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文教学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文教学与研究
华文教学与研究

邵宜

季刊

1674-8174

hwjx@vip.163.com

020-87205011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

华文教学与研究/Journal Tcsol Studi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季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海外华文教育标准化建设进路分析

    袁礼李德鹏刘文辉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外华文教育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华文教育质量,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互鉴,但已有研究在目标的精准性、内容的规范性、原则的科学性等方面仍有待完善.立足新时代,标准化建设可考虑以下路径:(1)不把华文教育纳入所在国国民教育体系作为统一目标,标准化建设旨在为国内各级侨办和海外华文教育机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为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的对接、协同发展提供思路;(2)形式上构成要素全面,内容上衡量尺度适当;(3)重视研究数据的共享,锚定标准体系的落地.

    华文教育标准化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规则

    新时代华文教育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逻辑依归与应然路向

    李宝贵车晓晓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承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传承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首先阐释了华文教育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逻辑依归,表现为华文教育提供面向全球的中华语言文化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影响力.新时代新征程,为更好发挥华文教育在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的作用,提出应通过培养海外华人中华文化传承传播信念、发挥海外华人社会各方主体优势、推动华文教育数字化转型、凸显华文教材中华文化元素、提升华文教师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等途径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华文教育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逻辑依归应然路向

    丹麦中文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李睿王衍军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麦的中文教育起步较晚,但受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本文全面梳理了丹麦中文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状况,包括本土的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孔子学院及当地华校的华文教育现状.文章指出后疫情时代丹麦的中文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如本土师资匮乏、缺乏国别化的教材与词典工具书、"中文+职业教育"发展不完备及孔子学院发展困难等,并就这些问题与挑战提出建议.

    丹麦中文教育对策建议中文+职业教育孔子学院

    论"集/散"的对立与互补——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新思路

    杜凤娇王汉卫
    26-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认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在字种的"宏观分布"和"微观分布"上构成对立.从宏观分布来看,集中与分散的对立体现为主体识字任务量集中完成还是分散完成.从微观分布来看,集中与分散的对立在于文本字种密度的高低、文本用字是否优先考虑字的聚合关系."集/散"宏观互补的实现,需因学习者而异,继承语学习者和低龄二语学习者宜适度地将识字任务量向基础学段集中,急于口头交际的二语学习者,可以保持目前识字量平均分布或向高级阶段集中的现状."集/散"微观互补的实现,需在文本实践中立足汉语语素文字和意合型语言特点,兼顾字种密度和字的组、聚关系,尽可能地在教学文本中追求"字"与"文"的"致中和".厘清集中与分散的对立与互补,执两用中,对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乃至国际中文的整体教学思路都有重要意义.

    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汉字教学国际中文教育

    事件拟代和类指拟代——从"放着NP不VP"看主观评价的两种实现机制

    强星娜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汉语常用构式"放着NP不VP"为例,探讨言者如何行使主观评价行为.文章提出,当言者说出这个构式时,他对施事的某种行为做出了一个规范性(normative)的消极评价,即认为"没有实施VP-NP行为是不应该的".言者的评价行为是通过"事件拟代"和"类指拟代"(Gordon,1986)两种方式实现的,尤其是后者,是言者行使规范性评价行为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文章通过话题化、量化、从属化等多种句法语义测试框架证明,类指拟代在该构式的准入限制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解释力.

    事件拟代类指拟代大众心理主观评价

    "X得厉害"的述语及语义特征研究

    李雅洁李军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X得厉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程度表达,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语义语法为指导,以CCL语料库的调查结果为基准,从句法特征出发探讨述语"X"的语义特征、类型及整个结构的语义特征.研究发现:"X得厉害"中的述语"X"受量段、异态、感性的语义制约,其语义类型有身体的[+不适义],情绪、心理、行为的[+不安义]和事体、物体、环境的[+变损义].进一步提取出"X得厉害"的超量义,以及多维指向的语义特征.

    "X得厉害"述语语义特征

    从事件关联性看副词"总是"的性质界定

    彭彤彤段业辉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副词"总是"与频率副词、概率副词同属于事件关联性副词,但在意义和用法上与频率副词、概率副词有所不同,应根据其在使用中的特点将其归为"规律副词",同时通过与其意义和用法相近的"往往""通常"的对比将其界定为"必然性规律副词".文章同时讨论了规律副词与频率副词、概率副词的异同,三者都具有事件关联性,但语义上凸显事件的不同方面,因此也有着不同的用法.频率副词和概率副词聚焦于事件的"结果",而规律副词则聚焦于事件的"条件-结果"间的对应关系.

    "总是"规律副词频率副词概率副词事件关联性

    "两段八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拟——以线上初级汉语口语课教学为例

    巴丹黄芳燕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平台和翻转课堂理论,设计并实施"两段八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由"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互动教学"两个阶段和"知识输入、自测反馈、教学导入、纠偏测验、巩固拓展、阶段反思、情景迁移、总结实践"八个环节构成.该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了柯克帕特里克四级学习效果评估模型的验证.该模式有利于建构三元互动学习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协作式学习策略,实施多元取向评价标准.各教学环节协作形成同步与异步、直接互动与媒介交流、课内外联动的教学体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汉语口语

    "表达驱动"教学理论赋能国际中文读写教材编写实践——以《立体中国·国际中文读写课本》为例

    高航荀文娟钟英华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理论对于教材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表达驱动"教学理论的产生经历了酝酿、探索与实践三个阶段,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基础,适用于国际中文读写教材的编写.教材单元体例设计包含四个模块八个构件:表达需求驱动、表达过程调节(表达初体验、阅读输入、沉浸体验、互动协商、体验调节)、表达输出和表达评价.国际中文教育读写教材编写要注重读写主题的相关性与真实性;读写技能的互促性与系统性;习题设置的层次性与实践性.

    国际中文教育"表达驱动"教学理论国际中文教育读写教材中文教材编写

    "数字人文"在线开放课程知识图谱构建

    侯兴泉熊玉珍徐贵平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知识图谱已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重要支撑,并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赋新能.基于此背景,本文尝试厘清知识图谱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并在"数字人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应用知识图谱在本体知识建模、多模态资源语义化管理、个性化学习多路径供给以及学生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的画像构建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践,旨在探索在线开放课程智能应用新路径.

    数字人文知识图谱在线开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