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秦贵信

双月刊

1000-5684

jlndxb@vip.sina.com

0431-84532914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以反映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业化学、农业应用物理、果树、蔬菜、园林、药用植物、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国内外著名检索工具如《AGRINDEX》、《CABI》、《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均将本刊列为文献信息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二化螟抗药性发展及其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官道杰王建军孟祥坤
    523-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化螟是水稻作物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虫剂。近年来,由于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我国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已对包括有机磷类、大环内酯类和双酰胺类的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关于二化螟抗性机制的研究发现,二化螟P450s、ESTs等解毒代谢酶的酶活性提高,AChEs、RyRs等靶标位点突变及ABC转运蛋白转运能力的增强是造成二化螟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对近年我国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的抗药性发展及其抗药性机制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水稻二化螟的化学防治提供用药指导。

    二化螟杀虫剂抗药性抗性机制解毒代谢靶标突变

    槐糖脂的生物合成及其高产菌株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于潇潇孙严刘力莹边思佳...
    53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槐糖脂是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稳定性,且某些结构槐糖脂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且具有低毒、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使其在很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探讨槐糖脂的生产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并对槐糖脂高产菌株Starmerella bombicola在提高其基质转化得率和改善其产物多样性遗传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传统育种和代谢育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Starmerella bombicola进一步改造的思路和想法进行展望。

    槐糖脂球拟假丝酵母传统选育代谢育种

    转hrpZPsta基因大豆株系的分子鉴定及其抗疫霉根腐病分析

    邵瑞超冀采凤姜南周靖萱...
    538-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7、T8代转hrpZPsta基因大豆株系JN29-705-21为供试材料,通过分子鉴定和室内人工接种疫酶菌进行抗病性分析。常规PCR结果表明:在T7、T8代转基因株系中均检测到转化的目的基因hrpZPsta、筛选标记Badh,启动子35S和终止子Nos,表明hrpZPsta基因在高世代转基因株系中能够稳定遗传;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hrpZPsta基因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且整合位点不同;qRT-PCR检测结果表明:hrpZPsta基因在转化株系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茎中表达量最低,T7代株系的根、茎、叶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00,1。772,8。367,T8代株系的根、茎、叶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028,1。650,9。036;利用下胚轴侵染法对转化株系进行抗病鉴定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株系后代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级别为抗病,而非转基因受体株系抗性为中抗,表明转基因株系的抗病能力得到了提高。

    大豆疫霉根腐病hrpZPsta基因抗性分析

    人参锈腐菌对人参根系分泌物中4种氨基酸的化学趋向性响应

    徐周洋雷锋杰张爱华才丽...
    545-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人参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对人参根系分泌物中4种氨基酸的化学趋向性响应,采用平板法测定人参锈腐菌在3种趋化参数(浓度、pH、温度)下对4种氨基酸的化学趋向性响应;采用菌丝干重法和孢子萌发悬滴法测定优化趋化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结果表明:人参锈腐菌对4种氨基酸的化学趋向性响应的优化培养温度为25 ℃;浓度和pH影响人参锈腐菌对4种氨基酸的化学趋向性响应,人参锈腐菌对低浓度(2。5mg/L)的弱酸性(pH 6)丝氨酸以及中性(pH 7)缬氨酸、丙氨酸有最大化学趋向性响应,对中浓度(25 mg/L)的弱酸性(pH 6)苏氨酸有最大化学趋向性响应,趋化性指数(CMI)分别为1。106 4,1。1175,1。3074,1。112 7,孢子萌发率(SGR)分别为 52。67%,56。67%,62。33%,68。67%,菌丝生长量(MG)分别为0。542 2,0。587 8,0。5700,0。5967 mg/mL。综上,人参锈腐菌对供试4种氨基酸具有化学趋向性响应,且在优化趋化条件下SGR和MG均有提高。

    人参人参锈腐菌根系分泌物氨基酸化学趋向性

    利用GFPuv标记研究人参铜绿假单胞菌对人参根、叶片的侵染和扩展

    王羽卢宝慧杨丽娜王雪...
    550-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具有GFPuv标记的人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2和AT3菌株,观察其在人参根部、叶片的侵染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各标记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在人参根部的各标记菌株细菌会先吸附在有伤口、裂口和皱褶的表皮处再逐渐向韧皮部及形成层扩散,其中分离自人参根部的菌株PA2-GFPuv的侵染率、扩散速度和致病力均高于分离自叶部菌株AT3-GFPuv;接种在叶部的各标记菌株细菌沿叶脉逐渐由主脉向侧脉扩展最终蔓延至叶缘,其中菌株AT3-GFPuv的侵染率、扩散速度和致病力均高于菌株PA2-GFPuv。定殖在人参根部的2菌株细菌数以较低初始量持续增长,其中PA2-GFPuv细菌数始终高于AT3-GFPuv;定殖在人参叶部的各菌株细菌数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其中AT3-GFPuv细菌数始终高于PA2-GFPuv;而在人参根际土壤中存活的2菌株细菌数均以较快速率持续下降。利用具有GFPuv标记的人参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原菌在人参根部、叶片的侵染和扩展过程,这为进一步研究病害的侵染发生规律奠定了基础。

