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报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报告
纺织报告

孔繁富

月刊

1005-6289

jsfz@fsdbs.com

025-84515834

210012

南京市软件大道48号苏豪国际广场A座305室

纺织报告/Journal Jiangsu Textile
查看更多>>本刊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江苏省纺织集团总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目前全国发行量12000份,以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主要发行区域,发行覆盖范围18个省和直辖市。主要读者为纺织企业的领导、管理营销和工程技术人员。刊出的纺织、家纺、纺机、纺器、化纤、纺织助剂及相关技术信息、针对性强,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色彩在电影中的美学应用研究

    尹丰慧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彩是电影艺术中决定审美高度的重要元素,是构建电影画面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传播中具有标志性的视觉符号。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画面到彩色表达,色彩元素在电影中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手段。色彩作为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不仅可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其心理变化,还可以展现电影基调和烘托影片气氛。文章对色彩在电影中的美学表达进行应用研究,论述色彩在电影背景、电影画面、电影表达中的内涵和影响,充分体现色彩在电影中的美学价值。

    电影色彩美学

    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顾若昕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成为服装行业创新展示方式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剖析精细建模技术、虚拟试衣系统、动态服装演绎、交互设计环节以及多平台营销整合等5个方面,揭示了数字媒体艺术如何助力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实现真实再现、个性体验、生动展示、观众互动和品牌拓展。这些策略不仅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新的创意空间,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进一步推动了服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应用策略

    智能家居产品中的隐式交互设计研究

    姚雨欣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式人机交互作为一种新兴的交互模式,侧重于通过感知和推理减轻用户的认知和操作负担。文章首先研究了隐式交互利用日常无意识行为创造更自然、直观的交互体验,在智能家居产品使用的多元化场景下,总结了隐式交互规则,有助于提升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持续使用意愿;其次详细探讨了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隐式交互设计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讨论了智能家居产品设计中定制化和动态调整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智能家居产品用户体验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智能家居产品隐式交互设计无意识动作个性化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海南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曹春楠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反映了黎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文化冲击与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兴趣的减弱使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面临传承危机。传统教学方法由于缺乏直观性、互动性,难以全面展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复杂性、精细度,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逼真的虚拟环境和交互式体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技艺流程与操作技巧,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练习,降低实际操作中的材料浪费和成本,提高学习效率。文章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探索海南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教学体系的改革路径。

    虚拟现实技术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教学效果

    武陵山区中职服装专业非遗课程开发——以蜡染为例

    张献郑伟林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面临保护与传承的巨大挑战。非遗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其保护与传承已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在非遗传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武陵山区,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蜡染技艺尤为突出。然而,武陵山区中职服装专业在非遗蜡染技艺传承与开发中面临教材缺乏、课程整合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挑战。文章以武陵山区中职服装专业为例,探索非遗蜡染技艺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策略,旨在推动非遗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非遗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武陵山区中职服装企业非遗课程开发蜡染技术

    校企利益共同体视域下的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袁赟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校企利益共同体"重要理论融入校企协同创新的实施路径,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文章通过深入剖析校企利益共同体的优势及价值,结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围绕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搭生产实训共同体、共育纺织服装技能人才3条主线,探索构筑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践路径。研究也为校企双方带来了重新组织梳理专业建设、平台资源、师资结构和育人方案等要素的机会,以期为当前校企协同培养纺织服装类技术人才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校企利益共同体产业学院纺织服装产教融合

    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下职业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汤瑞昌张召朋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服装产业开始注重数字化与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培养适应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文章以服装专业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下将如何优化服装专业课程,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以期推动服装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相结合,实现产教融合、课程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为我国服装教育领域培养创新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新质生产力服装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实践

    融入课程思政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李彦姣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基于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培养理念求新求异、培养方式重技轻文、教学内容多西少中的教学痛点,强调了该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根据专业特点和指导纲要文件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本路径、以践行工匠精神为手段以及以提升审美修养和文化自信为目标的4个维度的课程思政思路,并论证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即整合培养计划、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和调整评价机制,做到艺术与思政相融合、文化和思想并行,全面论述了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方向和途径,助力国家培养出又红又专的服装设计人才。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

    李慧郭文佳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目标是将思政教育有效整合到专业课程中,从而完成道德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使命。服装设计专业融合了艺术与实际应用,实践性较强,对创新有很高的要求,并且与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关系紧密。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具有独特的价值。文章以服装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模式的理论构建。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还为高校服装设计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策略,丰富了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角。

    高校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理论服装设计专业

    传统服饰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张聪卿丁淑雅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民族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服饰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服饰文化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其次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服饰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探讨了传统服饰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传统服饰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策略教学方法教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