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来水厂消毒工艺与微生物指标控制生产实践

    虞力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指标是生活饮用水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保障自来水微生物安全始终是水厂首先要关注的。文章以长江水为水源、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水厂为例,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水厂的消毒工艺,重点是水厂沉淀和混凝阶段前加氯量、炭滤池滤后水后加氯量,对比了沉淀池出水、砂滤池出水、炭滤池出水、出厂水中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肠球菌、菌落总数变化情况。实践表明,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调整前加氯量和后加氯量对各个工艺阶段的微生物指标会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在炭滤池后未设置消毒接触池的情况下,对降低出厂水微生物风险、优化消毒过程加氯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自来水厂消毒工艺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肠球菌菌落总数

    炭砂滤池去除水中典型污染物和嗅味物质中试试验

    邹磊贾旭超夏娜汪博飞...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武汉某水厂开展中试探究炭砂滤池对水中常规污染物和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中试滤柱总设计流量为15 m3/h,正常滤速为8 m/h,滤料上层采用Φ1。5 mm颗粒活性炭,滤料下层采用0。95 mm石英砂。试验期间,最优炭砂组合比例的滤柱对浑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7。22%、55。55%和39。12%,出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对臭和味的去除效果优于水厂砂滤池,出水清澈透明无异味;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可达70。25%,与水厂砂滤池相当;对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平均去除率可达95。83%和68。86%,出水浓度均低于其限值,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水厂砂滤池。

    炭砂滤池中试常规污染物嗅味物质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去除率

    上海重大原水单线管渠安全保障技术

    施亮
    89-96,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市原水供应系统总体上较为完备,陆域三大原水系统初步实现了部分能力的互补,但仍面临着风险和挑战。文章针对原水管渠系统局部存在的安全风险,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原水管渠特点的管道(渠道)的风险评估方法,将风险评估等级划分为5级。通过应用风险评估方法,明晰了上海重大原水管渠的风险等级,并提出了原位修复技术。针对原水管渠单线事故下,研究分析了备用水源及就地取水头部的保障能力。基于此,针对中心城区典型单线供应水厂,文章提出了结合上海市规划原水格局,中心城区原水单线供应水厂的原水安全保障优化途径主要为结合就地取水保障以及清水调度,谋求实施原水复线。因此,基于长桥水厂、杨树浦水厂(含居家桥水厂)、南市水厂等原水单线水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原水供应一线一策的安全保障方案及实施策略。

    原水系统单线管渠管渠安全评估安全保障技术原位修复

    基于工程实例的市政供水管道健康状态评估技术

    顾晨浩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政供水管道在社会循环中起着向用户输送饮用水的职能,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供水管网规模不断扩大,管网拓扑结构愈加复杂。目前,政府大力推进老旧管网改造,但仍然存在老旧管网投入运营。近年来,管网漏损、爆管及水质污染等事件频出,管道健康状态评估成为了保障供水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课题,也为老旧管网改造提供依据。传统的管道巡检和手动测量等方法存在精度低、耗时长等局限性。文章中的工程案例依托系缆式管道内检测技术对上海市某区内管段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并对该管段内的受损提出了相应的维护建议。

    供水管道工程实例管道内检测健康状态评估维护建议

    奉贤区原水系统安全保障提升实施路径

    徐红仙
    104-109,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上位规划,全面检视奉贤区原水系统现状、发展需求和面临的挑战,并借鉴国内外大城市原水系统安全保障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奉贤区原水系统安全保障的实施路径。通过加强源头保护、供水设施现代化改造、构建多元化水源供应系统、实施智能化水务管理、加强应急体系建设以及公共参与等措施,提高原水系统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抵抗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原水系统安全提升智能化水务管理安全保障路径研究

    纳滤膜在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中的试验探索

    宋姗姗马艳魏海娟
    110-11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滤膜具有低能耗、高选择性、高通量等优点,在污水资源化利用中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纳滤膜在城镇污水再生利用方面的工程应用较少。以上海市某污水处理厂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纳滤膜对其进行污水资源化利用试验探索,分析纳滤膜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中常规污染物和抗生素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在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中具有显著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尤其是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抗生素方面,对CODCr的去除率达到50%以上,14种抗生素在经过纳滤膜处理后浓度可降低至检出限以下;通过对比纳滤膜处理出水水质指标与再生水相关标准限值之间的差异发现,纳滤膜出水能够满足再生水相关标准要求,但纳滤对总氮的截留不足限制了纳滤的应用范围,膜污染和结构问题也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污水资源化利用目标考虑采用纳滤膜工艺的必要性和经济性。

    纳滤膜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再生水水质去除率抗生素

    苏州特别排放限值下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成效分析

    朱春伟孙霄峰吴苏虹叶益...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形势的巨大变化,苏州市于2018年提出"苏州特别排放限值"。截至2020年底,苏州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均已完成提标改造工作。本研究根据苏州市8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后运行情况,通过研究处理规模、负荷率和出水水质等变化,分析本轮提标改造成效。结果表明,经本轮提标改造后,苏州市8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提升25。34%且负荷率分布趋于集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下降19。81%、48。82%、34。47%和24。72%,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82%、1。43%、1。24%和9。48%,出水水质基本满足"苏州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工程型与管理型提标改造措施均具有较好的成效。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水质处理工艺苏州特别排放限值

    基于ABR-MBBR一体化装置处理村镇污水的试验

    陈杰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村镇污水处理规模的快速发展,众多村镇污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文章创新设计采用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二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纤维束膜处理工艺的一体化村镇污水装置,该装置主要由ABR池、二级MBBR池、竖流式沉淀池和纤维竖膜池组成。试验以上海某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模拟村镇污水进水,通过对其进行挂膜、驯化阶段研究,探究了该装置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装置对进水水质波动具有一定的耐冲击负荷,通过对MBBR池间接性曝气等工艺调整,可实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启动试运行,该设备对CODCr、氨氮、TN、TP、SS指标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6%、86%、46%、53%、85%以上,出水水质符合上海市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T 1163-2019)中的一级B标准,对我国村镇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R工艺MBBR工艺ABR+MBBR工艺一体化装置村镇污水

    基于复杂系统管理思维的污水处理厂洪灾恢复案例分析

    李红博李鹏张强姚亮...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污水处理厂洪灾恢复具有超越常规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点,提出了基于复杂系统管理思维的分析方法。以河北省污水处理厂灾后恢复为例,从工程复杂性和系统复杂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关联切割方法和目标适用性思维对问题进行难度降解,将灾后恢复工程分为功能性恢复和现常态化运营两个阶段,对各要素关联相对薄弱处进行切割来降低和分解该工程的固有复杂性,并按预期实现了该污水处理厂通水和达标目标。文章基于复杂系统管理思维形成的复杂工程分析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复杂系统管理污水处理厂洪灾恢复MBR系统调试及运行

    上海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产物资源化利用工艺

    胡君尹怡然姚垚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污水处理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污泥产量急剧增加,给污水处理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泥中存在有利用价值的微量元素,但还存在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若污泥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将会引起严重的二次污染。文章结合上海市中心城区三大片区石洞口、竹园和白龙港3个不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产物的特性,开展基于污泥处理产物资源化利用的处理处置工艺研究和污泥干化焚烧余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形成污泥处理产物综合利用工艺体系与工程示范。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和现场监测结果,研究不同处理系统对污泥的处理效果,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资源化水热炭化余热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