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技
环境科技

孙菱

双月刊

1674-4829

jshjkj@126.com

0516-85635681;85635682

221002

江苏省徐州市黄河南路60号

环境科技/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以直接为环境污染防治实践服务、以实用技术、成果推广为主的环境科学技术类杂志。重点报导报送环境科学最新实用技术、科研成果、治理开发及国内外最新信息与动力、对各类厂矿企业、环保产业部门、科研、监测、环境管理教学等单位均有较强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产污工序精细化实测的塑料制品行业VOCs排放优控物种研究

    赵秀颖冯秋雨韩昊杨再东...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塑料制品行业缺乏本地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排污特征和源成分谱等基础研究,难以给环境主管部门VOCs排放管控提供有效支撑,故对广东省内塑料制品行业企业VOCs物种排放的污染特征进行现场实测,通过编制对应生产工艺的源成分谱及对不同物种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进行计算,明晰该行业VOCs污染排放管理中的优先控制物种类别.结果表明,成型和后加工为塑料制品生产中主要的产污工序,含氧化合物(OVOCs)、芳香烃、烷烃等为不同产品生产工艺中含量较多的物质,各类VOCs物种的OFP范围为 0.43~34.03 mg/m3,该行业VOCs排放优控物种为甲苯、乙醛、正己醛等.

    产污工序精细化实测塑料制品行业VOCs优控物种

    风场对石臼湖流场及水质影响的研究

    罗佳鑫逄勇马秋霞罗缙...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风场对石臼湖流场及水质的影响规律,基于MIKE21 构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利用一维稳态模型提供水质边界条件,模拟不同风况下石臼湖流场特征及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石臼湖对风场变化较为敏感,不同风况石臼湖会产生形状、大小不同的风生环流,且风场也会影响流场流速的分布规律;风向是影响石臼湖污染物输移扩散的重要因素,当风向为东南风时,石臼湖污染物输移扩散的程度最高,而风向为东风时,污染物输移扩散程度最低;风向不变时,风速也会影响污染物输移扩散程度.

    风生流石臼湖MIKE21污染物输移扩散

    活性碳介导厌氧铁氨氧化脱氮效能及影响因素

    陈天逸李宁吴琼郭钦...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铁氨氧化(Feammox)是一种以Fe3+为电子受体的自养型脱氮工艺.利用活性碳(AC)作为电子穿梭体增加铁还原细菌的胞外电子转移速率和Feammox脱氮效率.考察了pH值、溶解氧、碳酸盐和硫酸盐浓度等对AC介导Feammox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 6~7 时有助于提升出水NH4+-N去除率.间隙曝气可以促进Fe3+再生从而使得Feammox持续脱氮.当碳酸盐、硫酸盐质量浓度分别为 250,150 mg/L时,NH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4%和 91%.Feammox强化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NH4+-N去除率达到 95%,具有微动力、运行稳定的特点.

    厌氧铁氨氧化活性碳生物脱氮人工湿地

    基于还田利用的底泥添加比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影响的研究

    曾祥华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底泥还田资源化利用工作,实现底泥还田效益最大化,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底泥添加比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底泥添加比例的增大,混合土壤中的有机质、TP、有效磷、TN及碱解氮等含量均增加,重金属含量也同步增加.不同底泥添加比例的试验样本中,添加比例为 35%时对水稻生长促进效果最佳,水稻生长性状与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显著相关.计算得出,一次性底泥安全施用量不宜超过 2250.00 t/hm2,连续 50a还田的每年施用量不宜超过 417.96 t/hm2.添加底泥可提高土壤中养分含量,促进水稻生长,但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控制底泥还田比例,保障土壤健康.

