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节能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

尚德敏

双月刊

1002-6339

jnjs@hit.edu.cn

0451-86412048 86413205

150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节能楼

节能技术/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吸收-压缩热泵回收高水分杂醇烟气余热研究

    徐琼杜勇博张井坤杨家辉...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处理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副产杂醇并回收热能,本文设计了一台以杂醇为燃料的热水锅炉,并在锅炉尾部加装了一种新型吸收-压缩复合热泵来回收烟气余热,通过Aspen Plus软件对热泵回收烟气余热流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杂醇烟气蕴含丰富潜热,采用该新型热泵能实现余热有效回收,额定工况下能使锅炉热效率提高11.01%.进一步研究了压缩机压比、回水温度和锅炉负荷对热泵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分别基于节能和碳减排效果的热泵性能系数COPa和COPe来全面分析热泵的运行性能.结果发现在压比为9.6 时热泵COPa和COPe最高,且在压比小于9.6 时,热泵性能会受回水温度升高的影响较大.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大,热泵系统的COPa和COPe先增大后减小.本文研究可为高水分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和新型复合热泵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煤化工杂醇余热回收杂醇锅炉吸收-压缩复合热泵COP

    光伏热管理与余热利用的热电一体化实验研究

    于晓琨陶于兵邓清清
    106-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光伏组件进行高效热管理并实现太阳能资源充分利用,本文建立了光伏热管理的热电一体化系统,通过相变组件连接光伏组件和热电装置,实现光伏组件热管理和光伏余热发电.以电加热模拟光伏热流,研究了相变冷却、相变-翅片冷却、相变-翅片-水冷对光伏热管理及热电装置发电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一体化系统能够满足日常3h高强度光照下光伏组件的有效热管理,热表面平均温度43℃与单纯相变冷却相比降低3.4℃,并且在热管理期间可以保持热电装置最大功率的平稳输出,最大输出功率约为相变冷却的6.05倍.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一体化系统为光伏热管理及其余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光伏热管理热电相变冷却翅片冷却水冷

    燃气电厂烟气余热回收吸收塔设计优化与实验研究

    孙翠霞贾向东王盟邹宜军...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碳排放、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某燃气热电厂烟气系统进行了余热回收改进设计.采用填料喷淋技术对原有的余热喷淋塔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将吸收换热塔优化为填料塔,有效强化换热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烟气余热回收吸收塔不仅消除了原系统水泵气蚀、振动和噪声的问题,还解决了换热塔"失水"的问题.在输入燃气量不变、输出电力不变的前提下,输出热量有效提高10%以上,脱硝效率稳定达到70%以上,NOx最低浓度可稳定维持<10 mg/m3.与常规供热方案相比,本余热回收方案年回收烟气热量2.789万GJ,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每个采暖季减少天然气使用量约86.70万标方,减少CO2排量约1 610 t/年.

    燃气热电厂烟气余热回收喷淋吸收塔节能减排强化换热优化设计

    "双碳"背景下高凝原油储罐罐顶隔热工艺技术研究

    曲虎宋义伟朱治国刘静...
    115-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储罐各部分保温效果及罐顶保温方式,利用热力学理论对原油储罐各部位散热负荷进行了计算,经过分析可知,原油储罐罐壁散热负荷最大,占储罐总散热负荷的 92%~95%;其次为罐顶散热,占储罐总散热负荷的4%~8%;罐底散热负荷最小,占比不足1%.基于散热情况进行了保温处理.对原油储罐罐壁和罐顶的保温效果进行计算分析,并对罐顶采用保温材料+防护层和液体保温涂料两种保温方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经过分析,除罐壁保温外,罐顶保温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罐顶采用保温材料+外护层的保温方式比保温涂料具有更高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原油储罐保温热负荷罐顶涂料

    PCHE叶轮整流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王鑫杨斌李炳熙王维...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PCHE入口处有着成千上万的微型通道,流体进入通道时存在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导致PCHE整体换热性能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叶轮型整流器来提高流量的均匀性分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以流体流量不均匀系数α和压降Pl作为性能指标进行了参数化对比,分析了整流器结构参数(中心圆环D、叶片的数量N和叶片螺距P)对入口封头内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对中心集中流量的破坏、诱导产生的多个涡流对流场均匀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中心圆环直径越小,螺距越小时,叶轮的整流效果更好,四叶片叶轮由于其几何对称性,引导流体更均匀的分布在流道.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量均匀性叶轮整流器