    人参铜绿假单胞菌GFPuv绿色荧光蛋白

    臭椿铁屎米-6-酮生物碱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李永春赵美荣肖金洋张智...
    560-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臭椿铁屎米-6-酮生物碱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以黄瓜枯萎病菌为供试菌,采用微量稀释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萌发法研究其抑菌活性。通过测定铁屎米-6-酮处理前后黄瓜枯萎病菌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从细胞膜角度分析铁屎米-6-酮抑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铁屎米-6-酮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32 µg/mL,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明显,EC50分别为4。2 μg/mL和14。6 µg/mL。铁屎米-6-酮通过诱导黄瓜枯萎病病原菌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增加,影响氧化系统的平衡,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从而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臭椿铁屎米-6-酮生物碱黄瓜枯萎病菌抑菌活性

    黑木耳自交菌株菌丝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晶晶姚方杰鲁丽鑫
    56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性状互补的黑木耳菌株A42和A4为亲本菌株进行杂交,获得F1代杂交菌株HE63,进行出耳试验,收集孢子印,利用孢子稀释法获得单核菌株,通过单-单交配获得45个自交菌株,对自交菌株进行菌丝体的体细胞不亲和性、菌丝特性及SSR分子标记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自交菌株间有29株能够产生明显拮抗现象,菌丝体生理特性差异较大;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存在显著的菌株间差异;基于黑木耳全基因组开发的SSR分子标记,筛选出18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进行SSR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同引物能不同程度对自交菌株进行区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水平上,可将F2代自交菌株分为3类,第1类为与亲本亲缘关系比较近的F2代自交菌株;第2类和第3类均为与亲本亲缘关系较远的F2代自交菌株。由此可知,黑木耳自交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自交进行种质创新。

    黑木耳自交菌株菌丝体遗传多样性SSR标记

    长白山区不同产地猪苓菌核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功能预测

    齐慧敏车欣李梦刘一儒...
    573-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苓菌核际土壤微生物是构成猪苓菌核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研究长白山猪苓作为道地性药材的适生区,分析长白山区不同产地猪苓菌核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特征和群落组成,基于PacBio平台,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Cell)方法对marker基因进行测序,测定长白山区不同产地猪苓菌核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所测样本共获得390OTU,注释的真菌隶属于24纲53目97科168属。不同产地的猪苓菌核际土壤中基于门水平上子囊菌门是主要的优势菌门,基于属水平上被孢霉属为多数土壤样品的优势真菌属。土壤的理化因子对8个土样中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大小顺序为TP>TK>TN>pH。长白山区不同产地猪苓菌核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群落功能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以外生菌根为主。

    长白山区猪苓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功能

    添加硫磺对蓝莓根区细菌多样性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周文杰姚平黄国辉王东来...
    58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莓生长对土壤pH要求较高,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生产中采用施用硫磺的方式调整土壤pH。以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为切入点,探讨土壤pH对蓝莓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蓝莓土壤pH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蓝丰"为试验材料,研究添加硫磺调控土壤pH对蓝莓根际及非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根系和叶片生理功能及植株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处理后,蓝莓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门水平上丰度最高的3个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未分类(unidentified 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添加硫磺处理后显著增加,而蓝莓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丰富度均显著下降。对照土壤的OTU数较多,硫磺处理土壤的OTU数较少,分别为1 556个和160个。硫磺处理显著降低蓝莓叶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5。91%和14。58%,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总呼吸速率显著增加,根系呼吸基础生化途径中三羧酸循环途径贡献率显著升高。短期内,硫磺处理还显著降低了蓝莓植株的株高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但对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茎粗和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添加硫磺处理通过降低土壤pH,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植株生理功能,从而影响了蓝莓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

    蓝莓根际细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根系功能

    越橘离体腋芽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

    李娴张志东刘海广陈丽...
    58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越橘试管苗"密斯梯"的腋芽为材料,筛选了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用8种66份越橘基因型验证该方法的广谱性;用10个ISSR引物检测超低温保存后5个品种再生株系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从30 d苗龄试管苗切取长1~1。5 mm单腋芽茎段分别在继代培养基(WPM+0。3 mg/LZT+7g/L琼脂+30 g/L蔗糖,SCM)和预培养基(WPM+7g/L琼脂+0。3 mol/L蔗糖,PCM)上各培养1 d[(25±2)℃黑暗];腋芽用加载液(WPM+2。0 mol/L甘油+1。0 mol/L蔗糖,LS)处理30 min(室温),然后浸入植物玻璃化保护溶液Ⅱ(WPM+300 g/L甘油+150 g/L 乙二醇+150 g/L 二甲基亚砜+0。4 mol/L 蔗糖,PVS2)中 40 min(0 ℃);在铝箔纸上制成小滴(1腋芽/小滴)之后投入液氮中保存;取出的材料立即用卸载液(WPM+1。2 mol/L蔗糖,ULS)处理20 min(室温);在SCM上腋芽黑暗培养1 d后转至正常条件下再生培养。广谱性验证结果为平均成活率81。3%和再生率47%。5个越橘品种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未出现特异性条带。

    越橘腋芽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遗传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