设计方法

    宋代陈设"用具"与"用器"的关系话语体系

    韩荣胡雨萍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是中国古代陈设艺术的转型期,此时陈设空间被系统化规制,功能被逐渐细分.本文从宋代家具与器具的传统范畴中进一步划分出陈设用具与用器,探讨二者在空间感知维度的关系话语体系,凝练陈设规律,拓展宋代陈设固有定式.基于图像与文本资料的互证,本文对用具与用器所形成的组合关系与结构关系进行二维图像解构与三维空间再塑,发现组合关系中形成了"聚焦性""界域性"规约,结构关系中出表现"共振""弹性"特征,共同体现空间连贯性与情感连带性.最终总结出陈设器具组合所透射规律定式,即群体认知主导的拟合定式,空间经验派生的依生定式以及物我感通引向的格物定式.本文不仅回应了宋代美学"精致寓理"的造物观念,更从陈设关系的新式解读中完成了动因式的原理揭示,为当代陈设领域产品设计内涵式、外延式发展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创新视角.

    宋代家具陈设空间关系话语造物观念器具陈设艺术

    历史流变中的古代琴桌形制与审美特征考析

    杨玮娣王佳宁杜娟黎雪丽...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琴桌作为专门放置古琴的家具,是弹奏者演绎美妙乐音不可或缺之物.自古,琴桌为琴而生,因琴而美,古琴的意韵也因为琴桌而变得更加完整优美,谈及琴桌本身,不仅形制俊秀雅致,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但是,与古琴的研究相比,琴桌的研究则非常少.以此为因,在文献、古画和实物中搜寻与挖掘在历史流变中古代琴桌文化的踪迹,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法、图像分析法、实物比对法,以及综合调研法等,对古琴及琴桌的溯源、历史流变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出中国古代琴桌的形制变化和审美内涵.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究与分析,能给中国古代琴桌文化的研究提供更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历史流变形制特征审美意识古代琴桌

    《汉宫春晓图》中的家具解读与设计启示

    胡俊红王亚芳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绘画作品都是生活的写照和时代的影子.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作为一幅经典之作,描绘了汉代宫廷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活动,其中绘有精致而众多的家具场景.通过对《汉宫春晓图》目前国内外研究数据分析,研讨画作的作者及其产生背景,透过作品中家具的布局、形制和技艺文化,能领悟到画作赋予家具的动态活性和生活韵味,从而揭示当时家具的生活与礼仪之求、实用与美观之效、精致与和谐之格.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应从中感悟家具造型节奏的流动性、装饰元素的象征性以及形制色彩的和谐性,在功能与美学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线条、色彩、纹饰等元素,塑造出富有节奏感和诗意的生活空间,为现代居住环境注入更深层次的美感和意义.

    汉宫春晓图家具生活文化设计启示

    唐代诗词中的竹家具品类与设计特征研究

    张小开吕金英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家具形制变革的过渡时期.本文主要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全唐诗》中的唐代竹器物和竹家具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对其品类归纳与总结,分别归纳出唐代竹器物的八大类别为乐器类、其他类、生活类、生产类、文化类、军事类、交通类和景观建筑类.唐代竹家具的七大类别为坐具类、卧具类、承具类、架具类、庋具类、屏具类和其他类.其次,用绘画作品和史料对唐代竹家具进行佐证,并分析全唐诗中竹器物和竹家具的品类特征.最后,得出唐代竹家具的设计特征为:体系已成型,趋于完整;规整大气,自然生动;功能齐全,且创新发展;开槽热弯,榫卯结构;竹似贤,高人必爱竹.

    全唐诗竹家具品类体系设计特征竹器物

    中国家具行业品牌建设与展望

    屠祺黄艳丽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进程的加快,中国家具业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目前家具行业正通过品牌评价、评审评定、创新商业模式、参与国际活动、进行海外布局等方式塑造品牌形象.当前形势下,行业品牌建设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需要形成合力,不断优化品牌发展环境,提升品牌价值,共同推动品牌建设,促进中国品牌的社会化和全球化进程,为建设世界家具强国做出积极努力.

