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报告
纺织报告

孔繁富

月刊

1005-6289

jsfz@fsdbs.com

025-84515834

210012

南京市软件大道48号苏豪国际广场A座305室

纺织报告/Journal Jiangsu Textile
查看更多>>本刊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全国发行量12000份,以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主要发行区域,发行覆盖范围18个省和直辖市。主要读者为纺织企业的领导、管理营销和工程技术人员。刊出的纺织、家纺、纺机、纺器、化纤、纺织助剂及相关技术信息、针对性强,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服装服饰文化的高职思政教育实践策略

    薛晓丽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而服装服饰文化与思政教育有较大关系,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文章利用分析法等方法对基于服装服饰文化的高职思政教育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究,首先简要分析了服装服饰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涵,其次探讨了将服装服饰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意义,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思政教育实践相关建议。结果表明,将服装服饰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还可以宣扬相关服装服饰文化,但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冲击,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优化教育体系等多种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服装服饰文化思政教育浮躁时尚观

    民族服饰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融研究

    王国贤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服饰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现了各民族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将民族服饰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不仅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必要途径,还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在教育普及、传播方式创新、文化内涵挖掘以及产业发展等多维度中,民族服饰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共融研究,可以有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民族服饰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融进行研究。

    民族服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共融

    高职院校服装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许琦王良惠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创新的一种形式,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高职院校转型均有深远意义。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服装产业学院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健全长效合作机制、完善相关政策5个方面详细讨论了高职院校服装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服装产业学院

    基于产教融合的"品牌设计"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陈俊晶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将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分析"品牌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产教融合的优势,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和方法,从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品牌设计"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产教融合"品牌设计"创新能力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新时代高职"大学美育"课程教学方法设计研究——以"衣食住行"为例

    朱红林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新时代高职"大学美育"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文章根据"衣食住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模块提出一套创新的美育教学模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教育理论,采用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并实施"衣食住行"美育课程。通过该模式,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职教育美育"衣食住行"教学设计传统文化

    课程理念融入高校设计类专业写生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廖丰丰韦霞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生课程教学是通过实地观察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与设计能力,而实践优先、团队合作、个性化教学等现代教育理念为高校设计类专业写生课程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通过对这些理念在写生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文章探讨了相关理念对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作用,并指出了这一课程理念对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重要意义。

    课程理念写生课程设计教育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张鸿宇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元化挑战,协同创新成为应对新形势的必要选择。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分散、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数字化协同创新、发挥校园文化作用等策略,探索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法,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为高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

    网络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抖音号建设研究

    王首敬章浩天许嘉黄子炎...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育人体系下,高职院校抖音号在传播校园文化,塑造校园形象;展示学生风采,促进个人发展;辅助教学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存在作品内容教育性欠缺,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作品制作手法单一,育人影响力有限;运营团队专业性不足,评价奖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抖音号建设应坚持价值引领,让内容有意义;契合学生观看特性,让创作有意思;强化顶层设计,让展演有动力,从而让抖音号成为高职院校育人铸魂的重要阵地。

    抖音号建设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优化路径

    近代大连服饰多元化发展演变

    葛峻辛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大连具有重要且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城市发展历经复杂的演变过程,其间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空间。在这种城市空间中,大连服饰也经历了复杂且多元的历史演变,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融合的趋势,还展示了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文章旨在探讨近代大连服饰的演变,对不同历史时期服饰风格进行梳理,通过对大连服饰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展现近代大连服饰在不同的文化影响和社会背景下的多样性融合发展,了解近代大连的文化多样性、社会风貌和社会发展变迁。

    近代大连服饰社会变迁

    苗族服饰中的性别认同与文化表达研究

    吴艳杨妍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苗族服饰通常由手工制作而成,精美的图案和斑斓的色彩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表达,集中反映了苗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凝结而成的智慧与创造力。深入研究苗族服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苗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认同与文化表达习惯。文章主要研究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旨在揭示苗族服饰中性别认同与文化表达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意义。

    苗族文化苗族服饰性别认同文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