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杨海成

月刊

1006-5911

Bamt@onet.com.cn

010-68962468 68962479

100089

北京2413信箱34分箱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Journal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学术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CIMS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信息,推动和促进中国CIMS的发展。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政策措施、重点、趋势、科研动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产品开发和学术活动等内容。设有综述、论文、专家论坛、企业实践和动态信息等栏目。已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文献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检索文献源期刊。1999年度影响因子达到0.746,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1372种期刊中位居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制造下小批量定制产品的服务组合双层优选方法

    袁伟郭伟王磊马剑...
    253-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云制造环境下小批量定制产品的服务组合优选问题,提出一种以加工特征作为任务粒度的资源服务组合双层优选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了需求—特征图谱、制造资源供应图谱对供需两方信息进行描述与存储;然后设立加工合格率、满意度评价值、交付按时率、供应偏好值4个指标,并依托变异系数法进行赋权来初筛供应商,实现一层优选;最后建立了以工艺总成本、工艺总时间及总碳排放作为优化目标,特征间的优先级关系作为约束的优化模型,并使用融入次候选集变异算子的改进遗传算法NSGA-Ⅲ对其进行求解,完成二层优选.通过对实例结果的工艺流动顺序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证明了改进后的算法求解效果更佳.

    云制造服务组合小批量定制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知识图谱

    基于GWO-SVR和改进SA算法的知识-业务配置

    叶晨战洪飞余军合王瑞...
    269-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业务流程下业务单元与知识资源配置分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GWO-SVR)和改进模拟退火算法(SA)的知识-业务优化配置策略.该策略基于用户需求和业务情景分析,将知识资源封装为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通过配置器作用实现知识模块与业务单元间的初始配置.然后,依据知识模块评价指标参数分析,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模糊综合评估法得到知识-业务配置组合评价量表;基于此评价量表,构建和训练基于GWO-SVR的知识-业务配置组合动态评价模型.由于GWO-SVR是回归模型,可将该训练好的模型的函数关系式作为改进SA算法优化的目标函数导入,通过寻优迭代找到最优值对应的最优组合方案,实现满足业务需求的知识资源最优配置.以减速器箱体加工为例进行验证,证明了所用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知识-业务配置知识模块支持向量回归灰狼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知识服务

    考虑零件库存的两机器装配线性能评估与库存控制

    崔鹏浩李成蒋忠中
    28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面向大批量生产的装配线而言,其产出能力不仅受到设备不可靠性和缓冲有限性的限制,还受到外部零件供给不确定性的影响.以考虑零件库存的两机器装配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s,S)库存控制策略作用下装配线的性能评估与库存控制问题.首先,针对由一台装配机器和零件库存组成的装配工站,分析了(s,S)库存控制策略对系统状态转移过程的影响,利用马尔可夫链建立了装配工站的性能评估模型,求得了系统稳态概率分布的闭集表达式.其次,针对由两个装配工站组成的装配线,将一个装配工站等效为一台独立机器,进而利用马尔可夫链求得了主要性能指标的解析表达式.再次,以最小化库存相关成本为目标,以产出率满足市场需求为约束条件,构建了(s,S)库存控制阈值优化模型,并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性能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并分析了性能指标关于库存控制阈值的单调性以及最优控制阈值随装配机器参数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为考虑零件库存的装配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性能评估与库存控制方法.

    装配线性能评估(s,S)库存控制策略库存控制

    考虑物料装卸点的过道布置问题及改进灰狼算法求解方法

    计丹张则强刘俊琦陈凤...
    300-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制造和服务系统中假定物料装卸点重合以及设施间物流量对称的不足,结合实际生产布局对过道布置问题进行拓展,以最小化物流成本为目标,提出考虑物料装卸点及非对称流量的过道布置问题,并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根据问题与模型的特征,设计一种改进灰狼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采用双层整数编码生成初始解,通过将收敛因子非线性化、比例权重动态化对原始灰狼算法进行改进.通过融合反向学习机制和种群更新机制进一步扩大搜索解空间,并添加双阈值停止准则降低多余的迭代次数.将该算法与LINGO求解器对5~49不同规模算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算法的有效性.最后,运用该算法对初始过道布置问题进行求解,并与其他算法的求解结果进行比对,进一步证明了所提算法的优越性.

