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任露泉

双月刊

1671-5497

xbgxb@jlu.edu.cn

0431-85095297

130022

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ISSN 1671-5497;CN 22-1341/T)是由吉林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以工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由原吉林工业大学主办。 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改为现名:《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要报道吉林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也发表国内外在上述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委员会现有委员 43人,其中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他均为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 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的EC、CE、CIS、EM、ESPM、MTE、CORR、SSSA数据库。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电子科技文摘》、《汽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工程机械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本刊多次在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发表的论文60%以上为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较高。本刊现为双月刊,每年单月1日出版。    通信地址:中国长春市人民大街 5988号《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编辑部    邮 编:130022 传 真:0431-5094128 电 话:0431-5095297    E-mail : xbgxb@jl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值仿真的大型塔式磨机工作特性分析

    姚宗伟高旭东刘刚毕秋实...
    1642-1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塔式磨机在设计阶段驱动功率、螺旋主轴应力和出料粒度分布(PSD)等指标的预测不准确问题,提出了基于流固耦合(CFD-DEM)联合仿真的塔式磨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作过程中研磨介质运动分布、力链分布、碰撞谱以及驱动功率进行分析,并将载荷信息作用到有限元模型中对磨机螺旋主轴应力状态及分布进行计算;此外,建立塔式磨机磨矿过程的数学模型,以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磨矿效果的影响.通过实测不同装球量条件下的驱动功率验证了流固耦合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并通过一系列磨矿试验确定了数学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磨介质尺寸、填充量以及螺旋搅拌器速度等参数是影响塔式磨机作业性能的主要因素.

    机械设计塔式磨机工作特性流固耦合数值仿真

    基于车道选择及行车轨迹的左转导向线设置方法

    姚荣涵祁文彦郑刘杰曲大义...
    1651-1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利用左转导向线提升交叉口车流运行安全和效率,分析了左转车辆从进口道至出口道的车道选择行为和行驶轨迹特点.根据随机效用理论建立了左转车辆出口车道选择模型,采用圆曲线和平曲线构建了左转车辆行驶轨迹模型,并提出两种左转导向线线型和3种左转车流引导方式.搭建交通仿真模型,对6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分析了车型比例对引导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车辆所处进口车道、自身车型、转弯角度、同车道前车车型均显著影响左转车辆的出口车道选择行为;平曲线和圆曲线均适用于规则和不规则交叉口;设置平曲线引导左转车辆运行不仅可规范车流运行秩序而且可提升车流运行性能;为平衡通行效率和停车次数,不宜设置过多的导向线;这些结论不受车型比例影响.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建议使用平曲线对左转车流设置导向线.当左转车道不止一条时,建议至少设置两条左转导向线.

    城市道路左转导向线车道选择行为车辆行驶轨迹交通仿真

    延误条件下综合多种策略的城轨列车运行调整优化

    户佐安夏一鸣蔡佳薛锋...
    1664-1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定在晚点恢复和缓解乘客滞留两方面更高效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提出包括赶点、扣车、跳停策略及实行动态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运行一体化调整方法,结合列车实际运行情况设立运行和调整约束,以乘客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模型,并设计嵌套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比常规调整方法在各种情形下均能使受延误直接影响的列车提前完成晚点恢复,可有效缓解因延误造成的乘客候车时间过长或乘客滞留情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列车延误运行调整嵌套式遗传算法

    考虑个体风险偏好差异的高速公路出行选择模型

    马莹莹陆思园张晓明魏文术...
    1673-1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进行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特征分析及出行行为决策建模.首先,进行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行为特性调查和分析,总共回收有效问卷数量500份;其次,考虑个体风险偏好差异性,提出基于巢式Logit-累积前景理论模型的高速公路出行时段选择模型,进一步了解节假日高速公路出行行为决策;最后,以广东省节假日高速公路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研究表明:本文模型总体预测误差为14.14%,仅基于巢式Logit模型预测误差约为22.22%.与其他模型相比,本文模型有利于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

    高速公路巢式Logit模型累积前景理论风险偏好系数

    考虑充电排队时间的电动汽车混合交通路网均衡

    李浩陈浩
    1684-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充电排队时间对电动汽车用户路径选择以及路网均衡的影响,分别考虑充电排队时间与充电站充电流量、充电时间与充电量的关系,构建了相应的混合交通路网模型.证明了解的唯一性,并推导了混合交通网络模型对应的KKT条件,证明其与Wardrop第一原理等价.基于梯度投影法设计了求解算法,构建了一个算例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排队时间下的最优解对应的充电站充电流量分布不唯一,非固定排队时间下的最优解对应的充电站充电流量分布唯一.在非固定排队时间下,电动汽车用户为了规避过长的充电排队时间,充电站充电流量分布会更加均衡;服务能力对充电站利用率的均衡性有显著影响;路网的总充电排队时间以及总出行时间随充电站服务能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混合交通路网均衡电动汽车梯度投影法充电排队时间服务能力

