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节能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

尚德敏

双月刊

1002-6339

jnjs@hit.edu.cn

0451-86412048 86413205

150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节能楼

节能技术/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阻叉流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与热阻靶向调控研究

    张波郭强郭文元李庆丰...
    387-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的板式换热器存在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改善烟气温度分布均匀性,有效遏制换热器腐蚀,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对比碳钢与铸铁材质低阻叉流板式换热器性能差异,运用数值仿真预测局部流动传热特性并开展热阻分析,采用局部热阻调控方法设计了非均匀翅片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450℃高温时碳钢与铸铁材质的叉流板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分别达到32.5 W/(m2·K)与25.1 W/(m2·K).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叉流传热方式导致烟气侧沿程截面温度分布极不均匀,在热侧出口与冷侧入口交叉区、热侧出口与冷侧出口交叉区的热阻大,极易导致局部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基于热阻分析法开发非均匀翅片结构,实施局部热阻靶向调控,最终实现维持阻力几乎不变情况下,使出口截面平均温度方差由6.9℃降至1.1℃,换热器内流体温度分布均匀性得到显著提升.

    烟气余热叉流板式换热器热阻靶向调控非均匀翅片温度均匀性

    蛋白核小球藻光谱辐射特性实验研究

    张琳陆有涛
    396-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藻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质能源.为提高其生物质产率并降低成本,需要对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优化设计,藻细胞光谱辐射特性是进行相关光学分析的基础物性参数.本文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吸收截面、散射截面、衰减截面、散射反照率等光谱辐射特性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在3 种不同藻细胞浓度下测得的光谱吸收截面、散射截面及衰减截面基本相同,这与光散射理论结果吻合,即截面参数与粒子浓度无关,验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测量数据可为蛋白核小球藻混悬液中光场分布分析及相关光生物反应器优化提供必要的光学物性参数.

    生物质能微藻蛋白核小球藻光谱辐射特性实验测量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流化床配风比例对炉膛磨损的数值模拟研究

    崔续桐朱健赵博刘晨...
    40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为了探明因磨损而导致的流化床异常停机、泄漏等问题,本文基于欧拉-拉格朗日离散方法对冷态下的气固循环流化床炉膛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比三种不同一、二次风比例下的炉膛水冷壁磨损情况、颗粒堆积情况以及壁面剪切应力的波动性,发现较大的配风比例会导致流化床炉膛的整体磨损量减小,壁面剪切应力波动性减小,主要原因是合理地提高一次风量可以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使炉膛内颗粒燃烧更完全,减少了煤料颗粒在炉膛内停留堆积的数量,颗粒分布更均匀,从而减少了炉膛内颗粒碰撞冲蚀磨损的发生.

    循环流化床一、二次风锅炉炉膛磨损

    风路结构对自扇冷永磁地铁牵引电机冷却散热的影响分析

    崔可俞建阳方子为郑国丽...
    406-410,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典型外风路结构对永磁牵引电机的散热及噪声的影响规律,本论文采取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的方法,对某型号190 kW地铁永磁牵引电机在不同外风路结构下的流动、散热以及气动噪声展开了分析讨论,在保持通风孔径向高度15 mm不变的前提下,随着通风孔从48 增加至60 和72 时,平均流速增加,流量减小,其中72 孔比原始孔数48 孔,流量减少了6.1%,流速增加了8%;在保持通风孔数60 不变的前提下,取通风孔高度分别为15 mm、16 mm、17 mm时,随着孔高度增加,流量增加,流速减小.孔高 17 mm比孔高 15 mm方案流量增加了 3.6%,平均流速减小了6.7%.风扇外径由280 mm增加至320 mm时,气动噪声仅增加2 dB(A)左右,但绕组最高温度、铁芯最高温度均下降5K以上.因此,建议对于定子通风孔在满足要求设计及安全要求前提下尽量选取孔数大、高度低的参数组合;风扇外径在280~320 mm范围内时,风扇尽量选取更大一点,综合性能更优.