    夏热冬暖地区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研究

    马鑫龙郑文科黄志伟王俊...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办公建筑的数量及能耗日趋增加,为了缓解能源紧缺现状,对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成为节约能耗、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其办公建筑能耗主要为空调系统制冷,本文基于深圳市某办公建筑的原始空调系统,提出两种基于空调系统主要设备的节能优化方案,即磁悬浮机组+变频冷冻水系统、变流量机组+变频变流量系统.通过Trnsys软件对提出的2 种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冷水机组进行设备改换和采用变频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系统的COP有较大的提升.

    空调系统变频变流量磁悬浮机组Trnsys仿真运行能耗

    热管反应器中丝网的选择对吸液芯性能的影响分析

    王彬杨龙滨郭全洲吕振海...
    133-13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无人水下航行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热管反应器很好的满足了无人水下航行器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无尾迹等工作需求.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热管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吸液芯内锂液流动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了锂液沿吸液芯的有效浸润高度、沿程粘性压力损失、质量流量随丝网直径、孔隙、层数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设计吸液芯时丝网直径选择尽量小一些;丝网孔隙选择0.55 mm以上为宜;丝网层数选择四层为宜.为热管反应器吸液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Li/SF6热管反应器吸液芯理论计算UUV

    冲击孔阵列几何特征对冷却特性的影响研究

    郑亚文陆宇刘国强曹岗林...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燃气轮机燃烧室过渡段冲击冷却效率,本文通过构建三维过渡段简化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锥形冲击孔几何结构和不同孔径阵列特征对靶板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着重研究了不同冲击孔板结构的射流Re数对靶板换热Nu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冷却空气入口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锥形孔结构的射流雷诺数随着锥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锥形孔的锥度为1∶4 时,靶板可以获得最好的换热效果,相应的壁面平均换热Nu数可以提高 15%以上.此外,在三种不同冲击孔阵列排布方式的孔板结构中,孔径差值Δd=0.125d时的靶板换热效果最好,尽管其平均换热Nu数相对较小,但靶板整体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可以有效地降低燃烧室过渡段的温度梯度.

    过渡段简化模型冲击冷却结构优化强化换热数值模拟

    多种构型超临界CO2循环热力学解构分析与参数优化

    张斌刘嘉楷张逸飞辛团团...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超临界CO2(S-CO2)循环可通过流程改良提高效率,构型复杂多样.为了直观阐明各种流程改良措施对循环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本文将预压缩、后压缩、再压缩、间冷、再热等五种构型的S-CO2循环解构为若干热功转换过程,建立各解构过程与循环效率之间的关联方程,进而开展流程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压缩、后压缩和再压缩方案均是通过增加压缩耗功,减少吸热量实现循环效率提升,其中再压缩方案效果最优,再压缩流量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 5.1%;采用部分间冷方案,可有效降低压缩功耗,同时避免高品位热量贬值,间冷压力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2.2%;再热方案在不改变压缩耗功的前提下,增加透平出功,再热压力优化后循环效率提高1.9%;最后,循环联用再压缩、间冷和再热三种节能措施,可使效率提高9.3%.

    超临界CO2循环流程改良热力学优化过程解构分析热功等效转换

    民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吸雨特性数值研究

    赵文燕曹传军张晓诗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发动机飞行中遭遇暴雨天气会吸入大量雨水,诱发压气机性能恶化,甚至出现失速、喘振,导致发动机熄火停车.为了评估雨水吸入对高压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以某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十级高压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液滴的蒸发、破碎及撞壁过程,对不同含水量下高压压气机的性能变化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滴经过进口导叶后由于离心力作用汇聚至叶尖,由于相互碰撞和撞壁效应此时液滴直径远小于进口处.水滴蒸发吸热导致叶片中上部温度较干空气明显降低.与干空气相比,高压压气机吸水压比略有增加,5%进口含水量下,压比增长0.048%,但由于水滴撞击叶片产生了附加扭矩,扭矩效率下降18.8%.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多相流吸雨吞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