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量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量学报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计量学报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赵晓娜

双月刊

1000-1158

csmxb@public3.bta.net.cn

010-64271480010-84253162

100013

北京1413信箱

计量学报/Journal Acta Metr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季刊,现年均发表论文70余篇,并刊有征稿简则、学术会议和征文通知及新成果简讯。《计量学报》所刊登的英文文摘为《中国科学文摘》等收录,中文摘要为《计量测试文摘》、《中国物理文摘》等收录,部分英文摘要还为《EI》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国际单位制对电磁计量体系的影响

    邵海明张江涛黄璐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2019年5月起,以4个基本物理常数为基础的新国际单位制正式实施,全面实现了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基本单位、基本单位的量子化以及量子基准取代实物基准,开启了计量单位独立复现、不再依赖于国际计量局的全新局面.论述了新SI体系下电学计量体系相比于1990电学计量体系的变化,探讨了国际单位制变革所引发的电磁测量活动.

    计量学国际单位制电学单位电磁测量量子基准

    小型化气体声学温度计的研究

    李明达邢力司明浩冯晓娟...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气体声学原级测温技术的实用化发展,基于圆柱气体声学共鸣法测量热力学温度的原理,研制了内径10 mm、外径12 mm、内长40 mm的小型化气体声学温度计,采用优化的声学传感器提高了待测声压强度,开展了常压下常温至782 K的实验测试.对采用声波导管的小型化圆柱腔内常压空气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在782 K时的声学共鸣频率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修正了边界层及导管扰动后,基于空气声速的热力学关系,以常温为相对法的参考,获得了 407~782 K的热力学温度,测量不确定度为0.76~2.93 K(k=1).该研究为原级气体声学温度计在恶劣或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温度计量气体声学温度计圆柱气体声学共鸣法热力学温度小型化

    超低霜点湿度发生器研制

    胡艳青孟苏柴塬陈洁新...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双温双压法原理研制了一台超低霜点湿度发生器,发生霜点范围达到-110~-20 ℃.优化设计了饱和器和恒温设备等核心部件,并采用"蒸发"和"冷凝"两种模式验证了饱和器的饱和效率.在不同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条件下,分别采用冷镜式精密露点仪和光腔衰荡微量水分仪,与发生器进行了比对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霜点温度为-90℃时,露点仪与发生器偏差为0.02℃.当饱和压力为1 MPa、饱和温度为-99.60℃时,光腔衰荡微量水分仪与发生器的霜点温度偏差为0.04℃.对影响发生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发生器在霜点温度-110℃、-90 ℃和-20℃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40 ℃、0.20℃和0.19 ℃,k=2.

    热学计量超低霜点温度湿度发生器饱和器不确定度评定

    基于发射率修正模型的红外测温补偿方法

    米松涛张玉存付献斌颜方...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外测温由于受到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率的影响,温度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通过分析表面粗糙度对表面红外发射率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发射率修正模型的红外测温补偿方法.首先,基于红外测温原理,建立针对表面粗糙度修正的红外测温补偿算法;其次,为确定红外测温补偿方法中表面发射率修正,通过双尺度粗糙表面建立粗糙表面发射率修正模型;最后,为验证提出红外测温补偿方法的可行性,在搅拌摩擦焊焊缝红外测温实验中对比了补偿算法前后测量结果,结果表明:红外测温最大误差由2.783 ℃降低为1.058℃,平均测量误差由1.683℃降低为0.649℃,验证了所提出的红外测温补偿方法可以提高红外测温精度.

    红外测温发射率修正表面粗糙度双尺度搅拌摩擦焊焊缝

    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及相关算法的研究

    吴培良王智伟孔德明崔永强...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但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不适用于评估厚油膜(>800 μm).激光方向性强且能量集中,研究已表明其具备评估海面油膜的能力,然而现有探测系统将激光信号作为干扰信号加以抑制或去除.为了重新找回该信号以实现探测海面厚油膜的目的,研究了一种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并对其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基于此系统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反射信号评估海面厚油膜的模型.通过选用原油和白油的混合油(1∶50)作为实验油,验证了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油膜厚度评估算法的有效性.