    外风路通风孔自通风扇永磁牵引电机气动噪声地铁

    预混氢气对氨气燃烧过程的加速机理研究

    肖丽邹毅雷鸣马寅杰...
    41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氨气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氢载体,但燃烧速度慢,在动力装置内单独使用存在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掺氢燃烧是加速氨气燃烧过程的有效措施.为了理解掺氢对氨气混合燃料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详细化学动力学计算方法对氨气掺氢的层流火焰传播及反应敏感性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掺氢比可明显改善氨的燃烧惰性.较高的初始环境温度对燃料的反应起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较高的初始环境压力则恰恰相反;层流火焰速度最高的工况均在当量比1.12 左右.

    氢氨燃料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层流火焰速度敏感性分析

    基于EEMD-ANN的自适应光伏日电量预测方法

    黄娟赵鹏王聚博凌宇龙...
    418-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清洁能源的持续发展,我国光伏电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大.为了应对其随机性、波动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的严峻挑战,研究中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原始时间序列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有限且少量的振荡模式,形成更清晰的信号输入,再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实现历史数据的规律挖掘,构建了基于EEMD-ANN的自适应光伏日电量预测模型.以我国南方某光伏电站日电量过程为例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获得的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光伏电量预测方法.

    光伏发电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人工神经网络(ANN)非平稳自适应预测

    超高温高功率密度的小型气冷堆堆芯方案研究

    俞荣君杨睿李维汉孙征...
    425-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气冷堆作为小型反应堆的技术路线之一,具有模块化设计、固有安全性、热转换效率高等优势,但其功率密度较小、堆芯尺寸较大,不利于系统部署.为此,本文基于改进包覆燃料颗粒的棱柱式弥散燃料元件,并采用控制鼓作为反应性控制方式,提出了一种超高温、高功率密度的小型气冷堆堆芯方案.该堆芯方案体积小于0.8 m3、体积功率密度可达39 MW/m3,出口温度高于1 200 K.通过RMC程序、Fluent软件分别进行中子学分析和热工分析,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案合理可行,且具有固有安全性、具备正常停运的功能,同时拥有在15 MW热功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行功率的能力.

    核能小堆气冷堆超高温包覆燃料颗粒棱柱式燃料元件

    660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出力不足问题分析及解决

    金仁赛薛建军金利鹏顾伟飞...
    430-43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660 MW机组高负荷工况下存在加负荷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机组的AGC性能.综合现场运行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是由于给水泵小汽轮机流量计的节流作用会直接影响到蒸汽管道内流场特性,导致给水泵汽轮机进口压力低、出力不足,进而引发的该问题,并给出了用A+K平衡流量计替代现有流量计的问题解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流量计的边缘节流方式,A+K平衡流量计的平衡节流方式可实现对蒸汽管道内的流场优化,有效减少蒸汽管路因测量而产生的压降,不仅可以提高机组高负荷工况下的加载能力,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这对改善大功率调峰调频机组给水泵轮机出力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660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出力不足平衡流量计

    超超临界1000MW一次再热机组回热方式设计及其经济性分析

    吴志祥
    434-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回热系统对其运行经济性影响很大,其中,双机回热方式是一种更具节能潜力的回热系统设计方案.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二次再热机组展开.本文以某2×1 000 MW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所在的地理环境与电网负荷特点等,分别给出了10 级回热方式与双机联合回热方式2 种回热系统设计方案,并对其经济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10 级回热方案,双机联合回热方案虽然在单台机组上的投资增加了约15 万元,但其能耗相对更小、年折合节约发电成本1 662 万元,综合经济性更佳;同时,通过对小汽轮机的综合优化,双机联合回热系统还具有运行安全性强、调峰效果好等特点,工程应用价值和意义大.

    1000MW机组一次再热10级回热双机联合回热经济性分析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研究

    豆中州姚莹莹王行孙首珩...
    439-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对电力设备的环保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利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成为清洁能源发电的主要设备,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联合循环系统的动态特性.本文搭建了包含喘振裕度以及NOx排放等指标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模型.同时,研究了在不同燃油流量、可调进气导向叶片(IGV)和环境温度下系统的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系统输出功率受燃油流量变化影响最大;喘振裕度受IGV变化影响最大;涡轮前温度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最大;NOx排放受燃油流量、IGV和环境温度影响均很大.本研究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态特性喘振裕度NOx排放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