    底泥还田土壤重金属底泥安全施用量

    生物炭修饰阴极在电芬顿法处理水中磺胺甲恶唑的研究

    韩颖龚志豪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带来的毒性,避免抗生素抗性基因导致的人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在传统电芬顿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活化造孔剂将蓝藻生物质制备成生物炭,并修饰电芬顿阴极,提高其对SMZ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电芬顿阴极经造孔剂修饰后,增加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扩大了孔隙结构,其催化性能得到提升.当降解时长为 240 min,阴、阳极板间距为 0.5 cm,pH值为 3,电流密度为 40 mA/cm2 时,所构建的电芬顿体系对于SMZ的降解效果最佳,去除率为 92.13%.

    电芬顿蓝藻生物炭阴极修饰磺胺甲恶唑

    控藻剂与小球藻联合控制蓝藻水华效果研究

    陈锋陈俊鹏黄小威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将微囊藻水华池塘分隔成数块小区进行控藻剂药效测试,通过测定藻蓝蛋白评价不同控藻剂对蓝藻的控制水平.结果表明,几种控藻剂对蓝藻防效效果有差异,其中复合处理组 4 与小球藻组合在实验第 1,3,7,12,15 天处理后的藻蓝蛋白含量和浊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DO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该控藻剂与小球藻联合对蓝藻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体的DO影响不大,克服了目前主流控藻剂使用后容易造成DO骤降带来的生态问题.

    蓝藻水华控藻剂小球藻藻蓝蛋白

    A2O-BAF对生活污水脱氮能力及微生物群落特性的研究

    陆王烨陈悦李向阳
    35-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研究不同流量下A2O和A2O-BAF系统的脱氮性能和功能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高进水流量冲击时A2O-BAF系统的微生物较A2O系统更丰富,少量的硝化菌(1%)即可发挥较强的硝化作用,且硝化、反硝化效率更稳定、适应冲击负荷的能力更强.系统中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等门类发挥主要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滤池不同层深的陶粒附着生物膜量及微生物多样性,探讨陶粒附着生物膜与层深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为优化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提供参考.

    A2OBAF进水流量微生物多样性脱氮

    原位电动修复氯离子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现场中试研究

    曾跃春郭宝蔓臧常娟胡海娟...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浓度氯离子污染地块,开展原位电动修复技术中试研究.在电压梯度为 1 V/cm,阴、阳极电解液pH值分别为 10,3 的条件下通电修复 49 d,总耗电量为 19385 kW·h,折合单位能耗为 48.5 kW·h/m3.中试区域内地下水中氯化物平均去除率达 42.5%;土壤中氯离子平均去除率达 37.5%,1.5,2.5 m深度土壤中氯离子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4%,23.4%,上层去除率高于下层.原位电动修复技术实现了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同步修复,且并未带入新的化学物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位电动修复氯离子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

    "磁混凝沉淀+反硝化深床滤池"在污水厂深度处理改造中的应用

    史凯莹郭中伟张文生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保定市鲁岗污水处理厂在污水深度处理工程中采用"磁混凝高效沉淀+反硝化深床滤池"联合工艺,该工艺为在污水处理厂原二级处理工艺后增设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和反硝化深床滤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和反硝化深床滤池投入使用后,经深度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数据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中COD,SS,TP,NH3-N和TN等浓度均得到较好控制,其出水中主要指标(除TN外)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优于设计标准,且出水水质稳定,效果超出预想.

    磁混凝反硝化深床滤池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黄河流域典型山区河流水生生物群落调查评价——以大峪河为例

    张灿梁静孔德芳陈涛...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大峪河 5 个点位的水生生物展开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 38 种,浮游动物 8 种,底栖动物 13 种,这 3类水生生物密度分别为 4.29×105~2.76×106 cells/L,0.8~231.4 ind/L 和 18~200 ind/m2,生物量分别在 0.2~1.97,0.004~0.82 mg/L和 0.023~1.095 g/m2 之间.多样性评价显示大峪河浮游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水体处于清洁状态,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多样性一般,其时空变化规律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汇入、人类活动干扰及物理生境为主要影响因素.

    大峪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