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苟永明

月刊

1671-4598

ck@chinamca.com

010-68371556转12、21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8号中国航天大厦四层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Journal 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报道内容:◆ 计算机技术、自动测试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方向的综述与评论;◆ 先进的总线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控制理论在工业领域和军事中的 应用;◆ 边缘扫描测试技术、遥测遥控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动态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系统;现场总线与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嵌入式系统软件、软件测试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集散/分布控制系统,自控/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先进的测控部件及传感器技术在工业自动测试和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总线技术的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与开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视觉中角点检测算法研究

    尚硕曹建荣汪明郑学汉...
    217-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角点检测是运动检测、图像匹配、视频跟踪、三维重建和目标识别等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角点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为了更好地了解角点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根据3种现有的角点检测方法分类对角点检测方法及相关改进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选择了 FAST、SUSAN、SIFT、Shi-Tomas这几种较为典型的角点检测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并给出了实验结果;不同的实际应用对角点检测的要求不同,不同的角点检测算法也可以相互结合,通过对现有角点检测技术的总结分析为在实际应用中对角点检测技术的选择和改进方向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角点检测运动检测图像匹配视频跟踪三维重建目标识别

    基于视觉图像与激光点云融合的交通标志快速识别方法

    王坤倪娟陈印
    226-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标志对车辆交通起到重要作用和意义,而智能交通中交通标志识别由于标志特征提取效果差,导致识别率低、识别时间长,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视觉图像与激光点云融合的交通标志快速识别方法。采用双边滤波方法预处理原始激光点云数据;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视觉图像激光点云融合的目标空间激光点云位置测距数值;通过测距值获取目标图像位置,归一化处理交通标志视觉图像,引入6均值聚类算法二聚类处理图像,采用制作的切割模板切割图像感兴趣区域,提取交通标志图像的深度特征,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二次过滤特征,重新标定二次过滤后的特征,最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交通标志快速识别;经实验对比证明,采用所提方法提取各个类型交通标志特征的提取效果较好,并且识别率达到89。74%,识别时间仅为13。1 s,干扰下识别时间最高仅为15。1 s,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识别各个类型的交通标志。

    视觉图像激光点云交通标志快速识别k均值聚类算法卷积神经网络

    用于测试序列优化的DPSO-WAO*算法研究

    汪芊芊林臻苏晗王海涛...
    232-23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测试序列优化算法所存在的计算效率及优化性能间的矛盾,在DPSO-AO*算法基础上,采用基于加权Huff-man 编码的启发式评估函数实现对测试成本的评估,形成了 DPSO-WAO*算法;实例证明,基于加权Huffman编码的启发式评估函数更为准确地评估了全局测试成本,使DPSO-WAO*算法优化性能较DPSO-AO*算法提升10%以上,趋近传统AO*算法,并通过取消成本回溯有效降低了传统AO*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对于运载火箭等大型系统的测试序列设计、故障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测试序列优化测试代价加权Huffman编码启发式评估函数DPSO-WAO*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非均匀子阵划分技术

    米泽辉郭肃丽秦固平王明杰...
    237-24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大型阵列天线应用于空域抗干扰系统中,为了降低硬件成本和减少计算复杂度,一般通过子阵划分技术将整个阵列划分为若干子阵,子阵内部采用模拟波束形成,子阵间采用数字自适应波束形成;由于均匀划分方法的波束形成方向图中存在栅零点,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非均匀子阵划分技术,将阵列最大输出信干噪比作为适应度函数,应用了概率计算与轮盘赌相结合的路径规划方法;结合信息素初始浓度和启发式信息范围,设计了新的适应度函数值与信息素更新的转换关系;最后对所提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规模、不同输入干噪比、不同期望信号扫描角度下,所提算法在输出信干噪比上优于均匀划分方法,且没有栅零点产生,与全阵元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向图、输出信干噪比相近,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子阵划分蚁群算法自适应波束形成无人机测控智能算法

    基于改进入工神经网络的人体姿态识别方法在人机交互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代维利
    245-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人机交互医疗设备对久坐不动、常年卧床等状态下人体的监测效果,在利用无线体域网建立人体姿态识别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改进入工神经网络与无线体域网系统进行融合,并将其应用于人机交互医疗设备中;结果表明,在HiEve数据集中,该方法于20次迭代时开始收敛,损失函数值为0。011 2;在患者不同姿势的识别验证中,该方法下的人机交互医疗设备识别准确率均显著高于90%,并且耗时最短仅为23。16 s,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效率,为人体姿态识别及相关医疗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参考。

