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净水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净水技术

上海市净水技术学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

吴今明

双月刊

1009-0177

shjsjs@126.com; jsjs@waterchina.cn

021-66250061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楼1号楼2405室

净水技术/Journal Wate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水处理专业的科技期刊,是上海市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净水专业刊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美国《化学文摘》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创刊24年来在传播国内外饮用水、城市给水、纯净水、工业用水、循环冷却水、污水处理、离子交换及功能膜、中水回用、水质检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信息。内容有理论有实践,深受净水工作者的欢迎。在净水技术方面是具有权威性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规律

    陈其楠龚昊泽吕燕
    142-149,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23年最新发布的团体标准《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T/SWARTA 001-2023)核算方法,以上海市42家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根据2022年各厂的生产活动数据,对核算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并对处理区域、污水处理主体工艺以及污泥处理工艺和设施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按团体标准《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核算的2022年上海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生产活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2。3×106t CO2 eq,处理1 m3污水的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0。76 kg CO2 eq/m3,其中因城镇污泥处理设施碳排放量贡献为22。16%。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出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区域和工艺类型对污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而污泥处理设施分布区域和工艺类型对污泥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

    温室气体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特征上海显著性

    BIM技术在市政大型污水输送管线设计中的应用

    刘星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污水管线是城市排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政道路下管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复杂的地下管线进行了三维建模,将二维图纸内容合并于一个模型中,直观展现地下管线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设计、施工相互交流、沟通,确保交底顺利进行。文章以南干线改造工程为例,通过模型构建、参数化、协同设计、碰撞交叉检查等方法对大型污水管线与BIM结合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模型化的分析手段,有效提高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工作过程模块化工作的容错率,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率。

    BIM技术三维建模参数化协同设计模型化

    污水管网系统高水位下的问题诊断方法

    余军周雪丽张晓维
    157-164,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较多城市的污水主干管网普遍存在高水位运行的现象,管网的问题诊断非常困难,影响运营及维修工作,无法有效保障污水收集与输送。文章结合东莞市区污水主干管网问题诊断项目实践,综合采用现场摸查、河道降水位、水位及水质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等多源信息融合创新的方法,对市区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网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查找管网系统的缺陷点。项目共查明河道与污水管网联通点83处,管道堵塞严重3处,管道外水入渗较大3处,有力指导运营及维修工作。通过诊断方法的多样化与融合创新,全面分析高水位运行下污水管网系统问题(管网堵塞、河道与管网联通等问题),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是实现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的核心之一。

    污水干管高水位运行问题诊断河道降水位水位在线监测水质在线监测

    污水处理厂尾水在污泥处理厂的再生利用实践

    缪平
    165-17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工程采用"活性炭过滤器+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实现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的尾水有效再生利用,满足污泥处理厂杂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工程设计规模为560 t/d,其中杂用水日用水量为270 t,工业用水日用水量为183。5 t。实践运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尾水进入反渗透的电导率平均值为1 167。6 μS/cm时,反渗透出水电导率平均值为24。4 μS/cm,脱盐率稳定在97。5%以上,出水总硬度小于0。03 mmol/L,总碱度小于2 mmol/L,其中,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的水质标准要求。杂用水和工业用水制水成本分别为0。34元/t和1。67元/t,预计每年可节约16。55万t新鲜自来水,实现了节水和降本的双重目标,减碳效益明显。

    再生利用尾水反渗透活性炭制水成本

    污泥厌氧消化对干化焚烧运行的影响分析

    陆峥嵘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随着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二期工程建成投运,白龙港厂污泥处理系统的处理规模达486 t DS/d,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城镇污泥"厌氧消化+干化焚烧"处理系统,厌氧消化和干化焚烧工艺相结合的污泥处理路线并大规模工程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文章结合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大修停运前后,对该污泥处理系统中脱水、干化、焚烧运行情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对,包括污泥性质、处理量、运行成本等方面。结果表明,对于该系统而言,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有利于污泥干化焚烧的经济、稳定运行,对污泥处理系统碳减排、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绿色、循环、低碳、生态的要求。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厌氧消化干化焚烧