    物料装卸点非对称流量过道布置问题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灰狼算法

    有轨制导车堆垛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尹昊董益民冯卓和红杰...
    316-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轨制导车(RGV)堆垛是智能仓储的关键一环,运动时倒塌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能带来货物损坏、轨道变形等安全隐患.为提高智能仓储系统的工作效率,从箱子位置和刚体受力的角度,提出一种RGV堆垛的可承载加速度(即不使任何箱子倒塌的最大加速度值)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加速度方向和箱子的位置,将堆垛中箱子划分为多个刚体,每个刚体包含会一起倒塌的多个箱子;然后,根据堆垛中刚体的位置构建刚体树,分析刚体之间的通过树传递的阻倒力;最后根据阻倒力计算RGV堆垛的可承载加速度.提出的可承载加速度不仅可用于限制RGV运动加速度,还可用于定量评估堆垛的动态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可承载加速度计算结果与Unity仿真堆垛的动态稳定性之间,呈现皮尔逊相关系数>0.8的极强线性相关性,优于现有的堆垛动态稳定性评估方法.

    智能仓储有轨制导车堆垛动态稳定性可承载加速度阻倒力

    不同回收和转移模式下再制造供应链生产决策研究

    刘志明晨宇龚本刚郑小雪...
    329-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公众环保意识增强,许多制造企业出于社会形象和成本考虑选择将再制造业务转移给第三方企业.针对由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第三方再制造商(TPR)组成的再制造供应链,根据不同回收主体(OEM和TPR)和转移模式(外包和授权)构建4种再制造供应链决策模型,对比分析4种模式下最优生产决策、利润、环境影响、消费者剩余和政府基金政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EM青睐制造商回收外包模式,TPR在不同研发效率下有不同偏好;在不同模式下,提升环境税或补贴均会不同程度提高产品可再制造性水平并激励再制造.但提高补贴不一定有利于环境,环境税过高不利于社会总福利,因此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设置适当的环境税和补贴.

    再制造供应链授权再制造回收渠道政府基金政策可再制造性设计

    第三方再制造供应链生产及减排决策

    王娜张玉林
    34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方再制造是再制造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外包和授权两种模式.考虑碳税和消费者异质需求,建立了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的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外包与授权模式下供应链的生产及减排决策.研究发现:①根据再制造碳排放水平,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可选择不同的生产策略.②制造商减排使其自身和供应链利润增加,而再制造商利润不一定增加;综合经济和环境效益,外包再制造优于授权模式.③当再制造减排效果较强,而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接受度较高时,集中决策能够实现供应链总利润增加的同时总碳排降低.④制造商提高外包费(降低授权费),同时分享再制造商部分利润,能够实现外包(授权)再制造供应链的协调.

    碳税第三方再制造供应链减排协调

    嵌入区块链信息传递功能的绿色供应链决策

    林强刘名武王晓斐
    35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消费者不完全信任绿色产品及供应链高交易成本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技术效应特征构建绿色供应链博弈模型,对比分析绿色供应链未实施和实施区块链两种情形下的决策,并从不同价值目标视角探讨绿色供应链实施区块链的充分条件.研究表明,当实施区块链所产生的价值增益较高或价值增益较低但绿色产品潜在市场规模削弱因子大于一定程度时,绿色供应链才有足够的动力实施区块链.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发现,绿色产品的价格弹性系数、制造商绿色努力成本系数以及消费者绿色偏好度之间的关系将影响绿色供应链实施区块链的条件.实施区块链后,制造商和零售商均将提高销售价格.实施区块链所产生的价值增益越大,产品批发价格越高,但对产品零售价格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绿色供应链区块链信息传递实施条件信任建立

    制造商公平关切下的供应链契约协调研究

    曹凯吉清凯赵达胡祥培...
    369-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制造商公平关切下的二级供应链,构建非合作博弈模型,考察批发价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的供应链协调功能.通过逆向归纳求解博弈均衡,分析发现:与零售商公平关切时不同,制造商公平关切时批发价契约总是无法协调供应链,制造商将利用其先动优势使得自己总是处于优势不公平(即其利润总大于零售商);当市场潜在需求足够大,且制造商的优势不公平感知足够强时,若令收益共享率为1/2,且制造商以成本价供货,则该收益共享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

    公平关切批发价收益共享供应链协调

    需求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双渠道供应链信息甄别模型

    胡晓青蔡建湖孙海宁马香媛...
    37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主动通过市场调研等途径来获取需求信息.特别是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通过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获得了大量销售数据,为其需求预测提供有力支撑.鉴于此,考虑制造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的实际情况,构建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分别基于两部定价契约和质量激励契约来构建信息甄别模型,研究实现制造商需求信息共享的最优契约方案.进一步通过对比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均衡决策和事前期望利润,讨论了两种契约方案的效率,以及需求信息不对称对双渠道供应链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商掌握私有需求信息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但产品的批发价格小于信息对称时的批发价格.需求信息不对称下,制造商在获得保留利润的同时能够获得信息租金,而零售商也能够通过合理的契约方案设计,在一定条件下获得比信息对称时更高的事前期望利润.因此,满足一定条件,双渠道供应链的性能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时相对于需求信息对称时更优.

    需求信息不对称双渠道供应链信息甄别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