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中医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中医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

曲晓波

月刊

1003-5699

jlzyybjb@126.com

0431-86172610,0431-86172609

130117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吉林中医药/Journal 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吉林中医药》创刊于1979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第四届吉林省政府新闻出版奖(精品期刊奖)期刊。创刊40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提高办刊质量,树立精品意识,积极争创特色期刊,为吉林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4种全草类中药材的微性状鉴别及药理作用研究

    张树旺刘爱朋张淑芳闫国强...
    1470-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鉴别薄荷、翻白草、鸡骨草、大蓟4种全草类中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的微性状特征,并分析上述中药材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体视显微镜对薄荷、翻白草、鸡骨草、大蓟4种全草类中药材的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部位进行观察,并拍照记录,找到正品与混伪品的微性状鉴别要点,同时分析上述中药材的药理作用。结果 各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使用微性状鉴别法进行区别鉴定,且各药材的化学成分各异,药理作用各有不同。结论 微性状鉴别法简便经济,可用于全草类中药材的真伪鉴别,且各药材药理作用广泛,适宜在基层进行推广应用,以提高中药材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中药材全草类微性状鉴别药理作用

    经典名方地黄饮子酒苁蓉炮制工艺优化

    郭丁禹隋欣肖井雷
    1474-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地黄饮子酒苁蓉炮制工艺,为地黄饮子或同类含有酒苁蓉饮片的制剂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传统炮制方法,应用现代化生产设备及方法对润制、切制、干燥、酒蒸等工艺进行研究,获得炮制工艺参数。结果 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取肉苁蓉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制温度为70℃,润制时间为30 min,切厚片,70~80℃干燥10 h后,取肉苁蓉片,加入饮片重量20%的黄酒,拌匀,闷润30 min,蒸3 h,80℃干燥24 h左右。即得酒苁蓉饮片。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酒苁蓉饮片炮制工艺稳定,可重现。

    酒苁蓉地黄饮子炮制工艺

    岭南火针治疗颈性眩晕

    石颖李丽霞
    1478-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岭南火针和电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72例颈性眩晕患者,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岭南火针,对照组接受电针疗法,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障碍量表(DHI)、中医症状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治疗4周后进行随访,记录复发例数。结果 治疗2周后,2组患者在ESCV量表的总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I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上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估,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29%,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64%,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1。76%,而对照组的复发率则为36。36%,治疗组的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岭南火针和电针疗法在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综合症状、颈性眩晕严重程度、康复程度和中医临床表现方面有积极的表现,且岭南火针优于电针疗法。岭南火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和维持长期疗效有一定的优势。

    颈性眩晕岭南火针电针疗法临床疗效

    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

    郭孟琦丁晓丹张香香
    1484-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7例)和温阳针组(41例),温阳针组患者接受温阳针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2组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上肢运动功能[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高于温阳针组的80。49%(P<0。05);联合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温阳针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FMA-UE、WMFT评分均高于温阳针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上肢MAS痉挛等级低于温阳针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上肢活动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缺血性中风上肢偏瘫电针神经促通治疗温阳针灸

    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刘晔钦李洪亮卓彩虹王雨琪...
    1488-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下肢表面肌电图(sEMG)、运动学参数指标,统计2组总有效率,并评估2组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FMA评分,血清NGF和BDNF水平,患侧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iEMG和RMS指标,运动学参数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调节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改善患肢表面肌电信号,有助于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丘墟透照海穴针刺法康复训练脑梗死偏瘫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表面肌电图

    小针刀配合膝关节锻炼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施敏田天照蔡迎峰刘保新...
    1493-1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传统经筋结聚理论,研究小针刀疗法配合膝关节伸缩锻炼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膝关节的经筋结聚点分布规律。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0例轻中度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艾瑞昔布片、外敷活血化瘀药物的跌打膏以及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治疗组使用口服艾瑞昔布片联合小针刀治疗,并配合膝关节伸缩锻炼,2组治疗均持续2周。观察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积分、IL-6及TNF-α的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膝关节的经筋结聚点记录,分析、总结其分布规律。结果 经治疗,在膝关节 Lysholm 评分方面,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L-6、TNF-α二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总结分析经筋结聚最集中的部位是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和鹅足,其次是腘绳肌起止点,再次是髌骨四角,最少是髌韧带起止点。结论 经筋结聚点在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和鹅足出现的概率最大,其次是腘绳肌起止点。该结论可以为膝关节的针刀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使用小针刀疗法配合膝关节伸缩锻炼对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更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经筋理论膝骨关节炎小针刀功能锻炼

    针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刘洋王欣怡周雪潘婷...
    1497-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针灸对改善DOR卵巢内环境及生殖内分泌有一定疗效。针灸能够调节卵巢内环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血流动力学、免疫分子和氧化应激,为针灸治疗DOR提供了新思路。

    针灸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作用机制

    中医药科技期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的探索

    赵阳李敬超
    1501-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领中医药学术发展是中医药科技期刊肩负的重要使命。提升期刊学术引领能力对期刊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升途径包括精心策划选题、组织学术活动以及严控编审质量等。提升策略包括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提高期刊传播效率,打造多元化学术出版平台和增强期刊国际影响力。

    科技期刊学术引领中医药期刊建设学科发展

    《吉林中医药》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