    基于车联网信息的公交客车行驶工况数据处理方法

    曾小华宋美洁宋大凤王越...
    1692-1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技术、成本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车联网平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缺失和数据噪声问题.针对车联网数据传输优化需进一步改进的现实问题,基于某商用客车企业车联网平台,获取固定线路运行的公交客车行驶工况数据,分析研究车联网平台数据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采用插补缺失与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对行驶工况缺失数据进行估计,并基于小波变换对行驶工况噪声数据进行清洗.最后,给出了行驶工况数据处理方法的评价指标,合理说明了评价本文数据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缺失数据轨迹方法,可较好地估计还原车辆真实工况的变化情况,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噪声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两者误差均在合理范围内.本文开展的研究内容可为车联网领域的数据传输优化改进、海量高并发数据的处理方法提供实际参考及借鉴.

    车辆工程公交客车车联网信息行驶工况数据缺失数据噪声

    重型危险品半挂列车行驶工况的构建

    李洪雪李世武孙文财李玮...
    1700-1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主研发的Nicigo行车记录仪,按照24小时自由行驶路线法,采集宁波市50辆重型危险品半挂列车的行驶数据.对数据进行分割获得3006个运动学片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技术对运动学片段进行分类,根据运动学片段与聚类中心的距离选取各类代表性片段,最终拟合出宁波市重型危险品半挂列车行驶工况.通过与国内外代表性行驶工况对比,发现所构建工况的平均速度、加速和减速比例与FTP-75工况极为接近,而匀速比例与北京市重型卡车差异最小以及怠速比例与各类工况差异较大的特点.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半挂列车行驶工况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

    基于张量分解理论的车道级交通流数据修复算法

    陆文琦周天谷远利芮一康...
    1708-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数据缺失对交通流量预测、高级驾驶辅助、交通状态估计等应用的影响,提升交通流数据质量,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秩Tucker分解的插补方法(ARTDI)用于多车道交通流数据修复.将多车道交通流数据表征为张量模式,以充分利用交通流时空特性.通过张量Tucker分解构建修复目标函数,并利用动量梯度下降法求解.本文采用北京快速路多断面车道交通流速度数据构建完全随机缺失、随机缺失、混合缺失3种缺失模式进行算法验证,实验结果显示,ARTDI算法在3种缺失类型下对3个断面数据修复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别为11.67%、12.03%、11.89%.此外,随着数据缺失率的增长,ARTDI模型在不同缺失模式下的修复精度均优于对比模型,并且修复误差无显著增长,体现出ARTDI模型良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数据修复张量分解理论Tucker分解车道交通流

    基于Lade模型的生物酶改良膨胀土双屈服面本构关系

    文畅平任睆遐
    1716-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Lade模型,研究了生物酶改良膨胀土的双屈服面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首先,开展一系列不同生物酶掺量下改良膨胀土的等向固结排水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拟合Lade模型中的各参数与生物酶掺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最后,建立基于生物酶掺量的Lade模型.研究表明:①体积应变εv随平均应力p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当p一定时,εv随生物酶掺量增加而减小,εv与p为非线性关系;②轴向应变ε1、侧向应变ε3均随偏应力q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q随生物酶掺量增加而增大,在一定的围压σ3下,εv随生物酶掺量的增加而减小,q-ε1、ε1-εv、q-ε3等试验曲线都呈现出近似双曲线特征,q-ε1关系表现为应变硬化型,体应变εv表现为应变剪缩型;③基于生物酶掺量的Lade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生物酶掺量对膨胀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可较好地预测出不同生物酶掺量、不同围压σ3下的生物酶改良膨胀土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道路工程生物酶改良膨胀土双屈服面本构关系Lade模型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新型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刁延松郭荡屠康焦圣伦...
    1724-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通常采用内隔板或外隔板,针对外隔板的存在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内隔板加工不便且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的不足,提出了节点区管壁局部加厚带Z字形悬臂梁段的新型节点.首先,取消外隔板,代之以节点区管壁局部加厚;然后,将钢梁与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通过Z字形悬臂梁段进行连接.按照"强柱弱梁"原则设计制作了6个缩尺比例为1:2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试件,新型节点和外隔板式节点试件各3个,柱截面分别为L、T、十字形.对上述节点试件分别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其破坏模式和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因数、总耗能以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与外隔板式节点相比,新型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新型节点的耗能包含材料屈服耗能和Z字形悬臂梁与钢梁拼接区板件间的滑移耗能两部分,滑移段的出现显著提高了节点的延性.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管壁局部加厚Z字形悬臂梁段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