    家具品牌建设品牌形象行业形势全球竞争

    用户感知偏好下的家庭儿童玩具屋设计研究

    张知祺郑德东李永春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部分家庭儿童玩具屋耐用性不足、功能单一、环保性欠缺及空间适应性不佳,为解决该类问题与提高家庭儿童玩具屋的个性化与人性化,本研究在用户感知偏好下对家庭儿童玩具屋展开深入设计研究.首先以用户感知偏好介入家庭儿童玩具屋用户需求要素分析,以获取大量用户需求,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识别关键用户需求,并根据重点需求进行家庭儿童玩具屋方案构思,最后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其进行客观设计优选决策以得出最佳方案,并对其深入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设计方案2为最佳设计方案,且该路径下的设计方案均优于市场上已有家庭儿童玩具屋.可见用户感知偏好下集成AHP-TOPSIS的家庭儿童玩具屋设计路径可指导同类产品及空间进行设计研发,也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用户感知需求偏好家庭儿童玩具屋AHPTOPSIS

    基于AHP-扎根理论的江南梅李古镇视觉识别系统创新设计研究

    张阳阳王伯勋张卫伟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江南梅李古镇为对象,旨在探索地域文化基因在视觉识别系统的创新设计应用.基于模因理论与符号学原理,提取并分析梅李古镇的文化因子,并以此构建梅李古镇的文化基因图谱.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文化因子进行权重赋值,以确定设计因子的优先级并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建筑形态因子权重最大,其次是色彩因子、纹样因子及材质因子.同时,以扎根理论框架进行用户访谈,通过对访谈数据的译码分析,探究用户对视觉识别系统的需求、偏好.总结提炼出客观准确的价值取向,利用典型设计形态转译,实现视觉识别系统的创新设计.基于此,有效促进地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融合,为城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提供新路径,也进一步提升了古镇的场所精神和文化氛围.

    层次分析法(AHP)扎根理论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地域文化文化基因符号学

    基于色彩形象与可视化编程技术的成都漆器数字化研究

    唐诗怡吕建华陈铭黄圣游...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都漆器历史悠久,其数字化保护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解决成都漆器数字化保护过程中的转化问题,首先借助NCD色彩形象坐标理论,对三种不同髹饰技法的成都漆器进行色彩形象的提取,并结合色彩坐标区域,揭示了成都漆器髹饰技法与色彩表达的内在联系.并以成都漆器色彩形象为基础,运用Touch Designer编程技术将RGB色彩转化为XYZ空间坐标,尝试构建成都漆器的数字化模型.验证了色彩在成都漆器不同技法工艺中的应用特点,并证明了使用色彩数据进行传统工艺分析和数字化转化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从理论与技术的角度为成都漆器的数字化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

    成都漆器数字化色彩形象坐标可视化编程

    基于AHP/QFD/FBS/FCE集成理论的高铁站候车座椅创新设计

    章蓓蕾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用户出行途中的候车体验,以用户切实需求为导向,提出一种基于AHP/QFD/FBS/FCE集成理论的高铁站候车座椅设计分析方法,指导完成候车座椅的创新设计方案.首先通过用户访谈获取用户需求,然后再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出用户需求权重,在此基础上借助于质量功能展开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座椅设计要求,再应用FBS模型将设计要求按照功能-行为-结构进一步映射为座椅的结构化设计信息,指导高铁站候车座椅设计方案的生成,最后再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基于AHP/QFD/FBS/FCE集成理论展开的高铁站候车座椅设计研究,能有效地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求,实现产品的客观表现功能与用户需求精准的匹配,为高铁站候车座椅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该方法也可为其他同类产品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候车座椅高铁站创新设计质量功能展开FB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