    市政污泥"热水解+高含固厌氧消化"处理工艺设计浅析

    周程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消化工艺因具有良好的污泥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特性而在市政污泥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热水解+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具有减少厌氧消化系统占地和投资、大幅提升厌氧消化效率的特点,该工艺可彻底实现污泥无害化,更好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在市政污泥处理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文章依托国内"热水解+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实际工程案例,对工艺流程和各系统组成进行梳理和分析,梳理工艺设计关键参数,并对该工艺的特点及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为类似项目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市政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沼液处理工艺设计

    合流制大型污水处理厂全流程工艺建模模拟实践

    祝嘉禄白海梅夏四清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设计规模为80万t的竹园一厂、二厂提标改造(升级补量)工程为建模对象,在污水处理模拟软件WEST中建立了包含深度处理的污水处理厂全流程处理工艺模型,并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以及内外回流污泥浓度,总体相对误差<20%。研究所采用的建模过程、模型及参数校准方法能为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建模模拟提供技术参考。

    污水处理建模蒙特卡洛模拟模型校准模型验证拉丁超立方抽样全流程工艺模拟

    某污水处理厂有机物去除与脱氮性能分析

    王文成
    192-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了某工业污水处理厂AAO生物反应池-二沉池-终沉池-一级活性焦吸附池-二级活性焦吸附池工艺运行过程中有机物去除与脱氮性能,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对溶解性有机物变化和去除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水中颗粒/胶体态CODCr和溶解性CODCr分别占总CODCr的25。6%和74。4%,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惰性有机物分别占总CODCr的39。6%和60。4%,生物池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有限,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依靠两级活性焦的吸附作用,出水溶解性CODCr质量浓度降至35。2 mg/L;生物池活性污泥的硝化能力和反硝化能力较差,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34 mg N/(g SS·h)和 0。77 mg N/(g SS·h)。

    造纸废水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法紫外光谱分析脱氮性能

    新型螺旋管式超滤膜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证应用

    黄耀亮陈洪斌李云满张逸明...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置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管式超滤膜组件在面对污泥浓度高、污染物多等复杂工况时,容易引起膜污染和膜堵塞,影响膜的性能。新型螺旋管式超滤膜组件具有独特的膜表面结构,为验证其抗污堵性能,在某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开展了长期性能测试,通过MBR膜系统的产水量和循环流量、出水水质的变化,对比分析了新型螺旋管式超滤膜组件与传统管式膜组件的处理效果和膜污堵特征。研究表明:MBR膜系统运行前2年的膜通量平均衰减5。25%,运行第3~5年平均衰减3。1%,第5年新型螺旋管式膜组件的通量仍保持126。7 U(m2·h);膜系统初始循环流量平均值为274。1 m3/h(即循环流速为4 m/s);出水的氨氮质量浓度长期低于10 mg/L,CODCr去除率达到90%。新型螺旋管式膜组件的抗污染性能更佳,可在没有化学清洗的条件下持续运行时长达到57 d;更均衡的跨膜压差(TMP)设计保证了MBR膜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研究认为,新型螺旋结构管式超滤膜和传统结构管式超滤膜的差异在于改变膜表面的微环境流态等,具有更强的扰动能力,降低膜管结垢和堵塞的风险。

    螺旋结构渗滤液管式超滤膜污染膜堵塞

    UHASB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中试试验

    甘致溪刘芷辰白鹏崔祁嘉...
    204-20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制药废水为主的工业污水厂水解酸化池因布水不均、污泥板结和短流等导致运行效果不佳的问题,利用UHASB升流式水解酸化器对制药废水为主的工业污水进行了中试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CODCr进水质量浓度为195。4~600 mg/L时,两套中试设备平均CODCr去除率超过31。51%,平均SCODCr/CODCr超过0。80,相较于对照组CODCr去除率提高15%以上,SCODCr/CODCr(0。63)提升33%以上;当进水受到水质水量冲击时,中试设备出水水质维持稳定,CODCr质量浓度约为200 mg/L,波动抑制率超过60%。研究结果表明:UHASB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器用于处理该污水厂废水,其处理效果相较于污水厂现有预处理工段具备明显优势,中试试验为该工业污水厂预处理工段的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器工业废水SCODCr耐冲击有机物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