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田智

季刊

2095-3771

jnsfxyxb@126.com

0474-4875862

012000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农大街59号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ning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集宁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文理各科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三线精神传承路径探析

    贺莉雅廖怀高
    1-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线精神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扎根于三线建设的具体实践."艰苦创业"是客观环境的现实要求,"无私奉献"是民族精神的意志本色,"团结协作"是三线建设具体实践的制胜法宝,"勇于创新"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三线精神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彰显了群众史观的价值意蕴,凸显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基本命题.弘扬三线精神要以唯物史观为依托,牢记艰苦奋斗,克服思想躺平和佛系文化,坚持群众路线,克服精致利己主义现象,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克服安于现状的社会现象.

    唯物史观三线精神三线建设人民群众

    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渊源、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

    段婉婷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宏大视野,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展望中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要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理论内涵,不仅要从唯物史观人类文明演进一般规律的角度切入,而且要结合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实际,立足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阶段的文明形态,是中华文明的重新崛起,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的新文明观,对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发展和世界文明格局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论"五常"的现代价值与传承路径

    郭玲林李向前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形式.从"五常"的内涵辨析即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进行辨析;"五常"的价值意蕴即"正人正己"的正直文化与个体仁德的信念感;"大道之行"的理想夙愿与国民诚信的道德感以及"和合共生"的国家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归属感;"五常"的传承路径即以身作则,实现"正人正己"的目标;循道守德,达到"大道之行"的境界以及摒弃偏见;共建"和合共生"的美好家园.

    "五常"仁义礼智信价值意蕴传承路径

    内蒙古马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朱亚成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够统筹推进马产业、马文化、马旅游、马体育协同发展,显著提升马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内蒙古培育马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马旅游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大有裨益.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内蒙古马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意义、阶段与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促进内蒙古马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并为加快推进内蒙古现代马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马产业马旅游融合阶段融合模式

    蒙古族苏勒德崇拜与祭祀习俗分析

    樊永贞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古人自古有崇拜和祭祀苏勒德(sulde)的习俗.苏勒德因其呼虎勒(缨子)装饰所用公马鬃毛颜色的不同,分别称之为察罕(白)苏勒德、哈剌(黑)苏勒德、阿拉格(花)苏勒德.现供奉于乌审旗的察罕苏勒德,由察哈尔部的后裔守护和祭祀;供奉于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园内的哈剌苏勒德,由苏尼特王旗达尔扈特人的后裔守护和祭祀;供奉于鄂托克前旗的阿拉格苏勒德,由察哈尔部的后裔守护祭祀.苏勒德崇拜与祭祀的文化内涵,不但表现在祭祀的程式仪规上,表现在祭词的创作吟诵上,表现在守护者虔诚的心态上,还表现在参与者的理解和感悟上.三大苏勒德的祭祀目的,已由过去体现在战争和军事上,变为了今天人们祈求社会安定、国家兴旺、百姓富庶美好愿望的寄托上.

    蒙古族苏勒德旄纛崇拜祭祀

    内蒙古烧卖传说的当代叙事——以呼市烧卖传说为例

    马会
    28-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烧卖传说的叙事历史悠久,对"烧卖——内蒙古味道"这一饮食文化符号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民间传说在当代的叙事实践十分复杂,文章从内蒙古烧卖传说在当代的个人化叙事及官方叙事加以论述.个人叙事是集体叙事下的个人化表达,包括个人日常口头叙述、歌曲表达和多样性的自媒体叙事.官方叙事集中体现为经典的官方文本叙事、景观叙事及影像叙事.多样的叙事形式体现了烧卖传说叙事主体为适应民间文学功能转向而进行的实践探索.

    烧卖传说个人叙事官方叙事饮食文化

    死亡意识、荒诞叙事与草原书写——渡澜小说《傻子乌尼戈消失了》《谎言之春》释读

    马金娥范云晶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 90 后女作家渡澜以荒诞味十足的短篇写作记录下草原的变化,她的小说建构离不开家园荒芜、生态危机的表层叙事与重重叠叠的"死亡"意象.如此碎片化、荒诞化的叙事使得内蒙古小说除具有本土性的特征之外,又具有了美学上的前进.它突破了经典的写实叙事的藩篱,无法界定,无规则可寻觅,但却角度刁钻地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早熟的现代性与延期的游牧文明,可以无止境地相互激励、共生缠绕,走向更远的远方.

    渡澜死亡意识荒诞草原书写傻子乌尼戈消失了谎言之春

    以"融合党建"提升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为例

    杨逸隆张艳凤郑晓波三叶...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在高校党建、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研究生具有科研任务繁重、年龄跨度大、党员比例高、集体观念弱、分散性较大、利益诉求多元等特点,存在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凝聚力小、党员意识形态风险大、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作用发挥不足的难题.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提高高校研究生基层党建水平,显得十分紧迫.本文围绕新形势下党建的重要任务,分析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提出了新时代践行党建与专业融合发展的五条现实路径,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融合党建样板党支部

    家风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探析

    兰继华
    41-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处世之道、文化风尚等,其对民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重视家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生活、深入家庭,通过家风来落实落小落细,优良的家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提供了肥田沃土,能够强化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认知度.

    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长效机制研究

    李俊玲于艳东马永强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全育人"是高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论述了"三全育人"理念的科学内涵,并根据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领导机制、协同育人机制、评价机制、人才建设机制四个维度构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长效机制,提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路径,进而推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效化、长效化.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