    几何量计量激光探测系统激光诱导荧光海面溢油油膜厚度

    非匀速条件下车辆底盘超近距成像测量方法

    张月莹殷其昊荆根强颜露新...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车辆非匀速条件下轴距视觉测量及轴型识别所面临的超近距、大幅面、低畸变成像及视觉测量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非匀速条件下的车辆底盘结构超近距成像测量方法.利用鱼眼相机采集运动车辆底盘的超广角图像序列,通过一种改进的多采样点圆拟合方法实现图像感兴趣区域的提取.建立三维等距成像模型对鱼眼图像进行畸变校正.针对车辆非匀速行驶带来的视频帧重叠度差异,采用基于图像内容的重叠度分析技术,实现了多步分层的关键帧提取,有效避免了车速不稳定对车辆底盘结构测量的影响.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非匀速条件下,以20~50 cm的成像距离获得清晰、低畸变的完整车辆底盘图像,车辆轴距测量误差均值约为5%.

    几何量计量车辆底盘测量非匀速机器视觉图像拼接视频关键帧鱼眼成像校正

    改进的轻量级行人目标检测算法

    金梅任婷婷张立国闫梦萧...
    186-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行人目标数量密集、目标尺度小和目标周围背景光照强弱不一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轻量化行人检测算法.以TinyYOLOv4为基础框架,首先,搭建新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CSPDarknet53-S),在原主干网络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特征提取模块(REM)来增强网络提取行人特征的能力.其次,改进特征融合结构,在主干网络提取高低层特征图后,先是在主干网络与特征融合网络间加入特征融合模块(RM-block)来增大感受野;然后引入浅层特征信息保留更多小目标特征,形成新的特征融合网络(IFFM).最后,通过YOLO Head对融合来的特征图进行处理获得输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行人数据集(PASCAL VOC2007和VOC2012的person数据)上取得了较高的检测精度以及较好的检测效果.

    目标检测特征融合浅层特征TinyYOLOv4算法注意力机制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宽度调节装置

    糜宸坤杨朝辉刘宏欣王飞...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激光产业对光束宽度测量装置的溯源要求,提升激光光束宽度校准能力,针对400~700nm波段的激光器不同光束宽度校准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光束宽度可调节装置,用于光束质量分析仪或激光光斑测量仪的校准.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0.1~5.0 mm的宽度范围连续可调;利用部分相干光束抗环境扰动能力强的特点,其短期稳定性达99.5%,长期稳定性达99.1%,优于参考激光器96.8%的短期稳定性和96.3%的长期稳定性.此外,基于空间光调制器优越的光束整形能力,该装置可将输入的非规则光束输出为高斯光束.

    光学计量激光束宽度空间光调制器连续可调光束整形部分相干光束稳定性

    大口径异型方管风量测量数值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贾露曾永忠刘小兵余志顺...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1 m以上大口径异型方管转弯部分长度较短、前后段没有较长的直管,管道内部流场复杂、需准确测量管道流量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差系数的平均速度评价方法,选出多点最接近管道平均流速的位置,明确传感器插入深度和多个测量点的权重系数,拟合出1个以截面平均速度为函数,流场中多点的流速值为自变量的计算公式.在风洞实验台进行流量测量试验,并与数值分析拟合的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满量程相对误差小于0.54%.

    流量测量风洞实验数值模拟变差系数法热质流量计异型方管

    基于非凸熵最小化与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

    张立峰卢栋臣刘卫亮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压缩感知原理提出了一种构建非凸熵(NE)函数作为正则化项的方法,在有效缓解电容层析成像(ECT)病态性逆问题的同时可保证解的稀疏性,并采用快速迭代阈值收缩算法(FISTA)求解以加快收敛速度.对所得解通过高斯混合模型(GMM)进行阈值寻优,采用期望最大化算法(E-M)更新模型参数,从而构建NE-GMM算法.仿真及实验结果均表明:与LBP、Landweber、迭代硬阈值(IHT)、ADMM-L1及NE算法进行了对比,该算法所得重建图像质量最优,对中心分布及多物体分布的保真度进一步提高,仿真实验重建图像的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4611及0.8827,优于其他5种算法.

    图像重建电容层析成像非凸熵高斯混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