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田智

季刊

2095-3771

jnsfxyxb@126.com

0474-4875862

012000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农大街59号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ning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集宁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登文理各科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师范类专业认证OBE理念带来的课堂教学与育人改革——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

    李景杰王燕如胡锦博郭晓霞...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作为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自问世以来,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种理念重点关注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所取得的最终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如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这种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式,而且也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本文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重点探讨OBE理念给师范类院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

    师范类专业认证OBE理念课堂教学改革

    艺术+科技:AI时代设计学课程的交叉与融合

    顾佐佐陈虹
    64-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艺术设计教学重构需要正视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不高、课程体系面临挑战和实习实训建设条件不足等问题.在了解并深化AI交叉学科应用条件的优势基础上,学校应聚焦艺术与设计融合的设计学课程目标,激发教学优势并建构有效策略,提升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应用AI技术解决艺术设计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AI技术交叉学科艺术设计教学设计人才培育

    从音乐美学的视角分析声乐作品《绒花》

    许可欣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美学是一门音乐与美学相结合的学科,是对音乐作品中美的研究.它不仅指导着音乐的发展,也对研究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歌唱艺术是音乐艺术中的一种形式,它的表现方式除了演唱者自身的主观情感以外,还需要以音乐美学的审美意识、审美特征和审美标准为指导,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音乐美学对于歌唱艺术的作用,本文以音乐美学理论为参考标准,通过分析《绒花》中的相关音乐美学原理,来揭示音乐美学理论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以引起学习者在研究歌唱艺术的同时,也重视音乐美学的相关理论,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造诣.

    音乐美学歌唱艺术绒花

    数字孪生课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艳茹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孪生课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课堂架构及教学模式,以期为广大中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信息化英语教学数字孪生课堂沉浸学习

    "深化北疆文化研究 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乌兰察布市成功举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79页

    论《文选》五臣注的特征与价值——以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为例

    高庆芳高明峰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为中心,研讨《文选》五臣注阐释阮籍诗歌的特征.与《文选》李善注相比,五臣注用语浅显精炼,侧重揭示阮诗题旨及典故的创造性化用,契合了科举士子及普通读者之需求.与沈约注相较,五臣注处处比附时事有破坏阮籍诗沉挚蕴藉美感之嫌,但阮诗阐释方式的重大转变实则始于五臣,其独特价值体现在:其一为开拓以史实证阮诗的注释方法;其二令阮诗阐释向重讥刺的路径发展.

    五臣注《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

    清代和瑛家族在东北地区文学创作述论

    路凤华
    85-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和瑛家族不仅是科举家族,更在政治宦途中进行文学创作,在东北地区留下了大量诗篇.这些诗作记录了东北地区的社会习俗、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人文情怀,对于了解东北地区古今历史和人文景观具有文献和文学意义.由此,和瑛家族笔下的东北地区也以文学的视角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阈.

    和瑛家族东北地区文学创作地域色彩人文情怀

    论金波抒情儿童诗的差异性审美感知路径

    吕兰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波作为我国当代抒情儿童诗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其理论和创作中生动体现了儿童性的多样感知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童年审美观.读者得以在由通感产生的线条、态势、气氛运动中打开童年的审美感受,超越结构化的身体感知,从不同角度把握儿童性感知与一般感知的不同之处.儿童诗高举的纯粹情感在童年这一内在性平面中冲破了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形成了基于差异的审美共同体,在数字化时代保留了原初性的生命情感.

    金波儿童诗抒情审美

    空间营造与互动建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运行逻辑

    韩宁刘雅坤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文化服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路径.本文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选取H市两个典型案例,研究了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为社区成员的交流互动营造了社会空间,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基础性平台;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也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实际交流行为和交融意识的强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认同基础.空间营造和互动建构,两个紧密联系的路径共同构成了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完整运行逻辑.

    公共文化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经典扎根理论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关于"北疆文化研究"征稿启事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