    改进入工神经网络CNN无线体域网人体姿态识别人机交互医疗设备

    基于TDMA的空中自组网MAC层资源调度算法研究

    张子东宋志群刘玉涛段啸寒...
    2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中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拓扑结构快速变化,有自组织性的多跳无中心网络;针对传统时隙分配算法资源利用率低、吞吐量不足、通信距离近等问题,采用引入分配系数的混合时隙分配模式,通过节点业务优先级和流量预测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TDMA定向分布式资源动态调度算法(M-TDMA);对比分析了节点数量、传输速率、分配系数以及不同拓扑等多个维度对算法传输时延、吞吐量以及丢包率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资源调度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20个网络节点时,网络的最大传输时延小于600 ms,网络吞吐量可以达到4。5 Mbps以上,M-TDMA算法通过高效的资源调度,有效降低了网络传输时延并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移动无线自组织TDMA资源调度时隙分配M-TDMA

    面向DSP平台的CiSSA-CSP特征提取算法的移植与优化

    刘哲贤赵金库赵玉峰王鹏...
    260-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便携式信号二分类解析系统的在线实时处理,采用DSP平台完成CiSSA-DSP特征提取算法的嵌入式移植;CiSSA-CSP特征提取算法具有出色的时-频-空域特征提取性能,适合于提取实时二分类系统中非平稳信号的特征;相比于PC机,嵌入式系统具有小型化、便携性、低功耗和低延时的特点,而嵌入式平台处理器的计算资源和内存受到限制,必须优化移植特征提取算法,才能保证二分类解析系统的分类精度和低延时;通过优化CiSSA-CSP算法流程,使用编译器优化、关键字和库函数等手段提高编译效率,将CiSSA-CSP特征提取算法移植到TMS320C6678DSP嵌入式平台,并利用公共数据库数据验证了其用于实时分类系统的有效性;相比于PC机的Matlab实现,DSP平台实现的二分类系统分类准确度下降小于0。5%,且单次实验信号解析耗时少于0。15 s。

    二分类特征提取CiSSA-CSPDSP优化移植

    基于模型微调的空中无人机小样本目标识别方法

    黄灿
    268-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中无人机目标识别是现代军事、航空领域的迫切需求,由于目前无人机的功能和种类繁多,对于新机型很难采集大量的无人机样本用于训练目标识别模型;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微调的空中无人机小样本目标识别方法;方法以Fas-ter R-CNN 为基础架构,首先采用具有大量标记样本的常见机型数据预训练Faster R-CNN模型;然后将基础架构最后的分类层替换为余弦度量,构建联合新机型与常见机型的小样本平衡数据集以较小的学习率微调分类层;实验结果表明,在标记样本数量为5、10和50的情况下,基于模型微调的小样本目标识别模型的mAP分别为88。6%,89。2%和90。8%,能够满足空中无人机小样本目标识别任务需求,且优于其它小样本目标识别方法。

    无人机目标识别FasterR-CNN小样本学习模型微调

    频域宽带阵列波束形成技术优化设计

    马越洋郭肃丽
    275-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宽带相控阵系统的波束合成性能,文章针对宽带相控阵系统中的延时补偿问题,采用频域宽带阵列波束形成的方法,分析了宽带相控阵中应用交叠FFT进行时延补偿的原理和误差造成的原因;基于一个接收信号带宽为600 MHz的64阵元的宽带相控阵系统,研究了子阵规模、FFT点数、交叠率、位宽、采样率等交叠FFT参数对延时精度、信号保真度和波束性能的影响,在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同时对频域宽带阵列波束合成技术进行了优化;经研究确定子阵规模不超过9个天线阵元、FFT点数不小于512、交叠率不小于1/16、位宽不小于采用12 bit时可以达到指标的要求,为交叠FFT方法应用在实际工程中提供了依据与参考,并使其工程实现复杂度降低。

    微波技术交叠FFT宽带波束形成信号合成时延补偿色散现象

    基于椭球面共形相控阵的卫星可见性仿真分析

    史鹏程吴海洲孔永飞武昭希...
    282-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在轨运行卫星数量急剧增加,有限的航天测控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测控需求的问题,基于网格球顶相控阵天线技术及现有地面测控站数学结构,设计了一种符合实际工程需求的半椭球面共形相控阵阵列地面测控站模型;采用STK/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以卫星两行数作为目标库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地球坐标系与子阵视线坐标系实现数据转换,对地面站选址与中国现役卫星之间的可见性关系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纬度和经度均与卫星可见性成正相关关系,为全国范围内地面测控站工作积累科学数据,对后续相控阵阵列天线最大化利用提供数据基础与应用支持。

    STKMatlab联合仿真椭球面共形相控阵可见性分析两行轨道数据